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性平,入脾、胃經(jīng)。
功效補氣血,益脾胃。治虛勞羸瘦,腸風瀉血。 禁忌人群 寒濕病者慎食。 適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桂魚又叫鰲花魚、鱖魚,是是“三花五羅”中最名貴的魚,即使在過去一般百姓也很難消費得起。那時每斤桂的售價幾乎是鯉魚的兩倍。桂魚是黑龍江中最美麗的一種魚。 桂魚肉質(zhì)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內(nèi)部無膽,少刺而著稱,故為魚種之上品。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將桂魚譽為“水豚”,意指其味鮮美如河豚。另有人將其比成天上的龍肉,說明桂魚的風味的確不凡。此外,桂魚的營養(yǎng)價值還非常豐富,在我國也有悠久的食用歷史。
我們用運動來消耗吃桂魚所吸收的熱量時,大約每吃100克桂魚,要逛街1小時,或者爬樓梯15分鐘,或者游泳6分鐘,或者慢走27分鐘,慢跑11分鐘。
中醫(yī)認為,桂魚味甘、性平、無毒,歸脾、胃經(jīng);具有補氣血、益脾胃的滋補功效。同時吃桂魚有“癆蟲”的作用,也就是說有利于肺結(jié)核病人的康復。
(1)《食療本草》:補勞,益脾胃。 (2)《日華子本草》:益氣,治腸風瀉血。 (3)《開寶本草》:主腹內(nèi)惡心,益氣力,令人肥健,人腹內(nèi)小蟲。 (4)《隨息居飲食譜》:養(yǎng)血,補虛勞,殺勞蟲,消惡血,運飲食。 (5)《本草綱目》記載:“娠魚肉、味甘平,無毒,可補虛勞,健脾胃,益氣力?!?/p>
(1)肺結(jié)核、咳嗽、貧血: 方法一:桂魚1條(約500克),去腸雜及鱗。百合20克、貝母5克,共洗凈。冰糖適量,隔水蒸熟,去藥渣,食魚及百合。 方法二:桂魚1條,去腸雜及鱗,洗凈。大棗30克,洗凈。先用桂魚煮湯,取魚湯加糯米、大棗共煮粥食用。 上述兩方可經(jīng)常食用,配合藥物治療,可收到一定效果。 (2)虛勞贏瘦、腸風便血: 桂魚1條去腸雜、魚鱗,與豆腐共煮食。也可單用桂魚清蒸或燉湯食用。 (3)小兒軟癤: 生桂魚尾搗爛敷患處。 (4)骨刺鯉喉: 桂魚膽陰干,用其末酒化溫呷,可使人咽喉或日久人臟腑之骨刺竹木隨涎而出。 (5)病后體弱及老年體弱: 桂魚1條,去鱗及內(nèi)臟,黃蔑、黨參各巧克,淮山藥30克,當歸頭12克。諸藥先煎取汁,入魚共煮熟食用??烧{(diào)補氣血。 (6)桂魚湯: 桂魚1條,去鱗及內(nèi)臟,加姜、蔥、鹽、醬、胡椒等調(diào)料共煮食之。用于養(yǎng)血補虛損。治貧血,食欲不振。 (7)桂魚粥: 桂魚肉100克,糯米100克,姜巧克,豬肉50克,蒜10克,料酒10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鹽5克,水l0(刃克。糯米浸泡6小時,魚肉、豬肉、姜、蒜均切絲。油人鍋,豬肉炒一下,下料酒、水、糯米、魚肉煮成粥。放姜、蒜、鹽、味精,稍煮,撒胡椒粉即可。主治腸風瀉血,咽喉骨鯉或竹木刺喉,腹內(nèi)諸蟲。用于補虛勞,益脾胃,增氣力,滅腹蟲。
(1)準備桂魚1尾,熟豬油、蒜片、蔥絲、姜片、醋、花椒水、料酒、胡椒粉、水淀粉、香油、湯、精鹽、面醬各適量。 (2)將桂魚宰殺洗凈,在魚身兩側(cè)劃月牙形刀紋,撒上精鹽、胡椒粉腌20分鐘。 (3)鍋置火上,放豬油,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腌好的魚,兩面略煎取出。 (4)鍋內(nèi)留油,下蔥、姜、蒜煸香,放入面醬、湯、花椒水、料酒和魚,用小火煨熟,用水淀粉勾芡,加入醋,淋入香油,盛盤即成。 (5)注意煎魚不要時間長,煎時千萬兩面不要上色。
(1)準備桂魚1條,水發(fā)冬菇75克、火腿75克、雞蛋2只、肉絲40克、麻油少許、姜絲少許、味精少許、筍50克、胡椒少許、蔥絲少許、黃酒少許、蘿卜少許、菱粉少許、白糖少許、精鹽少許、醬油少許。 (2)將桂魚的肉拆下,頭尾留好。魚肉切成20塊棗塊(零碎邊角留下),用味精、鹽、糖、胡椒拌和腌一下。 (3)將冬菇、火腿、筍切成小花片(冬菇、火腿各留下一半切成絲留著),然后1塊魚、1片火腿、1處冬菇、1片筍片,依次在盆內(nèi)裝成像魚身一樣,放入籠內(nèi)蒸十五分鐘。 (4)將雞蛋打碎,去掉蛋白,用菱粉與蛋黃拌成糊狀,涂在魚的頭尾上,放入生油鍋內(nèi)氽一下。再將肉絲、冬菇絲、蔥姜絲加醬油、糖、味精紅燒后,放在魚頭上做麒麟須。 (5)將蒸好的魚身裝在頭尾中間,再用雞湯加些糖、味精、鹽、黃酒、麻油、菱粉燒成沙司,澆在魚身上即好(不要澆頭尾)。 (6)魚頭上用蘿卜雕成麒麟角裝在魚頭上,魚四周用一些有色彩的原料圍邊(用料的品種可根據(jù)自己的喜愛決定)。
(1)準備桂魚(1只,約1.25斤)、白芝麻(二兩)、 配料:鹽(3/4茶匙)、姜汁、酒(各兩茶匙)、蔥段(一棵)、粉漿料:生粉(兩茶匙)、雞蛋白(兩只)。 (2)桂魚去鱗及內(nèi)臟洗凈,起肉去骨,魚頭及魚尾留用。 (3)魚肉抹干,劃菱形花紋后切件,加入配料拌勻配三十分鐘。 (4)拌勻粉漿料,魚肉沾上粉漿,再沾上芝麻,放入五成滾熱油中炸三分鐘盛起。 (5)再燒滾油,魚肉回鑊炸至金黃色上碟,魚頭及魚尾也沾上粉漿炸熟,放在魚肉兩邊,即成。
(1)準備桂魚(1條,500克)、開洋(6只)、水發(fā)冬菇片(2片)、冬筍片(45克)、蔥、姜片、黃酒(12.5克)、白糖(12.5克)、醬油、鹽、清湯(165克)。 (2)將桂魚殺好,去浮皮,去內(nèi)臟,洗清,放入開水鍋內(nèi)川一下,取出,刮干凈,魚身兩面開花刀,放在盤中。 (3)將冬菇片,冬筍片、開洋、蔥、姜、豬油(45克)倒在魚上面,再加鹽、糖、酒、醬油、清湯,上籠蒸熟,取去蔥、姜即好。
(1)準備桂魚1條(1斤左右的最好),蕃茄2-3個,蘑菇、姜片、蔥花、蕃茄醬、鹽、雞精、胡椒粉、生粉、料酒適量。 (2)桂魚清洗干凈后,將魚肉片成魚片腌制備用,魚骨切成塊,蕃茄洗凈開水鍋中燙一下冷水再沖一下去皮切成塊。 (3)魚身擦干水分,砧板上墊塊干凈的毛巾,將魚放在上面,用鋒利的刀從尾部貼著魚骨將整塊背部片下。 (4)魚肚上面有橫刺,小心片下。 (5)將半塊魚身平鋪,將刀斜45度左右小心的片下魚片后,再將魚片與魚皮分離。 (6)魚片加生粉,胡椒粉,料酒少許,鹽,雞粉加少許水抓至略粘,腌制備用。 (7)鍋中放油燒熱后,放入魚肉略炒至魚肉變白,倒入適量開水大火煮滾5分鐘后轉(zhuǎn)入砂鍋加入姜片及蘑菇繼續(xù)煮5分鐘。 (8)鍋中油燒熱后,放入蕃茄塊及蕃茄醬炒至蕃茄變軟出沙,將砂鍋中的魚湯倒入蕃茄鍋中,大火燒沸,入鹽,雞精調(diào)味,最后將腌好的魚片放入鍋中,迅速用筷子撥散,至魚身顏色變白關(guān)火放蔥花撒胡椒粉即可。
(1)準備桂魚1條,鹽、大鵝卵石、醬油、油、生姜、料酒、蔥適量。 (2)桂魚宰殺后去內(nèi)臟,用鹽抹勻晾干后放進容器內(nèi)用大鵝卵石壓住。 (3)室外放置四五天以后放入冰箱保存。 (4)烹飪的時候鍋里先放少量油,微微把桂魚煎一下,然后加水到剛剛沒過桂魚,加入生姜一起煮。 (5)汁收得差不多的時候放入醬油上色,收汁出鍋撒上蔥花。
(1)準備鱖魚1條,蕃茄醬、鮮香菇、冬筍頭、豌豆、姜、生抽、鹽、糖適量。 (2)鱖魚洗凈瀝干后,兩面劃花刀,魚身和魚肚內(nèi)都抹上鹽腌制半小時左右。(盡量多劃幾刀,能盡快腌制入味,也更容易煎透,腌制的時間不要過短,防止不入味。) (3)不粘鍋多倒些油,姜片爆香。(要保證魚煎熟,所以油要比平時煎魚多一些,也可以再多些油,直接用炸的,但煎省油些。) (4)魚入鍋(魚身一定要充分擦干,以免油花四濺),煎至兩面金黃,里面熟透。(可以用筷子戳魚身最厚的地方,能輕易戳穿就表示魚熟了,建議用大一些的鍋子煎魚,這樣不容易把魚的尾巴弄斷。) (5)香菇和冬筍切末,豌豆焯水備用。 (6)另起油鍋,入香菇和冬筍炒香。(這時火可以小一些,防止炒糊)調(diào)入蕃茄醬,少許生抽,鹽和糖炒勻。 (7)倒入豌豆炒勻即可關(guān)火,把炒好的醬汁均勻的倒在魚身上即可。
桂魚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適宜體質(zhì)衰弱,虛勞贏瘦,脾胃氣虛,飲食不香,營養(yǎng)不良之人食用;老幼、婦女、脾胃虛弱者尤為適合; 有哮喘、咯血的病人不宜食用;寒濕盛者不宜食用。
因為桂魚中的蛋白質(zhì)可能會和茶堿發(fā)生反應在人體內(nèi)產(chǎn)生堿狀物,最容易產(chǎn)生的部位是腎,也就是常說的腎結(jié)石。所以吃桂魚前后最好不要喝茶。
(1)將魚去鱗剖腹洗凈后,放入盆中倒一些黃酒,就能除去魚的腥味,并能使魚滋味鮮美。 (2)鮮魚剖開洗凈,在牛奶中泡一會兒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鮮味。
孕婦是可以吃桂魚的,并且,桂魚有補氣血、益脾胃等作用,孕婦妊娠中期常吃此菜,可以防止蛋白質(zhì)的缺乏,還能均衡孕婦的營養(yǎng)攝入,對于胎兒和孕婦本人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