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又稱吳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古籍稱為“桑香佛舍”。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以建筑宏偉與浮雕細致聞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吳哥窟以建筑宏偉與浮雕細致聞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在看到這些塔尖的一剎那,我感到心在顫栗。此時,你除了能夠懷著敬慕的心情默默地凝視外,你沒有辦法再組合一個詞去贊美這建筑史上奇妙的景物了……”--亨利·穆奧 吳哥窟的五座蓮花塔是柬埔寨的象征。塔尖的造型出現在國旗,簽證,紙幣,啤酒,香煙等等你能想象得到的所有地方,可見柬埔寨人對此是如何得驕傲。 1992年小吳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 吳哥窟,既泛指整個散落在暹粒附近的眾多寺廟古跡群,又是特指Wat Angkor這個修建于十二世紀的寺廟。為了和俗稱大吳哥的吳哥通城(Angkor Thom)相區(qū)別,大家一般把Wat Angkor叫做小吳哥。1992年小吳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是整個吳哥遺址群的精華。
沒有使用灰漿等粘合劑,就這樣一個個疊合砌成 12世紀在蘇利亞華爾曼二世(SURYAVARMAN Ⅱ)統治下修建而成的小吳哥,其實是一座印度教寺廟。但也有說法是蘇利亞華爾曼二世墓地所在。14世紀改為佛教寺廟,但依舊保留了很多印度教的風格。
塔布籠寺是高棉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為祭祀母親而修造。此時,它被叢林吞噬,盤根錯節(jié),神秘古老。這里,也是梁朝偉曾經駐足的地方。 崩密列,千年叢林的神秘,它是吳哥遺跡群中最值得去、同時也是最難前往的遺跡。
吳哥窟的圓雕并不出色。臺基上的圓雕神像沉重而呆板,但浮雕卻極為精致且富有真實感。在回廊的內壁及廊柱、石墻、基石、窗楣、欄干之上,都有浮雕。
這一群手足舞蹈的美麗仙女叫做阿帕莎拉,又被喻為是東方的蒙娜麗莎,相傳是由浪花所變成的。宏偉的吳哥窟正因為有了這群俏麗的仙女環(huán)繞,而整個鮮活了起來。 除了墻外的仙女引人側目,走在神廟里,處處可見精美細膩的刻畫,有時是在柱子上,有時是在墻角上。有凸出的、也有凹入的,甚至是兩者交替的作品也都不難發(fā)現。就連走廊上的窗子,也是以小石柱作柵欄,當陽光透過窗子灑入長廊,更融合出一種人文與自然交錯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