讀”不易走神——聚精會神是取得復習效果的基本條件;“讀”不易忘記——刻骨銘心是獲得知識的主要目的;“讀”易引發(fā)聯想――融會貫通是贏得高分的重要保障;“讀”易觸發(fā)靈感——心有靈犀是立意創(chuàng)新的源源活水。 你有朗讀的習慣嗎?你有天天朗讀的愛好嗎?你從朗讀中獲得過愉悅或驚喜嗎? 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三,我們怎樣在這個暑假里針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規(guī)律確定策略?怎樣針對自己語文學習的現狀制定計劃?用怎樣的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這些問題實實在在地擺在我們每一個新高三同學面前,我們期待著尋覓好策略、好方法、好技巧。其實這種策略、方法、技巧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那就是——“讀”。 這里所說的“讀”指的是具體的、狹義的“朗讀”:讀現代文,讀文言文,讀古詩詞,讀優(yōu)秀作文。這里所指的“讀”是有聲、有情地朗讀或輕讀。 讀文言文可以增強“語感”,讀詩詞可以品嘗“情感”,讀散文可以品味“美感”,讀議論文可以揣摩“邏輯感”。言之確鑿,言之實在。 保持、堅持天天“讀”是暑假語文學習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高考語文復習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是高三學習必須經歷的過程。 如果說“看”是與知識近距離接觸的話,那么,“讀”是與知識“零距離”的接觸。“讀”讓你輕易、輕松走進知識的殿堂,領略殿堂的絢麗和輝煌。 設想一下,每天你的朗朗讀書聲,穿透晨霧,目送夕陽,讓行人駐足,讓鄰居側耳,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情景,多么美好的境界??! 面對語文學習的對象——現代文、文言文、古詩詞、優(yōu)秀作文,我們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現代文——可以輕聲讀 在“朗讀”中你去發(fā)現文章主旨、觀點,你去揣摩文章結構、層次,你去感悟呈現文章邏輯關系和表現情感關系的精彩語言。 如果讀議論性文章,要讀出文章的邏輯——是并列還是層進?是總分還是分總?還要讀出文章的觀點——全文的中心觀點,局部的分觀點;如果讀優(yōu)美的散文,要讀出文章的結構——敘述、描寫的順序;要讀出文章的含意——文本意義和作者通過文字想表達的深層意義;要讀出文章的語言——在語境中的特殊意義:比喻意義、象征意義、含蓄意義。 文言文——可以大聲讀 在“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積累詞匯,加深文意的理解。葉圣陶先生曾說:要親切地體會白話與文言的種種方面,就必須花一番功夫去吟誦白話與文言。正因為這樣,我們就需要通過朗讀來鞏固我們所積累的知識,需要通過朗讀來訓練文言的閱讀能力及語感。 如果是傳記性的文章,就要讀出情節(jié)的脈絡、事件的緣由,要讀出人物的關系、人物的品行;如果是游記、隨筆、小品類的文章,要讀出描寫的層次,要讀出寓于景物描寫中的道理,要讀出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古詩詞——可以根據詩詞的內容需要有情感地讀,讀出詩詞的主旨、節(jié)奏、韻味、精美的語言。 優(yōu)秀作文——可以輕聲讀 在朗讀中,充滿詩意的文字會帶給你想象的美麗,蘊涵才氣的文字會帶給你文字的魅力。 如果是議論、說理性的作文,也可以靜靜地吟誦,把情感頻道“調”到“思考”這一檔,想一想,文章闡述的道理我是否理解,文章說理的論據我是否知曉,文章呈現的結構我是否嫻熟。在朗讀中,你會慢慢體會到作者新穎獨特的觀點,品味到作者豐厚、豐實的積累。 要想自己有佳作的產生,必須要朗讀大量優(yōu)秀作文,必須要有豐富的語感積累,積累的流水,常常在朗讀中潤物細無聲地潛移默化地流淌入你知識的倉庫,豐富你智慧的積淀。 當你的朗讀達到一定的數量時,你的思路與文采就會如溪水汩汩流淌。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朗讀的重要性。 朗讀中可以產生對文章(詩詞)主旨、形象的理解和感受。魯迅先生曾說過“漢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葉圣陶先生也說“文字是一道橋梁”。語文學習中的朗讀就是借助有聲的語言文字,感受、理解源于作品的形象、道理,使作品中的情、景、物、人、事、理在我們的內心活起來,好像“看到”、“聽到”、“聞到”、“嘗到”一樣.。作品中的語言通過朗讀,能夠使朗讀者內心受到刺激而引起對客觀事物的感知、體會和思考。 其實,“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我們對語言的審美能力,有助于增強我們對文意的理解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我們對寫作的表達能力。所以,朗讀的過程也是一種非常高雅的又很有情調的學習享受。精彩的人物對話,形象的人物描寫,充滿激情的抒情,蘊涵哲理的敘述……這一切都有助于我們進入作者的情感境界,有助于我們獲得讀者與作者角色轉換的愉悅。當我們“朗讀”到“忘我”之時,作品之“美”猶如出于我之“心”,作品之“情”猶如出于我之“口”。 朗讀是大樹的根,它能使你永遠枝葉茂盛;朗讀是源頭的水,它能使你永遠清澈鮮活。朗讀是雪山上的雪蓮,采摘到它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過程;朗讀是深海里的魚,捕捉到它需要劈風斬浪的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