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烏麻》詩云:“烏麻蒸續(xù)曬,丹橘露應嘗。竹齋燒藥灶,花嶼讀書堂?!睘趼椋褪侨藗兯煜さ闹ヂ?,又叫胡麻。它分為黑芝麻、白芝麻兩種,食用以白芝麻為好,入藥則以黑芝麻為良,炮制時應九蒸九曬,熬搗充餌,杜甫正是熟悉這種炮制方法,才做出這樣的詩句來。當然,這種炮制方法只是古人的講究罷了。現(xiàn)代中醫(yī)對芝麻的炮制方法就要簡單得多。 相傳蘇東坡就用烏麻治療過自己的病患。那是公元1095年,蘇軾被謫惠州期間,患上痔瘡,又癢又痛又便血,給排便、行走和落座都帶來不便。他認為這是一只小蟲在體內(nèi)啃咬所致,最自然的治療辦法就是“主人枯槁則客自棄去”。于是他自病自療,斷絕日常飲食,只吃連鹽都不加的面餅與烏麻、茯苓。過了數(shù)月,蘇軾竟然自醫(yī)了痔瘡。 蘇東坡的治痔方法可謂滑稽,然而又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烏麻和茯苓都是滋補中藥。單說烏麻,它就含有60%的脂肪油,潤腸通便作用很強,能潤燥滑腸,滋養(yǎng)補虛,使大便通暢,因而大大減少了排便而起引的局部刺激,使痔瘡炎癥漸消,久之則痊愈。 芝麻系胡麻科一年生草本,其莖(麻秸)、葉(胡麻葉)、花(胡麻花)、種子(即烏麻、胡麻)、果殼(芝麻殼)等均可供藥用。中醫(yī)認為,芝麻味甘、性平,具有補血、潤腸、生津、通乳、養(yǎng)發(fā)、補肝腎、潤五臟等功效,是一味強壯劑,適用于身體虛弱、須發(fā)早白、貧血萎黃、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頭暈耳鳴、肝腎不足、虛風眩暈、風痹、癱瘓、大便燥結、病后虛贏、婦人乳少等癥?,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芝麻含有脂肪油、蔗糖、維生素E、亞油酸、蛋白質(zhì)、芝麻素、甘油脂鈣、磷、鐵等礦物質(zhì)和各種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是良好的滋補強壯劑。其中的主要成分維生素E,對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有很好的效果;還有不飽和脂肪酸的亞油酸,它有調(diào)節(jié)膽固醇的功能,加強了對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治療效果。其葉、根、莖有治療風寒濕痹和風癢的功效,芝麻油能促使肌肉生長,對于慢性神經(jīng)炎、末梢神經(jīng)麻痹均有療效。用于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出血性疾患有一定效果,多服久服還可治高血壓。 《玉楸藥解》曰:“芝麻補益精液,潤肝臟,養(yǎng)血舒筋。”對于其藥用功效,有歌訣曰:“芝麻甘平肝腎經(jīng),祛風潤腸補肝腎,病后虛贏須發(fā)白,腸燥便秘虛風暈。” [養(yǎng)生指引] 方一:淮山芝麻糊 粳米60克,清水泡l小時,撈出濾干,淮山15克切成顆粒,黑芝麻120克炒香,加鮮牛奶200克,與清水拌勻,磨成漿濾汁,加入冰糖120克,煮溶,將漿水倒入鍋內(nèi)與冰糖攪勻,加入玫瑰糖6克,煮成糊,熟后服用。用于肝腎不足、病后體弱、大便燥結、須發(fā)早白,并可壯體強身,延年益壽。 方二:芝麻粥 黑芝麻、粳米適量,同煮粥,加糖食用。適用于血虛頭暈、頭發(fā)早白、大便干燥、體虛便秘等癥。大便溏薄或泄瀉者忌用。 方三:雞蛋沾芝麻 芝麻炒香,與食鹽適量共研末,雞蛋煮熟沾芝麻末食用。治產(chǎn)后乳少。 方四:芝麻首烏杞子丸 黑芝麻、何首烏、枸杞子各等份,共研末,煉蜜為丸,每丸10克重。每次空腹服l~2丸,1日服2~3次,開水送服。用于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頭發(fā)早白、頭發(fā)脫落、抗衰老。 方五:芝麻核桃末 黑芝麻洗凈炒熟,加核桃肉等量,共研末,每次二湯匙,早晚各服一次,用蜜糖水或白糖水送服。治病后體弱,腎虛腰酸,頭暈眼花,大便燥結。 (原載楊國安著《本草養(yǎng)生》深圳報業(yè)集團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