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讀書 Home > 生活觀察 > 80/20定律的四大誤用 80/20定律的四大誤用 2009-12-11 | 發(fā)布: 左岸 | 分類:生活觀察 | 標(biāo)簽:定律+管理+閱讀 | 閱讀: 6,768 VIEWS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The Top 4 Misapplications of the 80/20 Rule》。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80/20定律,那歡迎大家使用google或者這篇文章進(jìn)行學(xué)習(xí)。很多人都喜歡這個定律,因為它指出了一個顯而易見卻又不為我們所注意到的問題——努力和效果是不平衡的。有的人會擔(dān)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忘記這個定律,可是在我看來,忘記倒比誤用要好的太多了。 1. 80 + 20 = 100 我們經(jīng)??吹揭恍┤嗽谠噲D解釋80/20定律的時候,會給出一個餅狀圖,有些類似我們上面的這個圖片。餅狀圖中的五分之一標(biāo)識為20%,而剩下的則 標(biāo)識為80%。這是一個連小學(xué)生都會計算的問題,當(dāng)然結(jié)果是100了。但是事實上,在我們開始計算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犯下了一個很嚴(yán)重的錯誤。 80/20定律所指出的是20%的輸入可以產(chǎn)生80%的輸出。輸入和輸出怎么可能是一回事,我們怎么可以把它們放在同一個餅狀圖里來表達(dá)呢!這就是 為什么上面這個圖中使用了兩個餅的原因了。其實如果Pareto在指出這個定律的時候,是說10%的輸入可以產(chǎn)生60%的輸入,那么這個定律也許就叫做 60/10定律了呢?我們一直被80,20這兩個恰巧總和為100的數(shù)字所誤解,其實總和為100真的只是一個巧合。 想想看,你有多少次認(rèn)為80 + 20 = 100在這個定律的使用時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哪兀?br/> 2. 遞歸調(diào)用80/20定律 我個人感覺很少犯這個錯誤,而且似乎這是個用來詆毀80/20定律的論斷。但是作者給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80/20原則建議我們能夠檢驗我們所有能 夠完成的任務(wù),找出那20%能夠具有最大產(chǎn)出的任務(wù),并且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這20%的上面。如果還有多余的時間,我們就可以進(jìn)行剩下的那80%的任務(wù) 了。 3. 80/20定律包治百病 我們經(jīng)常把有些事情試圖用80/20定律來解釋,就好像學(xué)習(xí),我們也許會說20%的時間會取得80%的知識,而80%的時間只能獲得20%的知識。 看完這個論述,我相信很多人都會置疑這個的真實性。在我看來,這明顯是有問題的,問題就在于80/20定律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使用的。當(dāng)我們試圖使用這個定律時,我們一定要想清楚,它是不是真的適用于你現(xiàn)在的情況。 4. 我們不得不做 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事情,也許有很多比它們有價值的事情存在,但是我們還是要去做這些看似無意義的事情,就像打電話,回復(fù)郵件等等。我們是必須要做這 些事情,如果我們不去打電話,不去閱讀回復(fù)郵件,包括在blog上回復(fù)評論,我們會錯過很多東西?;蛘哒f,這些事情屬于那低回報的80%的時間里面的事 情。那么我們應(yīng)該盡可能的減少花費在這些事情上的時間,這才是我們應(yīng)該從80/20定律中得出的結(jié)論。 其實這篇不能算是翻譯,我只是把作者的觀點和大家介紹了一下,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希望大家明白我在講些什么。作者還在文中給出了幾條使 用80/20定律的建議,大家可以看看(哪位高人幫忙翻譯一下)。這篇文章如果能夠引發(fā)我們運用這個定律時的思考,那便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作者:hugh) How to Really Use the 80/20 Rule 1. Pick an area of your life where you feel there is an imbalance of effects. This won’t be true of all areas, but many situations are out of balance (money, time, health and possibly even relationships). 2. Try to identify the key 10, 20 or 40 percent of inputs that are creating most your results. This could be the 10% of time that creates the most returns. It could be the 40% of relationships that create the most happiness for you. 3. Find ways to emphasize the key percentage. Spend more time in those activities. Place them first in your schedule. Meet up with your key friends more often. Invest more of your money in the best expenses. 4. Find ways to downplay or eliminate the rest. Get rid of activities that don’t have a high payoff. Stop spending time in relationships that don’t create enough value. Stop wasting money on investments that aren’t giving you a greater quality of life. 這里還有李笑來老師的第一篇文章:《關(guān)于二八定律》 所謂“二八定律”,也叫巴萊多定律,是19世紀(jì)末20世紀(jì)初意大利經(jīng)濟(jì)學(xué)家巴萊多發(fā)現(xiàn)的。他總結(jié)說,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 20%,其余80%的盡管是多數(shù),卻是次要的。第一次聽說這個定律是什么時候,已經(jīng)想不起來了,反正是很久很久以前,估計當(dāng)時不到18歲吧?——正好是自 作聰明卻并不自知的時候。我?guī)缀跏堑谝谎劬蛺凵狭诉@個定律,因為我覺得它太聰明了! 之后的許多閱讀也不停地印證加強我這個學(xué)來的看法:傳媒內(nèi)容業(yè)20%的產(chǎn)值在新聞、80%的產(chǎn)值在娛樂;20%的人手里掌握著80%的財富;20%的強勢 品牌占有80%的市場份額;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類80%的智慧;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愛情,甚至辦掉全世界80%的結(jié)離婚手續(xù)。這20%的 人總是在愛和被愛,而余下80%的人只好尋尋覓覓,苦苦追求…… 直到最近,我才意識到這個定律可能會誤導(dǎo)一些人。有一次朋友一塊兒吃飯,其中一位朋友(甲)嘗試著向另外一個朋友(乙)講解股票期指究竟是怎么回事兒。甲 頗有耐心,細(xì)說從頭。大約五分鐘后,乙突然插了一句:“這樣,你就把最重要的告訴我,行么?”坐在邊上的我愣了一下,問乙,“為什么啊?”甲也就停下來跟 我一起等著乙的回答。乙回答說,“80%的內(nèi)容是不重要的,我只要那20%的重要的,有什么不對么?” 肯定是哪里不對了。哪兒呢? 如果任何一組東西都可以劃分的話,肯定可以被劃分為重要的和次要的;也肯定可以被劃分為20%和80%。但是,并不見得一定是其中20%是重要的,而另外 的80%是次要的。比如,常用英文單詞3000詞中,有500多個(即大約20%,比如,the, of, to, a, that等等)在任何文章中出現(xiàn)的頻率大約占80%,而于此同時剩下的2400多個常用單詞,在同一篇文章中僅占20%不到(還有大約2%的單詞是并不常 見的單詞)??墒?,這樣的時候,就不能說那出現(xiàn)頻率占80%的500多個單詞更重要。事實上,僅僅認(rèn)識這500多個單詞,基本上等于沒什么用,因為,用僅 僅這500個單詞的詞匯量,一個正常水平地了解當(dāng)前知識體系的人,基本上有97%以上的文章根本看不懂。語言學(xué)家們的研究結(jié)果是,如果有人完全不認(rèn)識那 2%的不常見單詞的話,即意味著說他要錯過大約50%的有價值的信息。 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80%的內(nèi)容缺失了的話,那另外的20%就會變得毫無意義。這就好像我們平時喝速溶咖啡的時候,如果沒有那98%的水,那 2%的“重要物質(zhì)”——咖啡、糖、奶——對我們來講毫無意義,總不能把一袋雀巢咖啡剪開一個口子,然后仰脖把粉末全都倒在嘴里,然后用口水把它咽下去吧? (這個類比源自于畢淑敏的新小說《女心理師》。) 如果把二八定律嵌套使用的話,可以引導(dǎo)出這樣的結(jié)論:“你所擁有的知識的80%來自20%的努力,而剩下的20%的知識來自于80%的努力?!比绻@個結(jié) 論確實成立的話,那么,請問,是那80%的知識重要呢?還是那20%的知識重要呢?答案是,那20%的知識更重要。因為,另外那80%的知識只不過需要 20%的努力就可以獲得——太容易了,容易到誰都可以獲得的地步。于是,如果,你只擁有某個領(lǐng)域里80%的知識,即意味著說,你只能是平庸的,因為你會的 是別人全都會的,你根本就不會別人不會的,然而卻有人會你不會的——因為他們付出了你沒有付出的另外80%的努力。 另外一個結(jié)論是,無論充滿了多少智慧的道理都有可能成為偷懶的理由——挺可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