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鼓勵“效尤”
◆毛煦靜
《團長》第22集,一士兵為了尋找父親當了逃兵,抓回后,被綁在陣前。他說:“這是讓所有在江防上的人都看得見我,以示效尤?!边@里的“以示效尤”顯然是“以儆效尤”之誤。
儆,讀jǐng,形聲字,從人,敬聲。本義是“警戒”“戒備”。《說文·人部》:“儆,戒也?!?“儆守”“儆備”等詞中的“儆”,就是此義。引申指“警報”“緊急情況”。還引申指“警告”“使戒懼”?!痘茨献印ぬ煳挠枴罚骸百影俟?,誅不法。”“儆百官”即警戒百官。再如“殺雞儆猴”即用殺雞來警告猴子,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殺一儆百”即處死一個人以警戒許多人。
尤,過失;效,效仿。效尤,即效仿做壞事?!耙再有в取?,用處理一個壞人或一件壞事的辦法,以警告效仿做壞事的人。如魯迅《準風月談·文床秋夢》引林丁給《濤聲》編者的信:“我以為各人均應先打屁股百下,以儆效尤,余事可一概不提?!?/FONT> 示,表示?!耙允拘в取敝荒芾斫獬伞耙员硎拘Хㄗ鰤氖隆?,這不是提倡做壞事嗎?這顯然有違事理,上述情節(jié)不會是這個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