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小知識: 《千字文》 為南朝周興嗣所編,它的撰作,相傳還有一段故事;原來是當年梁武帝令殷鐵石在王羲之書寫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復的一千個字,供皇子們學書用的。但由于字字孤 立,互不聯(lián)屬,所以他又召來周興嗣囑道:“卿有才思,為我韻之。”周興嗣只用了一個晚上就編好進呈武帝。這便是傳至今日的《千字文》。周興嗣的《千字文》 精思巧構(gòu),知識豐瞻,音韻諧美,宜蒙童記誦,故成為千百年蒙學教科書。 《千字文》乃四言長詩,首尾連貫,音韻諧美。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結(jié)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復,句句押韻,前后貫通,內(nèi)容有條不紊的介紹了天文、自然、修身養(yǎng)性、人倫道德、地理、歷史、農(nóng)耕、祭祀、園藝、飲食起居等各個方面。 《千字文》自問世1400 多年來的流傳表明,它是流傳廣泛的童蒙讀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的童蒙讀物中,是一篇承上啟下的作品。它那優(yōu)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使得眾多童蒙讀物都無法望其項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