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嘗論古人之文,大抵以豐蔚充贍為尚,以雕飾刻削為病。東陽雖在髫丱[11],頗能測識公意,因進而請曰:“此非孟氏知言養(yǎng)氣之旨乎?” 公曰:“得之矣?!鄙w文章之與事業(yè),大抵皆氣之所為。氣得其養(yǎng),則發(fā)而為言,言而成文為聲者,皆充然而有余。措而為行,行而為事功者,亦毅然而不可奪。顧養(yǎng)在我,而用不用系乎時。故韓昌黎、蘇眉山之氣,見于文章;韓忠獻、富文忠之氣,見于功業(yè)。雖所就不同,其在天下皆有不可泯者。公積學未仕時,累詘科第而志益堅;在翰林上書執(zhí)政,救言官得罪者,固已氣蓋一時矣。居常遭值猜嫉,而放言高論,不少為遷就。及登華陟峻[12],猶不免于投閑置散,而定力雅操,未嘗茍同于世故[13]。雖功業(yè)未能盡見,其所養(yǎng)者固存。 今即其文觀之,其所謂豐蔚充贍者,蓋若是盛也,況亦有不盡其傳者乎?然觀室者必觀其隅,后之學者聞公名,因其文尚論其世之,可以識其人矣。東陽獲奉緒余[14],忝[15]竊科第,僥冒祿位,非徒學力未至而才不稱事[16],于公殆尤愧焉,又不能蒐采放失,俾無遺憾。謹序次其所僅存者,而因以附名姓于后云。公字太樸,別號樸庵,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文僖其賜謚[17]也。 正德辛未十二月八日,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知制誥同知經(jīng)筵事、國史總裁、門生長沙李東陽謹序。 [1]東陽: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天順八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8歲時,“以童子奉詔入順天府學為諸生”,11歲時,師從狀元黎淳習舉子業(yè)。文僖黎公:黎淳(1423—1492),生于永樂癸卯十月二十九日,字太樸,號樸庵,湖南華容人。天順元年(1457)丁丑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經(jīng)筵講官,左春坊左諭德、左庶子,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吏部右待郎,南京吏部左侍郎,南京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官居二品。弘治辛丑年致仕,次年詔進一品階榮祿大夫。弘治壬子四月十八日卒,享年70歲。黎淳逝世后,孝宗皇帝遣使諭祭,賜謚“文僖”。 [2]狀元及第:古代科舉考試,中鄉(xiāng)試第一稱“解元”,中會試第一稱“會元”,中殿試第一稱“狀元”。及第,特指科考中試。(宋)高承《事物紀原·學校貢舉·及第》:“漢之取士,其射策中者,謂之高第,隋唐以來,進士諸科,遂有及第之目”。 [3]回翔:本指盤旋飛翔,喻流連往返。 [4]篋笥:讀qièsì,藏物的方形竹器,猶竹箱子。 [5]致政:即致仕,指官吏將執(zhí)政的權(quán)柄歸還給君主,猶今之官員退休。 [6]多出傳寫句,指文僖公的文稿,多出自傳抄,其中存在“魯魚亥豕”的錯誤,不可讀。亥豕:即成語“魯魚亥豕”略語,把“魯”字錯成“魚”字,把“亥”字錯成“豕”字。(晉)葛洪《抱樸子》:“諺云:‘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薄秴问洗呵铩げ靷鳌罚骸坝凶x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酉脑唬骸且玻羌汉ヒ?。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焙笠浴棒旚~亥豕”泛指書籍傳寫刊印中的文字錯誤。 [7]劉兵部時雍:即兵部尚書劉大夏(1436—1516),字時雍,號東山,自號東山居士,湖南華容人。天順八年(1464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8]楊吏部應寧:即吏部尚書楊一清(1454—1530),字應寧,號邃庵,別號石淙,南直隸鎮(zhèn)江府丹徒(今屬江蘇)人,成化八年進士。楊一清幼聰穎,7歲能文,以奇童蜚聲四鄉(xiāng),11歲隨父遷居巴陵,14歲鄉(xiāng)試中解元,18歲中進士。曾受業(yè)于黎淳門下。官至兵部、戶部、吏部尚書,武英殿、謹身殿、華蓋殿大學士,左柱國,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兩次入閣預機務(wù),后為首輔,官居一品,位極人臣。 [9]釐:同厘,整治、整理。 [10]鋟(qín):雕刻?!都崱非Я?,音簽??桃?。 [11] 髫丱:髫年丱歲,指幼童。《梁書·武帝紀》:“挺虐于鬌(duǒ)剪之年,植險于髫丱之日”。丱,讀guàn,古代兒童頭上翹起的兩只角辮。 [12]登華陟峻:本指登入華麗的殿堂,升上高峻的山峰。喻黎淳殿試奪魁,登上科舉考試的最高峰。 [13]世故:指待人接物的常規(guī)處世之道。 [14]緒余:抽絲后留在蠶繭上的殘絲。借指事物之殘余或主體之外所剩余者。 [15]忝:讀tiǎn,有愧于,常用作謙辭。 [16]稱事:與事功相當?!抖Y記·中庸》:“日省月試,既廩稱事,所以勸百工也”。 [17]謚:讀shì,古代帝王或大臣死后,由朝廷評定,給予的一種帶有褒義或貶義的稱號。 [18]簡:選擇。 [19]昆季:兄弟。筆研:即筆硯。 [20]於戲:讀wū hū,同嗚呼。 [21]疵醇:疵病與粹純。(唐)韓愈《讀荀》:“孟氏醇乎醇者也,荀與揚大醇而小疵?!焙笠蛑甘ト伺c大賢。 [22]佐銓衡:指黎淳任吏部侍郎,輔佐吏部尚書主管朝廷官員考核任用。銓衡本指衡量輕重的器具,借指選授官職的官署,因稱吏部為銓司。 [23]倖進:希圖僥幸升官。倖,今作幸。 [24]正德壬申句:1512年正月十六日。既望,望日的后一天,農(nóng)歷十五日為望,十六日為既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