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澆灌,構筑師生情用愛澆灌,構筑師生情 梅縣區(qū)華僑中學 李樂 陶行知說:教是為了不教;魏書生認為:管是為了不管。對于一個教育者來說,師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作為老師,我堅信每個孩子都是可教育的。就班主任的性質來說,它實際上是介于管理者與教師之間的一份工作。既是教學者,又是管理者,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心智上基本上已經接近成年人,如果班主任在工作的過程中一直端著管理者的架子,那么學生是很難信服的。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在德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適當?shù)卮虺鲆恍└星榕?,樹立“良師益友”的親切形象,從心理上與學生拉近距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課程教育改革的過程中,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管理者,同時還是學校有機組成部分之間進行有效聯(lián)系的紐帶——班主任的肩上擔著重擔,且任重道遠。 2013年新學期,我擔任了高一(2)的班主任,通過了解知道所帶的班級是一個基礎較薄弱的班級,因此,在開學之前,做好了一份計劃,一是無論他們在學習、紀律等方面犯了怎樣的錯誤,我都不用過激的言詞去批評他們。二是在學習較差的學生身上,我要多看到他們的優(yōu)點,諸如:真誠、善良、愛勞動、樂于助人等,并盡量鼓勵他們。三是多鼓勵同學之間多溝通,包容他人,同時在生活中關心他人,讓他們在集體中找到完整的愛。 慈母般的賞識教育和嚴父般的嚴格要求雙管齊下 對于學生來說,最大的師愛莫過于對他們的賞識。誠然,教育教學中,慈母般的賞識教育是必須的。如果我們“嚴父”型老師只注重高標準的提出,并嚴格要求,成天以一副嚴肅的面孔面對學生簡單粗暴,學生出錯動輒批評,儼然私塾夫子形象,結果只能是學生不敢問了,老師為學生干著急了。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極端,我們只有捧出“慈母”般的賞識之心——“在母親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永遠是最好的,而且是方方面面”,愛生如子,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孩子”的換位來面對我們每一個活潑可愛的學生。但是不是嚴父般的嚴格要求就不要了呢?當然不是。正因為“慈母”型老師的一貫賞識,愛心澆灌,不厭其煩,我們還不太知事的學生就以為,這個老師還可以“對付”,偶爾一次的“不聽話”沒有什么大不了,即使經常這樣老師也不可能把我怎么樣,部分“聰明”的學生還知道相關法律法規(guī)還規(guī)定了“老師不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加之有父母與爺爺奶奶的疼愛,養(yǎng)成了為我獨尊、以我為中心的不良心理認知,更認為這沒有什么,不會怎么樣,常此以往,結果不可收拾,于是,我們的老師也心生怨氣,埋怨學生逆反心理越來越強。針對這一情況,我認為要做好德育工作,班主任必須做好如下幾點: 一、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做到欣賞、認可學生。
賞識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賞識與表揚不同,表揚是一種行為,是在一定場合對別人某一成績的肯定。而對孩子的賞識則是一種心態(tài),是內心深處對他們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我班有一名同學,他到校第一天就與同學打架,上體育課時還欺負女同學,沒到一周,全校的同學幾乎都知道了他的大名,哪個班的同學都懼他三分。通過交談我了解到,他父母離異,從小自卑、行為易沖動。一次他又和同學打架,我找到他,他氣沖沖地說:‘老師,我就這樣啦!”一副“你能把我怎么樣”的樣子。我對此毫不計較,而是和善地對他說:“你的數(shù)學學得很好,我很喜歡像你這樣聰明的學生。”他原以為我-定又要找他的‘麻煩”,想不到聽到的卻是我真心實意的賞識,對我的好感由此建立起來。從此,我發(fā)現(xiàn)他變了,打架的次數(shù)也減少了。就在我暗暗慶幸之時.又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一天早晨,我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昨天剛修好的桌椅又被弄壞了。我很生氣,但克制住自己,一直面帶微笑講完課,我的微笑是尊重、是信任、是寬容。課后,沒等我開口,他就主動承認是他弄壞了桌椅,我表揚了他敢于承認錯誤的勇氣,并和他一起重新把桌椅修好。他激動地說:‘老師,你這么看得起我,我不能再給你添麻煩了?!睆倪@個例子,我體會到,每個人都不會自甘落后,我們對待每一個學生都要有耐心、有愛心,善于挖掘他們的閃光點,激勵他們奮發(fā)向上,變被動為主動,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育工作只有用慈母般的賞識教育和嚴父般的嚴格要求雙管齊下,班主任用愛澆灌,構筑師生情,才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里,讓學生親近和信任班主任,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