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類病人,他懂醫(yī)又懂得不多,看病的時候,也會跟醫(yī)生交流一些中醫(yī)常識,由于對自己的身體不是很了解,所以有不少誤區(qū)。 比如有個外地的患者,脾虛消瘦,北京上海很多大醫(yī)院他都去看過,找了很多名醫(yī)。他一直都在吃各類健脾益氣的藥,卻仍然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胃口不開,頭暈頭痛,還伴隨著耳鳴。 老師問他以前都吃過些啥藥。 他把早就準備好的藥單子拿出來,有人參健脾丸、參苓白術(shù)散、香砂六君子、八珍湯、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還有他自己配置的資生丸等。這些常規(guī)的調(diào)補脾腎的藥,他基本都吃過了。他跟老師說,我最想要長長肉,太瘦了。 老師說,你糾結(jié)太多了,心寬體胖,你心不寬闊,怎么能長肉?你看過這么多名醫(yī),服過這么多藥,都沒有好好讓自己心靜下來。人在焦慮繃緊狀態(tài)下,是不可能長肉的。 他想了想,又問,我這個是什么問題啊?余醫(yī)生,我看了你的書,你看看我這個是不是肝郁脾虛啊? 老師笑笑說,你是思慮過度了,我給你說說吧。如果我自己的電腦壞了,我不會去糾結(jié)它有什么問題,該怎么修,要學哪些修理常識,這樣活著太累了。 我就直接把修電腦的師父叫過來,給他幾十塊,他就把電腦修好了。你在這里要安心地吃藥,剩下的時間好好去爬山。 我一般不主張病人去研究醫(yī)學,他們看一些養(yǎng)生保健的書還可以,如果深入進去研究,看到什么病都往自己身上套,把自己都搞亂了。鉆進去,出不來。 你們想想,很多醫(yī)學問題,連七八十歲的老中醫(yī),他一輩子未必能夠完全搞明白。你現(xiàn)在本身就生病,元氣不夠,哪有精力把那些問題搞透呢? 于是,老師給他開桂枝湯合胸三藥跟腸六味。 因為病人左寸脈弱,心力不夠,腸道推動力差,加上右關(guān)部郁滯,長期思慮過度,思則氣結(jié),太糾結(jié)了。所以用桂枝湯加通腸六藥,加強心臟跟小腸動力,再加胸三藥,解開他胸部脾胃因思慮過度糾纏在一起的“千千結(jié)”。 病人一看老師開的藥里頭都是一些通腸行氣的,他就傻眼了,說,我這么虛能不能受得了啊?我這脾虛要補,要不要加點人參白術(shù)? 這病人也算是學了點醫(yī),知道脾虛用人參白術(shù)好,人參乃補氣藥王,白術(shù)乃健脾圣藥。不管哪個名方,若論健脾補氣,都少不了人參白術(shù),比如參苓白術(shù)散、四君子湯、人參養(yǎng)榮丸、資生湯等。 老師又笑笑說,你先吃了看吧,我摸你脈,腸道郁滯得很,心也很糾結(jié),心有千千結(jié),腸道不通暢,這個脈象沒改變,你吃什么補的都白搭,如果人參白術(shù)你能吃出效果來,也不用大老遠跑到這里來了。 病人覺得也是,于是當天下午跟老師去爬山,晚上就開始喝藥,喝完兩劑藥后來復診,老師問他怎么樣了。 他說,還行。 老師說,什么叫還行啊,你要說癥狀,有哪些變化。 病人說,我上廁所拉了很多墨綠色的大便,拉完后覺得很舒服,這兩天胃口好像比以前好了,吃東西有感覺。 老師點了點頭,我們也知道這是好現(xiàn)象,下邊的積滯去后,上面就想吃東西,就有胃口,因為最好的健脾開胃藥,就是能把腸道積滯通掉。你通掉后,病人自動就會索食。一旦有胃口索食了,不用靠藥物來補,五谷雜糧,它自動就會轉(zhuǎn)為氣血,補養(yǎng)周身。 這樣老師繼續(xù)給他守方,說,你現(xiàn)在拉的只是大腸那一截的東西,小腸很長,長期積在那里面的東西,不是一兩天能拉得干凈的。 這樣他又吃了兩劑藥,回來復診后,說,我頭好像不痛了。 這又是一個改善。老師說,所有的頭痛的治法,都離不開升清降濁,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是頭痛的根本原因。 降其濁陰,就要降其胃腸,腸胃一降,上面的濁氣都會下來,所以《內(nèi)經(jīng)》上說, “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br/> 我們反其道而推之,只要能夠讓腸胃通暢,那頭痛耳鳴,九竅不利,不就好了嗎? 這樣病人就很高興地帶藥回去了,老師跟他說,你本來就沒什么大病,這都是小問題,只要平時多吃吃素,多爬爬山,把生活習慣改一改,根本不需要跑那么大老遠來求醫(yī)問藥。 要想富,先修路 老師說,對現(xiàn)在很多患者來說,生新不在于補,而在于去陳舊。益氣不在于健脾,而在于通腸腑。因為很多人都是大魚大肉吃慣了,他們不是缺營養(yǎng),而是腸道超負荷承載過多的營養(yǎng)。 腸子像超載的汽車一樣,爬坡爬不動了,人怎么能不累呢?像這樣的病人,你讓他適當?shù)毓?jié)節(jié)食,反而更好,補益氣血不在于人參白術(shù),而在于通腸凈腑。 你們看那些做完手術(shù)的病人,第二天醫(yī)生最關(guān)心的就是他腸道排氣了沒有,會問他排不排便,放不放屁,如果能夠正常排便放屁,那身體恢復就有生機。 如果連這點都沒達到的話,再怎么補脾益氣血都不管用。先要給他通腸滯,腸滯塞在那里,補不進去。 就比如,你長一個瘡,里面生成了膿腐,首先我們要用排膿祛腐的藥,或者用外科手術(shù),把這些膿腐排干凈,不然新肉難生,徒補無益。 又比如修汽車輪胎的師父,他們要把輪胎補好,不是直接就補,而是先要把輪胎周圍刮干凈,再把裂口補上,這樣就牢固,如果你沒刮干凈就補上去的話,很容易重新裂開來。 這人體的腸道也是這樣,你不清理干凈,那些補藥進去,根本運化吸收不了,還會增加它的負擔。 大家聽后,都明白了,為何老師對于剛過來的病人,很多都是要以通腸法打先鋒,因為那些有形的垢積祛除后,無形的氣機才能調(diào)暢。就好比把道路修好了后,車輛來往就暢通了。 要想富,先修路。你這條路沒修好,搞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即便這個村里頭有最好的土特產(chǎn),它也運不出來。 而人體最大的一條營養(yǎng)運送通道,就叫做谷道,西醫(yī)學又叫做消化道。這條消化道的通暢至關(guān)重要,腐濁之氣從這里排,清陽之氣也從這里升上來。 想要健脾升氣血,前提是下面腸道的滯澀能夠通開。不然升上來的都是敗濁之氣,反而搞得頭暈?zāi)X脹。 就像把你關(guān)在一個臭濁的環(huán)境里頭,能不頭暈頭痛嗎?腸道里頭的濁氣往大腦上邊竄,能不頭痛心煩失眠嗎?所以說,道家最重視清腸腑,道理全在這里。腸腑潔凈后,你不求補而它自補,不求氣血,而它氣血自足。 所以說,脾虛要補,不在人參白術(shù),而在降濁通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