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做過10件你是少女,做過20件是熟女,做過30件你是.......女:在上海,這些事干過10件以下叫少女,20件叫熟女,30件以上…… 男:在上海,干過10件叫小鮮肉,20件叫少年,30件就是臘肉了吧! 你干過幾件? 四大金剛當早飯永遠都吃不厭,粢飯配油條,咸漿里多放點蝦皮,這就是阿拉上海人最愛的早餐。鹽水棒冰、三色杯、娃娃雪糕、冰磚……這就是上海寧整個夏天最美好的回憶。小的時候,覺得糖稀畫藝人都好厲害,現(xiàn)在貌似古鎮(zhèn)上還能看到這項手藝。話說從沒轉(zhuǎn)出過龍呢!咪咪蝦條,記得吃完都會舔舔手指,恨不得永遠吃不完。可以吹口哨的糖,每次塞嘴巴里吹,都會有口水吹出來!大大泡泡糖,不解釋,都懂得!上海寧家家戶戶訂的紙蓋牛奶、酸奶,蓋子揭開都會舔舔上面的酸奶。想用熱水了都得跑到老虎灶那里去打熱水。2013年10月,上海市區(qū)最后一個“老虎灶”關(guān)閉。亭子間,一般都有6、7平方米,位于灶披間之上、曬臺之下,過去上海人住房緊張,亭子間也要充分利用。去大光明電影院看電影,通常要攢很久的錢才能去。小時候要是見誰有這么一個雙層的自動鉛筆盒,絕對眼紅的不要不要的。最期待的就是放學(xué)沖回家,看一集動畫片。每到周二,電視里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記得一開學(xué)都是先干這個活。從前的快樂很簡單,沒有平板手機,一根線也能玩的很開心。你應(yīng)該編過這個。跳房子。在弄堂里一吆喝,就有很多小伙伴跑出來。泡泡膠,同學(xué)們常常比誰吹出來的比較大。這個男生也會跳,集體活動。小朋友們約好到樓下去放炮仗,心里想今年儂曉得好拿多少壓歲鈿,不過最后都是要給父母保管的。14寸電視機,屏幕里有雪花了,就拿天線轉(zhuǎn)轉(zhuǎn)。夏天晚上,去弄堂里乘風涼。當時的好學(xué)生都是發(fā)這種獎狀的,回家貼到墻上去。西瓜泡泡糖,一毛錢兩顆。以前都是拿這個來算命的,你選哪個?男孩子經(jīng)常拿這個來惡作劇,被電一下麻麻的。小時候的玩具之一,幾乎人手一個。老早個,上海小囡只能啃啃蟹腳個。最早的音樂啟蒙全來自它。一張紙也可以玩出來很多花樣。拿著這種貼紙隨處亂貼。為了集這種卡,不知道吃了多少包方便面。每個同學(xué)都有幾個,傳小紙條的時候就會印著玩。斗雞,你玩過伐?方寶,風靡一時。“炒米花響嘍!”伴隨“哄……”的一聲,震響整條弄堂,小孩子們的零食“炒米花”就誕生囖! |
|
來自: 我愛祖國愛人民 > 《 歷 史 舊 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