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該天生對你好 東方小四 本文原刊《看世界》2013年第15期 誰該天生對你好 東方小四 懂得感恩,是一種溫潤美德。 剛從學校步入社會的時候,我也曾是牛人。曾經(jīng)有行業(yè)前輩如母親一般待我,事無巨細均手把手教授,當時我并未太往心里去,連謝謝都未說一聲。直到數(shù)年后的某一天,在一個左右為難的環(huán)境里百口莫辯,突然就想起那個母親一般的人,她曾經(jīng)對我那樣好。 我立即跑到街上買了一張卡片,認認真真寫下了幾句話寄給她:多謝你曾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少不更事的我,直到現(xiàn)在才明白那有多么珍貴??ㄆ瑳]有回音,但我猜想她應(yīng)該收到了。 一年年過去,我已不再是當年那個魯莽的家伙。此間經(jīng)歷過許多事,說過很偏激很傷人的話,也與幾個很重要的朋友在人生的路口一一話別等等,一直到今天,實實在在的今天,心里冒出了如題的那句話:沒有人天生就該對你好,每一個人的每一種好,都彌足珍貴。 從前也曾贊同過一種看似前衛(wèi)的觀點,譬如說父母生孩子其實都帶有自己的私心,那就是希望孩子長大后會有所回報。一些“很有個性”的人由此提出,孝順不應(yīng)該是一種責任,父母生養(yǎng)了孩子就有義務(wù)教養(yǎng),至于孩子孝順則并非“必需”的事。初看到這種觀點,我一笑而過,亦覺有些許道理。 如今不再這樣想,父母也不是天生就該對你好啊。這個世間還有一些不那么稱職的父母也會有不那么孝順的子女,他們都是一種人生殘缺的映照,卻不應(yīng)該成為一種行為普遍化的理由。大恩不言謝,但心里要知道,為了我們的順利成長,曾經(jīng)有人付出很多很多。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在有生之年說出來:我知道,你對我的好。 對其他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也耍有適度的“知道”之心。我的一個朋友,說過這樣一件事:她曾經(jīng)有一個異性朋友,他們認識的時候各自有戀人,且彼此之間只有溫暖的坦白的友誼,因此自始至終都是坦率而純粹的朋友。由于心無遮攔:他給過她很多關(guān)懷,包括工作遇到問題時的鼓勵,以及失意時的細心寬慰。因為彼此的坦蕩,不久后他的女朋友也成了她的朋友。但在一個突然的場景里發(fā)生了一件突然的事,由于她的疏忽引起誤會,又由于內(nèi)心的驕傲不屑解釋,一個星期后彼此成為路人。她知曉,他們曾經(jīng)明明白白證實過,男女之間可以有純粹的友誼,而那時的他多么良善,恰如兄長。他對她曾那么好,如海灘上的白沙一樣,一眼就可見到清潔細致的質(zhì)地。可彼時不明白,沒有人欠誰的,沒有人在誤會面前真的不需要解釋。此類事讓人懂得,要以合適的方式去珍惜朋友,要在誤會發(fā)生的時候委婉卻清晰地說出真相,要有一顆感恩之心,包容善待自己的人,這當然也包括身份稍稍有點敏感的異性普通朋友。 我到廣州工作已十余年,認識或忘記了許多善良的人。如今走在單位、小區(qū)或附近街上,都會遇到有人友善致意,有些人叫不出名字,彼此依然會微笑相對。那些點點滴滴的親切,早已模糊了身份,只記得那都是曾經(jīng)對我好或者我曾經(jīng)對他(她)好的人,就像兩尾魚,在某處遇見過,在此處笑顏相對。如今明白,這些并不深刻的笑顏,都是來溫暖我們?nèi)松?。珍惜他們,?yīng)該如同植物珍惜陽光。 至于所有“身邊人”,沒有哪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好,經(jīng)得起別人長時間的輕忽與淡漠消磨。在日常生活里,在親情、友情、愛情中,均是如此,只不過有些人耐寒性強些,有些人弱些。別人對你的好,也許不僅僅因為你可愛,更可能因他的善良與包容,以及相逢在同一時空的緣分。美好的覺察與感恩的心,無論怎樣累積都不會溢出。這讓我們時刻在成長,聽見花開的聲音。 至于那些帶有些許挑剔甚至惡意的人,恰如某些“高人”所言,他們是來考驗我們的修養(yǎng)與定力的,附帶考驗我們的人生達到了哪種境界。對于本性不壞的人,亦可靠近,終有一天他(她)會以心底的純良一面待你;對于本心有殘缺的人,疏離也不失為一種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際遇與道路,誰也不能成為誰的拯救者。人們最終只能承受自己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