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主要發(fā)現于河南安陽殷墟迄今止發(fā)掘存世約15.4萬片刻文字甲骨其陸收藏97600片臺灣收藏30200片香港89片戰(zhàn)爭商業(yè)素流散海外本、美、英、加拿、、前蘇聯、德、瑞士、比利、荷蘭、瑞典等12家26700片其本侵略曾組織殷墟盜掘收藏12000片目前世界500位者專門研究甲骨文發(fā)表專著2000篇
商周非迷信商周王用甲骨占卜吉兇并占卜事情、結等刻面故甲骨文字稱卜辭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氣候、習尚等許面研究歷史重要資料
甲骨文約4500單字已解讀三左右根據研究甲骨文已經使用象形、指事、意、形聲漢字造字字義使用明顯看假借形聲字占25%左右今形聲字占90%左右
甲骨文漢字熟標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屬于表意文字目前世界唯使用種表意文字前身書寫材料般龜骨、牛肩胛骨刻墻壁木器石器等處刀刻朱書、墨書古代期存春秋期漢字脫離甲骨形態(tài)逐漸認知般做龍骨賣給藥材商做藥材用直1899(清光緒25)偶機由金石家王懿榮發(fā)現考證商周遺物
民初經董作賓先研究整理收集甲骨文五期:盤庚武丁代、祖庚祖甲代、稟辛康丁代、武乙文丁代、帝乙帝辛代郭沫若研究甲骨文認甲骨文初創(chuàng)熟起碼要經歷1500
===========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商代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于占卜記事刻(或寫)龜甲獸骨文字已發(fā)現古代文字代早、體系較完整文字
清光緒二十五(1899)甲骨文首金石家王懿榮認識并高價購藏十間先搜購甲骨王襄、孟定、劉鶚、羅振玉及美斂英庫壽齡、金璋本林泰輔加拿明義士等共甲骨數萬片1928~1937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計劃迸行殷墟發(fā)掘先發(fā)掘十五共甲骨約二萬五千片殷墟仍斷甲骨土1973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安陽屯南發(fā)掘甲骨四千余片除殷墟外1953、1954鄭州商代期遺址檢字甲骨兩片;自1954始先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陜西豐鎬、周原遺址、岐山鳳雛土西周期字甲骨約三百片
自甲骨文首發(fā)現迄今土甲骨已十五萬片別藏于陸、臺灣省港澳區(qū)及本、美、英、加拿、、蘇聯、德、瑞士、比利、荷蘭、瑞典等家南朝鮮收藏
土甲骨文已著錄版早期劉鶚《鐵云藏龜》、羅振玉《殷虛書契》《殷虛書契編》、明義士《殷虛卜辭》、林泰輔《龜甲獸骨文字》、王襄《簠室殷契徵文》;董作賓《殷虛文字甲編》、《殷虛文字乙編》胡厚宣《戰(zhàn)寧滬新獲甲骨集》、《戰(zhàn)南北所見甲骨錄》、《戰(zhàn)京津新獲甲骨集》、《甲骨續(xù)存》等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甲骨文合集》甲骨文發(fā)現八十已著錄未著錄十幾萬片甲骨材料進行系統(tǒng)科整理廣泛搜集全部土甲骨資料期類共收甲骨約四萬片編十三冊研究甲骨文商史提供系統(tǒng)資料另外1973屯南土甲骨已收入《屯南甲骨》書本、加拿、美、英、、蘇聯、德等所藏甲骨已著錄書別發(fā)表
甲骨文比較熟文字象形、假借、形聲主要造字今漢字仍象形字基礎形符文字甲骨文已具備代漢字結構基本形式語看甲骨文名詞、代名詞、詞、形容詞等其句形式、結構序位與代語基本致
由于商王幾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內容涉及商代社各領域甲骨文關商代階級家資料知商代奴隸平民由眾、芻、羌、仆、奚、妾等同身組奴隸主貴族先公先王配偶高妣某、妣某、母某及某、等各級官吏則臣、尹、史、犬、亞、馬、射侯、伯等;軍隊師、旅等;刑罰刖、劓、伐等并設置監(jiān)獄甲骨文記載商代殉祭狀況于解決商代社性質直接關系商王朝經外發(fā)戰(zhàn)爭征服商王朝稱臣納貢甲骨文見氏(致)、入馬牛羊象龜等記載
甲骨文關商代社產內容豐富農業(yè)面裒田、作田記載各種農作物黍、稷、麥、耒、稻等名稱商王關農業(yè)收豐歉及風雨、降低農業(yè)收影響見立黍、省黍、求、告秋卜畜牧業(yè)面馬、牛、羊、雞、犬、豕等都記載且畜養(yǎng)量較并專門牢廄祭祀用掉批牛羊漁獵商代社仍起定作用甲骨文記載獵物鹿、麋、豕、象、虎、狐、魚類各種鳥類狩獵田、狩、逐、阱、射等甲骨文關于貝、朋、玨舟、車至傳遞制度等商業(yè)、交通面材料
甲骨文關商代思想文化面內容亦豐富文歷面食、月食鳥星、新星、星等記載十三月等閏月材料干支記及每同間階段稱等氣象面少卜雨、卜風及易、云、雷、雹、雪、虹等記載醫(yī)面疾、牙疾、鼻疾、言疾、肘疾、足疾、踵疾等疾病記載關于育記載表明能準確推知預產期
商王尚鬼凡事占卜占卜內容王其關問題祖先與自神祭祀與求告風、雨、水及象、農事、關注通貞向帝、鬼神、先公先王等問卜便預示吉兇祈望保障占卜材料龜腹甲(及少量背甲)牛胛骨用前經整治并背面(少量牛胛骨亦面)施鉆、鑿占卜先于甲骨背面鉆鑿處用火燒炙面即現卜字形裂紋定吉兇占卜所卜事項記刻于甲骨
甲骨文般先刻豎畫刻橫畫先刻兆序、兆辭、吉辭、用辭刻卜問事故稱卜辭條完整甲骨卜辭應包括敘辭、命辭、占辭、驗辭數卜辭省略占辭或驗辭甲骨文刻畫涂砂或墨用毛筆寫甲骨些先寫刻
卜辭布定規(guī)律般說刻辭迎兆并與定卜兆關龜腹甲、背甲右側卜兆向左文字右行;左側卜兆向右文字左行;甲首、甲尾及甲橋邊部卜辭則由外向內行商代占卜反兩面問疑反映龜甲則位置相應左右貞牛胛骨右胛骨卜兆向右卜辭左行;左胛骨則相反端近骨臼處兩條卜辭由間讀起左左行右右行骨各條卜辭或自或自刻寫其間界劃相隔每事亦反復貞同卜交錯排列相間刻辭;卜辭于甲骨面處容納轉刻其背面反相接;反復卜問同件事內容基本相同卜辭刻于數版甲骨各版卜序同稱卜辭同文
商代晚期自盤庚遷殷至紂王共約二百七十三經歷八世十二王期甲骨文亦應早晚先商代甲骨期斷代研究種目前主要行用董作賓依據世系、稱謂、貞等十項標準劃五期說即第期:盤庚、辛、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其些問題討論目前仍進行
1904孫詒讓作《契文舉例》第部考釋甲骨文著作者運用由許書溯古金文由古金文窺卜辭比較析甲骨文字形偏旁點畫并通音韻、訓詁手段考釋文字其作貢獻者及主要著作: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唐蘭《殷虛文字記》、《古文字導論》楊樹達《耐林甲文說》、《積微居甲文說》郭沫若《卜辭通纂考釋》、《殷契粹編考釋》及《甲骨文字研究》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等自1917王維《殷卜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xù)考》利用甲骨文進行商史研究郭沫若、董作賓、胡厚宣別著《古代社研究》、《殷歷譜》《甲骨商史論叢》等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書關于商史研究內容近較輕者利用甲骨文研究商史面作貴貢獻
甲骨文研究已取進展仍少問題待深入探求文字考釋、期與斷代商代社、奴隸身及商史許問題外西周甲骨研究尚屬始階段仍許爭議些都需要進步研究解決課題
甲骨文字風格演變:甲骨文字契刻體與筆寫體兩種書體互用發(fā)展所造體說由契刻體向筆寫體面發(fā)展董作賓氏據殷代卜辭貞卜群五甲骨文字變化書體變遷追錝代十干十二友用字例闡明其字形自第期第五期變化程發(fā)現各期甲骨文書寫風格同各其特徵 第期(武丁)書風格至宏放雄偉甲骨版字代艱作類字強力雕筆劃粗壯并填朱墨(朱砂、墨)其工整秀麗字都極精彩些都承受興英主武丁風格其氣魄宏放技術熟練頗驚其書家韋、永、賓 第二期(祖甲、祖庚代)書風較謹飭祖甲、祖庚繼承第期武丁守賢君所卜師嚴守規(guī)則少變化其書家旅、、行、即 第三期(廩辛、庚丁)書風轉變陷于頹靡前期書家已經作古豪放書風掃期書家筆力幼稚柔弱甚至筆誤頗期書者皆未署 第四期(武乙、文丁)貞卜辭署書契者名字期武乙、文丁代新興書家盡前期筆力幼弱敝作品、勁峭、逞放逸羈趣期署名書家僅狄其余尚未發(fā)現 第五期(帝乙、帝辛代)書風、除少數獸字刻辭外其余都異嚴肅工整理由: 貞卜事項王必躬親卜辭段、行字都均整蠅楷文風丕變制作新其書家泳、黃骨文是由什么年代的誰發(fā)現的。它是什么時代的漢字,是用刀刻在哪里甲骨文是在商朝的時候創(chuàng)立的,那時是用來占卜用的。人們先把文字刻在骨頭上,在打戰(zhàn)、水災、生育等情況下使用。相當于現在的算命。甲骨上有一些裂紋,古代的巫師看裂紋的走向來算命。甲骨早就被人們所發(fā)現,當時人們把它當做龍骨來用,以為可以包治百病。老百姓病了,就把甲骨拿來做藥。由于文化水平低,那時的人根本不知道上面刻的是甲骨文。后來被一個教授發(fā)現是一種古代的文字。才加以保存。甲骨文非常難辨認,連郭沫若也才認識了一千多個文字。很多文字歷史學家都還沒有辨認出一、什么叫甲骨文?
所謂甲,就是龜甲;骨,主要指獸骨。古人迷信,常用甲骨占卜兇吉。占卜以后,往往在甲骨上面寫刻或占卜有關的記事文字,這便叫做“甲骨文字”,簡稱為“甲骨文”。這種文字還有其他許多種叫法。如“龜甲文”、“龜版文”、“契文”、“甲骨刻文”。“甲骨刻辭”、“貞卜文”、“卜辭”、”“殷虛書契”等等.但自從陸懋德于1923年發(fā)表《甲骨文之歷史及其價值》之后,便約定俗成,多數學者統(tǒng)稱“甲骨文”了。這種文字真實地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早期歷史進程,它和古代埃及的紙草文書、巴比倫的泥版文字以及印第安人的瑪雅文字一樣,是整個人類的文化瑰寶。如今,甲骨文學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二、甲骨文是誰發(fā)現的?
甲骨文一般先刻豎畫,后刻橫畫,先刻兆序、兆辭、吉辭、用辭,后刻卜問之事,故又稱為卜辭。一條完整的甲骨卜辭應包括敘辭、命辭、占辭、驗辭,而多數卜辭常省略占辭或驗辭。甲骨文中,有的在刻畫上涂砂或墨,有的用毛筆寫在甲骨上,也有些是先寫后刻的。 甲骨文的由來與發(fā)展 《甲骨文的由來與發(fā)展》是山東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7月1日出版發(fā)行的書籍。
第一章 甲骨文的發(fā)現--遠古科學的揭秘 第二章 甲骨文發(fā)現的意義 第三章 甲骨文應為整個商代之文字的思考 第四章 探尋甲骨文的源頭之一--夏文字芻議 第五章 探尋甲骨文的源頭之二--堯舜禹時代陶文的發(fā)現與研究 第六章 探尋甲骨文的源頭之三--炎黃時代的陶文及倉頡造字的可信性淺析 第七章 漢字的演變(上)--從甲骨文到小篆 第八章 漢字的演變(下)--從隸書到現代漢字 第九章 漢字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和影響 第十章 當今甲骨文研究的進展與前景 參考文獻 后記 【商代文字是什么】主要是甲骨文和金文(鐘鼎文)。此外還有陶文 、玉石文字等。其中,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為研究商代文字的構造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一般認為,商代金文是鄭重場合使用的正體字;甲骨文是在頻繁的占卜活動中使用的比較簡便的俗體字【甲骨文的發(fā)現】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fā)現,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古代甲骨上的刻劃痕跡被確認為是商代文字,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中國考古的第三大發(fā)現(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遺跡)之一。可是它的發(fā)現過程,卻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戲劇色彩的。 清末光緒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國子監(jiān)祭酒(相當于中央教育機構的最高長官)的王懿榮(1845-1900)得了瘧疾,派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的達仁堂中藥店買回一劑中藥,王懿榮無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龍骨的藥品上面刻劃著一些符號。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在這種幾十萬年前的骨頭上怎會有刻劃的符號呢?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對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榮便仔細端詳起來,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狀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為了找到更多的龍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趕到達仁堂,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把藥店所有刻有符號的龍骨全部買下,后來又通過古董商范維卿等人進行搜購,累計共收集了1500多片。安陽出土的甲骨文 他對這批龍骨進行仔細研究分析后認為,它們并非什么“龍”骨,而是幾千年前的龜甲和獸骨。他從甲骨上的刻劃痕跡逐漸辨識出“雨”、“日”、“月”、 “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幾位國王的名字。由此肯定這是刻劃在獸骨上的古代文字,從此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會各界引起了轟動,文人學士和古董商人競相搜求。 曾有人對王懿榮從中藥中發(fā)現帶字龍骨之說提出質疑,認為王懿榮在他的有關著述中沒有這方面的記載,并認為王懿榮吃的龍骨在藥店已加工成細粒,看不出刻痕文字來的。而且當時菜市口一帶并沒有達仁堂藥店。對此,后來研究甲骨文的學者周紹良說,當時龍骨在中藥店都是成塊、成片出售的,直到三十年代他到中藥店買龍骨還是這樣。至于達仁堂藥店當時確實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鶴年堂中藥店,當時的人很迷信西鶴年堂,買中藥都要去西鶴年堂藥店,這也有可能是當時傳誤造成的結果。 在甲骨文還未確認以前,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的農民在耕作時就不斷在農田里挖刨出古代甲骨。據說把甲骨當做藥材到中藥鋪去賣的第一個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頭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膿瘡,沒錢去求醫(yī)購藥,就把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膿瘡上,想不到流出的膿水被骨粉給吸干了,而且發(fā)現骨粉還有止血的功效。從此他就把它們收集起來,說成是龍骨,賣到了中藥鋪。 經過許多學者專家考證研究,所謂龍骨其實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們在占卜之前,先把龜甲和牛肩胛骨鋸削整齊,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鉆出圓形的深窩和淺槽,占卜時,先把要問的事情向鬼神禱告述說清楚,接著用燃燒著的木枝,對深窩或槽側燒灼,燒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應部位便顯示出裂紋來。于是,占卜者根據裂紋的長短、粗細、曲直、隱顯,來判斷事情的吉兇、成敗。占卜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內容和結果刻在卜兆的近處,這就是卜辭。刻有卜辭的甲骨被當做檔案資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傳于后世。甲骨文發(fā)現的故事,后來被人們稱為“一片甲骨驚世界”的奇跡,在中國和世界考古史上寫下了帶有傳奇性的篇章。 從甲骨文記載人們當時對人類,自然怎樣認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