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中藥治愈高血壓不是夢 原創(chuàng)林鳳舉 中醫(yī)書友會+奇效高血壓【八味降壓湯】.用于原發(fā)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更年期綜合癥.神經官能癥+名醫(yī)名方——平肝清腦降壓湯2015-09-09 20:35:07-------本文轉載自舍得《中藥治愈高血壓不是夢 原創(chuàng)林鳳舉 中醫(yī)書友會》 導讀:本文的作者林醫(yī)生是小編在參加經方論壇時認識的一位老先生,他在中醫(yī)書友會組織的學員座談會中,分享了他治療高血壓病的殺手锏,得到了在場眾多醫(yī)生的敬佩。小編鼓勵這位“不擅長寫作”的老先生把他的經驗寫出來,最后就得到了這篇文章。文字不經雕飾,但療效可以大家驗證。小編用此法治療一位高血壓患者已停降壓藥且血壓穩(wěn)定哦~ PS:小編溫馨提示,林老師用藥劑量相對偏大,若無十分把握者可按比例縮小試用~ 中藥治愈高血壓不是夢 現代社會中,人類健康的第一大威脅就是心腦血管病,而高血壓又是致傷、致殘、致死的一大殺手。在我國,患有高血壓的病人有1.6億之多。人們被確診為高血的同時、也就套上了精神枷鎖,一直處于緊張壓力之下。 中醫(yī)應該是治未病,以前中西醫(yī)都是在救落水者、救腦出血、腦血栓、腦梗塞、留下很多后遺癥、事倍功半、給患者造成了痛苦和重大經濟損失、不能防患于未然。 我理解,高血壓的病機就是氣滯血瘀、血瘀痰阻,中醫(yī)說通則不痛、不通則痛,那么高血壓就是通則不高、不通則高,是一樣的道理。 今天,我將此方通過中醫(yī)書友會這個大平臺、廣泛傳播給臨床醫(yī)生,用以治療高血壓,好早日解除高血壓朋友的壓力和痛苦。書友會讀者中有近20萬中醫(yī),1人治愈800人,幾年就把高血壓治好了,何況還有更多中醫(yī)讓他們也參與進來。 心腦血管復元湯(血府逐瘀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元胡、丹參、郁金、黃芪): 生黃芪50g 瓜蔞50g 薤白25g 元胡25g 半夏15g 當歸25g 川芎20g 生地25g 桃仁20g 紅花20g 柴胡15g 枳殼15g 懷牛膝30g 郁金15g 桔梗15g 炙甘草15g 赤芍20g 丹參30g。水煎服,日3次,飯前半小時服。 此方治療胸悶氣短、心慌心跳、痛心徹背、嘆息樣呼吸、頸椎僵硬、眼睛模糊、頭暈頭痛、血壓正?;颊?。 血壓高減炙甘草5g,加澤瀉60g、靈芝30g、生山楂片30g。 失眠加龍齒10g。 血糖高加生地25g、天花粉30g。 心率快加黃連15g,或加麥冬20g、茯神20g、柏子仁20g、蓮子肉20g。 咳嗽、胸背痛、白痰沫痰白顆粒痰加桔梗35g。 脈壓(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超過50mmHg以上者加生白芍30g。 脈壓低于30mmHg者加桂枝25g、何首烏25g、炙甘草5g。這種病表現為站著坐著困、躺反不睡、頭暈記憶明顯減退、手麻木、雙下肢酸脹沉、按小腿肚痛。 血壓低加黨參20g、炙甘草5g、桂枝、肉桂各40g。 臟躁癥加甘麥大棗湯。 抑郁癥加生地25g、百合20g、合歡花15g。 耳鳴加通氣散(編者按:中醫(yī)書友會曾發(fā)文“通氣法”治療耳鳴耳聾,可參)。 兼治更年期綜合征等50多種病癥。 1日1劑,水煎服分3次,飯前半小時溫服。15劑1療程。多數患者服15劑后都穩(wěn)下來了。 有一種高壓在30一50歲以前患高血壓腿腫、腿肚痛,這種血壓多患腦出血。這個方劑非常好用、但年紀大應加服通脈顆粒半年。如有個別高血壓服后血壓沒恢復正常者也可以加服或服用通脈顆粒6到12個月。 補充說明:用此方治療高血壓,多數患者前5天挺舒服,但越服越難受,這叫調整反應(1、多數用藥后出現腸鳴、排氣多、便黑粘稀,便幾天就恢復正常2、局部有疼痛感、病輕部位先痛、病重部位后痛都是一過性痛過后就舒服了3、有個別患者出現血壓增高,但患者沒有反應,這種反應極少4、有的出現一過性的心慌、頭暈、心率快,告訴患者按摩一下頸椎就好,多數服后舒服的多)。一般服2付藥就可停服降壓藥。所以告訴患者用藥期間出反應是正常反應他就不怕了。【本文由中醫(y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編校發(fā)表】 奇效高血壓【八味降壓湯】.用于原發(fā)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更年期綜合癥.神經官能癥 (組成):何首烏15克 白芍12克 當歸9克 川芎5克 炒杜仲18克 黃芪30克 鉤藤30克. (功能):益氣養(yǎng)血,滋陰瀉火. (主治):凡表現為陰血虧虛,頭痛,眩暈,神疲乏力,耳鳴心悸等癥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腎性高血壓以及更年期綜合征,心臟神經官能癥等,均可用本方治療. (用法):先將藥物用適量水泡1小時左右,煎兩次,首煎10-15分鐘,以只留藥物易揮發(fā)成分;二煎30-50分鐘文火煎好后將兩煎混合,總量約250-300毫升,每日1劑,每劑分2-3次服用,飯后2小時左右溫服. (加減):伴失眠,煩躁者,加炒棗仁30克,夜交藤30克,梔子9克;便稀苔膩,手足腫脹,加半夏9克,白術12克,澤瀉30克,大便干燥加生地30克,仙靈脾18克,上熱下寒,面熱足冷,加黃連5克,肉桂5克. 【駐馬店市天中濟仁堂風濕骨痛??啤浚?br style="line-height: 42px;">(方解):高血壓病的原因不一,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其基本病機是陰陽失調,營血虧虛,血行不暢.因而方用首烏、白芍、杜仲養(yǎng)其陰血;芎、歸行其血滯;陰血的滋潤有賴于陽氣的溫煦,故用黃芪、黃柏、鉤藤之意就在于此.全方合伍,使腎有滋,腦有所養(yǎng),肝有所平,從而達到肝養(yǎng)風熄,血壓得降的目的. 名醫(yī)名方——平肝清腦降壓湯(轉載) 名方創(chuàng)立者:孫伯揚,1926年生于北京。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主任醫(y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span> 組成:天麻10g,鉤藤15g,川芎10g,菊花12g,北柴胡8g,葛根20g,白芍10g,夏枯草10g,川楝子8g,生牡蠣30g,益母草10g。 功能:平肝瀉熱、育陰潛陽。 主治:肝熱陽亢之高血壓癥。本方適用于早期高血壓病,證屬肝郁化火,氣火升騰,肝陽偏亢引起的頭暈或脹痛不爽,心悸失眠,煩急易怒,倦怠乏力,或兼項強,或兼耳鳴,或頭重腳輕,血壓偏高或不穩(wěn)等。此時臟器尚未受損,恰是應用中醫(yī)藥治療的較好時機。 方解:《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高血壓病的主證眩暈,其發(fā)病機制與肝的關系至為密切。其一:肝為剛臟,體陰用陽,主藏血,主升,主動,性喜條達而惡抑郁。其二:肝主疏泄,能疏發(fā)全身氣機,疏發(fā)氣血。其三:肝火眩暈,多以腎水虧少,肝膽相火上炎所致;肝陽眩暈,多以損傷肝陰,情志不舒所致。故善疏肝者,疏其肝膽,調和、疏暢氣血,令其條達。其四:肝腎“乙癸同源”,腎精虧損或先天稟賦異常等,造成腦失濡養(yǎng),失充。故調肝養(yǎng)腎是治療高血壓病的關鍵。 加減:1.頭痛重者,可加全蝎1~3g以加強通絡止痛之效。2.大便秘結者,可加草決明15~30g以通便瀉熱;3.熱盛陰傷較重者,可加生地20g或元參15g,以滋養(yǎng)陰液而維護內臟之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