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言: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yǎng)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中醫(yī)養(yǎng)生] 《黃帝內經》三招搞定秋季養(yǎng)生](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2421/58181122_1)
在中醫(yī)五行理論中,秋主收斂,此時氣候漸漸變涼,黑夜增加,白晝日益變短,人與自然相應,所以在起居方面此時適合早睡早起。早睡可以補充人體在白天消耗的陽氣,因早晨3點到5點是人體內肺經當令之時,故早起有益于調暢、宣達人體的肺氣,肺氣足則人在秋天就不易患肺部疾病。
![[中醫(yī)養(yǎng)生] 《黃帝內經》三招搞定秋季養(yǎng)生](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2421/58181122_2)
在情緒方面,人也應該像自然一樣收斂,保持內心的安寧、精神的穩(wěn)定,不要隨便顯露自己的情緒,從而可以使肺氣正常的清凈肅降。因肺主憂,所以過度的悲憂會損傷人體的肺氣,從而易使人在秋季感受外在邪氣而患病。據報道,在秋天患呼吸道疾病和肺部疾病的人其性格多偏悲憂,相反,性格開朗外向的人則不易患肺部疾病。
![[中醫(yī)養(yǎng)生] 《黃帝內經》三招搞定秋季養(yǎng)生](http://image87.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8/2421/58181122_3)
在飲食方面,因秋主燥,所以要少吃或不吃會導致化燥傷津的食物,如辣椒之類,可吃一些滋潤多汁的應季水果,如葡萄、梨、蘋果、橘子等。因此時陽氣收斂不完全,所以此時人體易出現“假上火”的現象,“假上火”的表現包括口干、口燥、咽喉發(fā)干疼痛、牙痛但服用清熱藥后癥狀反而加重。所以此時千萬不能飲用涼茶,因飲用涼茶會損傷體內正在收斂的陽氣,體內的陽氣不能正常的收斂則到了冬天就會產生食物不易被消化的腹瀉。(作者:張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