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四川宜賓的一位10歲小男孩, 因為吃“葉兒粑”(又名鴨兒耙)導致氣管阻塞,窒息而亡。 這樣的事情不是第一次發(fā)生了, 有很多因為家長的失誤導致孩子被噎死的案例。 葡萄、果凍、饅頭、堅果……這些都可能成為噎死孩子的“罪魁禍首”。 8月16日上午,高縣嘉樂鎮(zhèn)人張偉彬到當地派出所報警,稱其10歲兒子在民建街買了一個“鴨兒粑”當早餐,吃了不久就死了,懷疑是食物中毒,請派出所立案偵查。 張偉彬稱,“兒子到家后喘不過氣,臉色發(fā)白,拼命抓喉嚨,他馬上就把兒子送到醫(yī)院,沒想到途中孩子就沒了呼吸。期間,我斷斷續(xù)續(xù)問了兒子,他說是吃了鴨兒粑,我懷疑是被人投毒了,立即向派出所報警。” 高縣警方據報案人描述,感覺其中非常蹊蹺,便前去售賣鴨兒粑的地方走訪。警方經過現場初步勘察,懷疑小孩是自己噎死了,但沒有證據確定,家屬要求驗尸進行進一步檢驗。 日前,通過尸檢證實,張清國死亡是由于自身吃東西不當,導致喉管堵塞窒息而亡,并非食物中毒。 這件事情并非第一次發(fā)生,我們可以搜索到很多孩子誤食被噎死的事件—— 吃饅頭被噎死: 吃芭蕉被噎死: 吃果凍被噎死: 吃葡萄被噎死: 果 凍 急診室醫(yī)生最怕的,是有張力容易變形的東西,這種很容易被吸入氣道,而因為形狀容易變化,有很難被醫(yī)生取出來,果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如果恰好堵住的是主氣道,可能孩子支撐不了幾分鐘。 堅 果 在急診室里,最常見的異物就是瓜子、花生等堅果類的零食。小孩子即使嚼了,也很難徹底地嚼碎嚼爛,一旦不慎進入氣管,容易導致窒息,而且如果家長不及時發(fā)現,孩子可能都撐不到去醫(yī)院。 橡皮糖 不要喂寶寶吃口香糖、橡皮糖,即使是軟糖,也要切成很小很小的塊,讓寶寶舔個甜味就行了。因為橡皮糖過韌不易嚼,容易噎住呼吸道。 年糕、湯圓等粘性大的食物 軟面包、年糕、湯團之類較軟、較粘的食物會粘在寶寶的喉嚨口,既吐不出來又咽不下去,這是很危險的。 魷魚絲 纖維過長、咬感過硬的零食,包括魷魚絲、牛肉干,都不適合給小孩吃。 小巧水果 小巧圓形但里面帶核的水果,并不適合給小孩食用,如龍眼、葡萄、櫻桃等。 花生醬 粘稠度過高,不適合小孩吞食。 多纖維蔬菜 纖維多且不易咬爛的蔬菜容易噎住孩子,如芹菜、豆芽,給吃要切得細一點。 多刺的魚 給孩子吃魚,建議選擇刺較少的品種,否則容易噎到,還會刺傷孩子的食道和口腔。 長 面 太長的面條小孩不易吞食,若以吸食的方式食用也容易噎到,可以先切成小段再烹煮。 紅十字會通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用力拍打患者后背胛骨之間的部位5次。如異物未排出,再做5次腹部沖擊(但1歲以下的嬰幼兒不能做腹部沖擊)。反復進行直至異物排出。 推壓腹部法 將患兒仰臥于桌子上,搶救者用一只手放在其腹部臍與劍突之間,緊貼腹部向上適當加壓;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內適當加壓,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內壓力,反復多次,可使異物咳出。 拍打背法立位 搶救者站在兒童側后方,一手臂置于兒童胸部,圍扶兒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間區(qū)脊柱上給予連續(xù)、急促而有力的拍擊,以利異物排出。 倒立拍背法 適用于嬰幼兒。 倒提其兩腿,使頭向下垂,同時輕拍其背部,通過異物的自身重力和嗆咳時胸腔內氣體的沖力,迫使異物向外咳出。 若以上方法無效或情況緊急, 應立即將患兒送醫(yī)院。 但應注意在送往醫(yī)院前一定不要吃飯喝水,以便醫(yī)生能盡早手術。 各位年輕的爸爸媽媽一定要記住哦! 快快分享給你有小孩的親友們吧! 圖文綜合網絡 實習編輯:李瀟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