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這是大霞浦,太熟的場景看過了幾百張類似作品。 越是這樣熟悉的場景,拍攝越有挑戰(zhàn)性,想拍好,或者想拍的出類拔萃只有一個秘訣,就等奇跡! 我在元陽遇到一個老人,一年有半年租個房子住在那里,每天什么事情也不干,就在那等奇跡,光對他來說已經(jīng)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他要的是奇跡,奇跡的光! 所以,風光攝影最大的問題是:光,不是說一定是那樣的丁達爾光,或者他們說的耶穌光,你要的只是一點畫龍點睛的東西。 如果你是對 風光攝影有嚴謹要求的人,沒有光的情況下,就在一邊抽煙喝茶聊天好了,只有等。 有感覺的光線,可以壓倒構圖上的不足,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首先,左側那個黑黑的東西就是多余了。 你想表達什么,就簡單點,就拍什么,特別是人像,特別是人文片。 越簡單越好,簡單才能直指人心。 中國畫山水畫寫意不是說故意朦朧的,那不是刻意遮遮掩掩什么,而是為了一種虛無的氣場。 但攝影不同,特別是人文攝影,是寫實??! 要拍 賣地瓜的先生,就只拍他好了,別想那么多。 其次,我提個個人看法,僅供作者參考。 我個人并不認為人文片一定要靠噪點,靠涂抹的劃痕襯托生活的苦大仇深。 如果你讀過木心先生的書,會發(fā)現(xiàn)他經(jīng)歷的苦難遠遠比王小波他們要多的多,但你卻在他的書中找不到一絲苦大仇深的感覺,卻無形中處處文字中透著歲月的風輕云淡。 好作品,好作品都一樣,平淡中有博大,平凡中有智慧,大概未必需要好萊塢形式的眼球經(jīng)濟,需要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滋潤人心。 當然,好萊塢大概也有潤物細無聲的好作品,比如《阿甘》,你看全片透著都是平淡的流淌,但過了十年,還是愿意坐下來和家人一起看看這樣的好作品。 首先,我說一下,人像我很少點評,因為涉及肖像權的問題,如果各位不介意,請發(fā)帖說明,沒有肖像權問題。 這張照片的硬傷就是 曝光過了,明眼人一眼就是人慘白有點多。黑白照片比彩色難把握,因為沒有色彩的裝飾,所以顯得照片的線條和細節(jié)那么重要。黑白照片最顯功底,不是說黑白有多文藝,也不是說黑白就比色彩高大上,而是因為黑白沒有色彩干擾,更容易看出照片的問題。 如果你能在當時拍好,就不要依賴后期去調(diào)整曝光度,說實話,我個人習慣時后期里的PS,和LR里的曝光值,我99%的情況是不調(diào)整的,調(diào)整最多的是陰影和白平衡。 能當時拍好的,就拍好吧,后期只是微調(diào)才對,后期有很多不能做到的,比如,拍出光的細節(jié),比如拍出光的蜿蜒和漸變,這是數(shù)碼的PS給不了攝影的遺憾。 畢竟我們不是靠后期攝影的,一點我個人看法,僅供你參考。 |
|
來自: 昵稱18361029 > 《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