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看當代書法名家對“小楷”定義的看法: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小楷的定義為:“手寫的小的楷體漢字?!蹦阏J為確切嗎?應該怎樣定義小楷呢? 白砥:楷書大小是個相對的概念。所謂小楷,是相對于大楷、中楷而言的,即在形體上比中楷更小的楷體書,一般我們習慣將指甲般大小的楷體書視為小楷。而把寸以上的楷書稱為大楷了,介乎這兩者之間的應該是中楷。 韋斯琴:廣義地講,小楷就是指手寫的小的楷體漢字。《現(xiàn)代漢語詞典》關于小楷的定義,外延是正確的。至于小楷作為一種書體的藝術內(nèi)涵,其實無法用一句話簡單地概括。 單凌雁:小楷的“小”是相對于大楷的“大”而言的。小楷首先要體現(xiàn)傳統(tǒng)書法意義上的楷書的特點,比如:清整、謹嚴、剛健、秀雅等;其次要著力表現(xiàn)在“小”的框架內(nèi)所蘊涵的豐富多姿乃至崢嶸之象。一言以蔽之:小楷是極具藝術性的小字楷書,而不僅是“楷體漢字”。 朱勇方:我認為小楷是一種字徑在1~2厘米之間、最能體現(xiàn)沉密精細功夫,并頗具藝術欣賞價值的一種書體。 程志宏:這是一個比較準確的界定,可認為是廣義的小楷定義。另外,我認為小楷在書法史的傳承過程中其筆法、墨法都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體系,并不是簡單的大楷的縮小寫法。且小楷的“小”應該有一個上限,字如果大于2厘米的話那就快成中楷了。 吳勇:我基本認同這個定義。幾個定語“手寫的”、“小的”以及中心詞“漢字”是形體特征,而“楷體”則注明了書體方面的特征,這個寬泛的定義讓小楷擁有了無數(shù)的可能性,可以讓它充滿隸意,可以讓它充滿篆意,或者行書化、碑味等等,但不管你怎樣去融合,必需具有一些起碼的楷書特征,而不是成為小隸書、小篆書。 問題來了,小楷大小很迷離,這個“小”的概念,作何詮釋?用度量衡能概述么?我們看看新華字典與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小楷,即是楷體小字。這不能說是正確的。 單獨從外形大小一個層面,而忽略藝術內(nèi)在的本質(zhì),去定義一種藝術門類,雖然簡單,但不可取。文學喜歡從字面上解釋,書法人不妨深入思考。 顏真卿的顏勤禮碑,在手機上看有多大?非常小,您不妨做個測試,它當然是楷體,也是小字,你能不能說它是小楷?沒有人會這么想,它的氣勢、格局太大了。即使字縮小到指甲大小,你會發(fā)現(xiàn)它仍然很大,仍需極強烈的提按與使轉(zhuǎn),才能臨寫出這樣的字。他真正大的是氣勢,是雄渾敦厚蒼勁老辣的大氣魄。 可能有人會說,那不是作品的原大。 那么這樣理解,我對著手機上顯示的顏勤禮碑,臨寫出同樣大小的字,你說是大楷還是小楷呢?你沒法回答。因為從大小這個傻瓜式標準,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小楷,并不等同小模樣的楷體字。這么一說,原來小楷的界定也是活的,那不就復雜了?那我們?nèi)绾稳フJ知它呢? 小楷的“小”字,除了直觀形狀上的“小”,本質(zhì)的意義是指它的著眼,它的格局,它的氣度。這是兩個層面:一個外部形狀,一個內(nèi)在形態(tài)。 在形狀上講,當然就是小,小楷與小字楷書有天然的一致性。因為字寫得小了,往往小字楷書多著眼于小處,表現(xiàn)很細致微妙的藝術細節(jié),通過微觀的表現(xiàn),來表達筆端豐富的美感。否則,本來就指甲大的空間,你非得橫粗豎猛嘩啦幾下子,還能看嗎?要寫出大氣勢,往往需要一定的空間,大楷要寫成大字。 在這里,字的大小與它的內(nèi)在氣質(zhì)就產(chǎn)生了對應的關系,這便是我們將小楷與大楷的區(qū)分簡單通過外形大小來判斷的原因。 但是請注意,對應關系并不是絕對關系。 “小楷”與“小”存在直觀的對應,正如“黑人”與“黑”,存在直觀的聯(lián)系。但你能不能說:黑人,就是黑顏色的人?顯然沒這么簡單,黑人有特定的意義,專指具有一定地域性、有明顯種族特征的黑色人種。 同樣的道理,小楷表面上的小,在于外部的小形狀,真正的小,在于它內(nèi)在微妙的形態(tài)。 我們一般以鐘繇為小楷創(chuàng)始人,他的小楷質(zhì)樸古雅,又不乏遒麗生動,在方寸之間表現(xiàn)如此豐富的意趣和氣質(zhì),它是兼具了小之外形和微觀美學的藝術品。王寵的小楷也取的是這種審美意向。 我們欣賞王獻之的洛神賦,一般會感受到它的:“秀麗”、“靜簡”和“放逸”;欣賞靈飛經(jīng),會體會到它的“靈動”、“秀美”與“精妙”,都是適合微處著眼的藝術形態(tài)。 畫眉繡花的小家碧玉,毓秀文質(zhì)的士林舉子,恬淡清和的靜虛隱者,體現(xiàn)的氣質(zhì)是“小”、“淡”或“無”。這是向微妙處取美的意象與形態(tài)。 氣勢豪放的莽夫壯漢、雄赳赳的大丈夫,即使置于一個小空間里,氣度、氣象、氣場上會有明顯的不同,你會感覺到“大”、“雄”、“壯”的氣質(zhì)。這便是你將顏勤禮碑即使縮小,仍然感覺氣場強大的原因。因為它的本質(zhì)是“大”。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時候,通過大小簡單定義小楷,失靈了。 也許會有人問到一個很特殊的例子: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呢,也很毓秀俊美,是不是小楷呢?當然不是,判定小楷的第一條標準就不符合,它從形狀上就不小。 有人再問,將孔子廟堂碑也放在手機上看,不就小了么?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認為它居于楷書與小楷之間。 首先,作為楷書,哪怕縮小了,它還是有不凡的氣度,那種淡然篤定,那種閑庭漫步的姿態(tài),格局是不小的。 其次,作為小楷也不算錯,很多人一眼看去就是小楷。你會發(fā)現(xiàn)字縮小后,它恬淡清和的氣質(zhì)越發(fā)明顯,表現(xiàn)為一種“秀美”和“淡無”。我們從微觀上來學習它,它跟歷代小楷也沒什么差別 。 怎么會這樣?不知道各位發(fā)現(xiàn)沒有,大楷書孔子廟堂碑,本來就是源于王獻之的小楷洛神賦。而小楷洛神賦,又采取的是一種放逸的姿態(tài),為向大處延伸創(chuàng)造了無限可能。
我對小楷的認識是:小楷,是具有微觀審美形態(tài)的小字楷書。 它包含了形狀和形態(tài)兩個層面,它是楷書里的特殊種類,是有條件的小字楷書。 本文無意于改變歷來對小楷的定義,畢竟原有定義雖然正確性存在瑕疵,然而確實最直觀,最容易被普通書法愛好者接受和理解。書法君只是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引發(fā)對書法的思考。 理解書法,有時候需要突破一些固有的認識,切換別樣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當我們對某些約定俗成的概念有了疑惑,用這種方法去思考問題時,會發(fā)現(xiàn)書法的內(nèi)涵活了,書法不是死的。它是有靈氣的、鮮活的,也更有意思。 注:本文根據(jù)南書房、張鐵民書法博客等網(wǎng)絡資料整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