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關注”是詩歌鑒賞的重要技巧“五關注”是詩歌鑒賞的重要技巧 (本文已發(fā)表在北京《文學校園》2014年第2卷106頁,青島出版社出版) 湯西中學 楊翠清 一、關注題目 無論是詩還是詞、曲,題目都與內容有關:或者規(guī)定了所寫內容,或者暗示了所寫內容……因而詩歌鑒賞要關注題目(有的詞曲只有詞牌曲牌而沒有題目,有的詩歌在題目位置只標明體式“五律”“五絕”或“七律”“七絕”而沒有題目,這另當別論)。例: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題:這首詩表達了什么內容?你是怎樣知道的? 參考答案:讀書能為思想增加“源頭活水”。從題目“觀書有感”得知。 而如果不關注題目,就難以準確把握全詩內容,也許會以為這是一首寫景詩…… 二、關注注釋 在高考試卷的詩歌鑒賞中,為降低鑒賞難度,命題人往往會對影響理解鑒賞的疑難問題作出注釋。這些注釋有的注明生僻字詞的讀音、意義,有的介紹寫作背景的相關情況……被注釋之處往往是理解鑒賞的攔路虎,不注釋將妨礙一般考生對詩歌的理解鑒賞;而注釋往往是理解鑒賞的一把鑰匙,關注注釋有助于準確理解鑒賞詩歌。故詩歌鑒賞要關注注釋,對注釋切不可等閑視之。例2007年寧夏海南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小齋即事 劉一止 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方。 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 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 注:①劉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進士,曾任監(jiān)察御史等職,有記載說他曾因“忤逆秦檜”而被罷官。②局:指棋盤。 問題⑵:作者為什么要寫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發(fā)一種什么樣的情懷? 參考答案:作者寫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之“品”來抒寫自己方直不變之“志”。“憐琴”因為“弦直”(無關“宮商”),“愛棋”因為“局方”(不因“得失”),“直”乃正直,“方”乃方正(有棱角、有原則),“正直”“方正”正是作者人品、志向之寫照。自己正直方正之品始終不變,哪怕到頭來“世愈疏”“萬事妨”,獨處小齋!作者借琴棋抒發(fā)了高潔自守,方直不變的情懷,也對混濁世事進行嘲諷。 而如果不關注注釋,不了解相關情況,就不能作出正確解答,也許會認為作者表達的是自我滿足,自我陶醉的隱逸情懷…… 三、關注意象 意象是傾注作者情感、表達內容主旨的詩歌形象,鑒賞詩歌通常要通過把握意象去把握意境,把握思想情感或內容主旨。因此,詩歌鑒賞要高度關注整首詩所描繪的意象,在感知全詩意象的基礎上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全詩的內容主旨。應該熟悉復習資料中列舉的各類意象的意義。 詩歌所描繪的意象與所表達的情感或內容主旨的關系,通常有如下幾種情況: 1.“以樂寫樂”,用“好意象”表達“好情感”“好內容”,即用清新優(yōu)美等意向表達愉悅樂觀等情感或內容主旨。如朱熹的《觀書有感》(見上)—— 問題:這首詩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何特點?這些意象有何寓意,表達了怎樣的內容主旨? 參考答案:意象:半畝方塘、天光云影、清澈渠水、源頭活水。特點:意象闊大(前兩個)、明麗優(yōu)美。寓意及內容主旨:這些意象蘊含“書本知識無窮,書中別有洞天,讀書能為思想增添源頭活水,使人情趣高雅、精神愉悅、境界崇高”等寓意,勉勵人們努力讀書。 2.“以哀寫哀”,用“壞意象”表達“壞情感”“壞內容”,即用凄涼荒寂等意象表達感傷悲涼等情感或內容主旨。如杜甫的《對雪》:“戰(zhàn)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數(shù)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問題: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意象?表達了什么情感? 參考答案:描繪了薄暮時分亂云低垂、風雪狂舞、戰(zhàn)鬼哭嚎、老翁愁吟等凄涼意象,表達了作者因戰(zhàn)亂不停、生活窮困的感傷悲愁之情. 3.“以哀寫樂”,用“壞意象”表達“好情感”“好內容”,即用凄涼荒寂等意象表達愉悅樂觀等情感或內容主旨。如曾鞏的《西樓》:“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shù)聲雷。朱樓四起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問題: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意象?表達了什么情感? 參考答案:全詩描繪了海浪翻滾、風起云涌、急雨將至的險惡意象,表達了作者不畏風雨并喜迎風雨的豪邁喜悅之情。 類似的如齊己的《早梅》及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都通過描繪冰封雪飄、奇寒難耐的“環(huán)意象”來烘托梅花的耐寒、艷麗、高潔等,表達作者對“梅花”的喜愛、贊美之情。 4.“以樂寫哀”,用“好意象”表達“壞情感”“壞內容”,即用清新優(yōu)美等意向表達感傷悲涼等情感或內容主旨。如蘇軾的《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分明。”—— 問題: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意象?表達了什么情感? 參考答案:全詩描繪了梨花淡白、柳葉青青、柳絮飄飛、百花盛開的明麗意象,表達了春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惆悵之情。 類似的如歐陽修《蝶戀花》中的“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四、關注技巧 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可能是最難以進行的,因為它涉及的面太寬,往往不知從哪個角度切入。關鍵是對表達技巧涉及的范圍要了解,最好能在頭腦中“畫”一棵表達技巧的“知識樹”,將“主干”“枝丫”“果葉”都畫出。表達技巧“這棵樹”主要有三棵“枝丫”:第一棵是修辭手法,第二棵是表現(xiàn)手法,第三棵是結構手法。修辭手法所結的“果子”有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對比、夸張、襯托、反復、用典、化用、互文等。表現(xiàn)手法又有三棵“枝丫”,分別是抒情手法、描寫手法、其他手法。其中:抒情手法所結的“果子”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敘事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等;描寫手法所結的“果子”有渲染烘托、白描工筆、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細節(jié)描寫、聽覺描寫、視覺描寫、嗅覺描寫、角度變化等;其他手法所結的“果子”有象征、聯(lián)想、想象、抑揚、鋪陳等。結構手法所結的“果子”有開門見山、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鋪墊、前后對比、起承轉合等。僅就這些,已經讓人眼花繚亂的啦,但這些還遠不是表達技巧的全部!這正是表達技巧題難以回答的原因??梢赃@樣說,凡是表達形式方面的東西大都是表達技巧的范疇(當然,有的“形式”還談不上“技巧”)。因此,表達技巧題只要從“形式”著眼,從一個角度切入,講出一些道理并言之成理就行。如朱熹《觀書有感》的表達技巧,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切入可分析其比喻手法的運用及其效果;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切入可分析其描寫手法和抒情手法;從結構手法的角度切入可分析其前兩句比喻寫景,后兩句議論抒情?;蛟S正因為表達技巧涉及面寬,這類題通常會從一個比較具體的角度提出問題,而不會籠統(tǒng)地問某首詩有何表達技巧有何表達特點。然而,即便如此,學生做模擬卷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自己的答案與“參考答案”相去甚遠,甚至全然不同。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欠缺相關知識,頭腦中沒“生長”相關知識的“知識樹”,答案不準確甚至不正確;二是“參考答案”太機械,命題人考慮的面不廣,“參考答案”沒有彈性空間,變成了“標準答案”。比較規(guī)范的試卷,命題人常常會給出盡可能多的“參考答案”,或者說明言之成理即可給分。這符合詩歌乃至其他文學作品的鑒賞實際與特點,也符合新課改鼓勵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五、關注風格 詩歌風格有的豪放(如“蘇辛”詞),有的婉約(如“柳李”詞);有的綺麗(如李商隱詩),有的樸實(如陶淵明詩);有的含蓄(如李商隱詩),有的直白(如陶淵明詩)……鑒賞詩歌往往會涉及詩歌風格,欠缺相關知識會影響對詩歌題目的解答。應該熟悉復習資料中各重要作家的詩歌風格。 還需注意,同一作家會有不同的詩歌風格:如蘇軾以豪放詞為主,也有婉約詞;李清照以婉約詞為主,也有豪放詞……鑒賞答題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蘇軾的兩首《江城子》: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注:“乙卯正月二十日夜”,作者夢見已去世10年、安埋在四川的妻子王弗,此詞為悼念亡妻而作;乙卯:公元1075年,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里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問題:兩首詞的語言風格是否相同?請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前一首纏綿凄切,風格婉約;后一首粗獷激昂,風格豪放。(提示:關注各類風格的抒情特點) 總之,關注題目、關注注釋、關注意象、關注技巧及關注風格的“五關注”是詩歌鑒賞的重要技巧。因而我們要增強“五關注”意識,養(yǎng)成“五關注”習慣,掌握“五關注”技巧。這樣,有助于我們準確理解鑒賞詩歌。當然,詩歌鑒賞還重在積累,積累得多,越容易理解詩歌;因而,在掌握一些詩歌常識和鑒賞技巧的同時,還應力所能及地多讀詩歌,增加積累。【楊翠清新浪博客:陽光語文工作室, http://blog.sina.com.cn/xgwx6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