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人造建筑的世界奇跡,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爾鐵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原高146.5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最大的重達160噸;有學(xué)者估計,如果把這些石頭鑿碎,鋪成一條一尺寬的道路,大約可以繞地球一周。
 按照這樣的工程量和當時的建造工具估算,需要10萬人用了3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那么公元前2690年的埃及有那么多的人口支撐這個龐大的工程嗎?
公元前2690是什么概念呢?對比一下,相當于中國的三皇五帝時期,這時候中國都沒有文獻記載的歷史,還處于原始部落社會中,而埃及的經(jīng)濟實力難道就能發(fā)達到能夠提供10萬青壯年服役30年的水平嗎?
其實不然,這個賬根本就是算錯了!他們假想當時的建造情景是這樣的:
 沒有車、沒有起重器,人們用原木作為運輸巨石的工具,而隨著金字塔高度的增加,這個坡道會變得越來越長。但是,古人才沒有這些所謂的專家那么愚蠢,他們很早就知道水運的高效率了。
據(jù)最新考古證據(jù)顯示,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在金字塔旁邊,先挖一條運河,所需物料全部由水運。他們運輸石材不是之前假想的那樣的,而是這樣的:

 給石頭上綁上易于漂浮的充氣皮囊或者木頭,這樣幾頓重的石頭就能輕松搬運了。
 ▲采石場
你也許會問,那時候沒有橡膠、塑料,這個可以充氣的皮囊是什么做的呢?你看看岸上那些四肢朝天的家伙,不像小肥羊嗎?沒錯,這個東西和我們的古人發(fā)明的羊皮筏子是一樣樣的。
 ▲黃河岸邊的羊皮筏子
 就這樣,采石場的數(shù)噸重的石料就能輕輕松松地運到了目的地了
 石材運輸?shù)酱a頭(harbor)后,就開始進行下一部的抬升運輸了,這才是金字塔建造的最關(guān)鍵所在。
聰明的埃及人在金字塔的表面修建了一條豎井,利用浮力原理提升石材:


▲垂直提升示意圖
如圖所示:先關(guān)閉左邊的閘門,打開右邊的閘門,讓巨石進入隧道,然后關(guān)閉第一個門,打開第二個門,這樣在浮力的作用下,石材就會漂上去,同時,隧道內(nèi)的水不會下瀉,可以繼續(xù)利用。
 ▲輔助性臨時隧道
 ▲工作面俯瞰圖
 ▲工作面剖面圖
▲抬升后的水平運輸
每一層上面,同樣有個水平的渠道,用于水平運輸,看到這里你就明白了,不止女人是水做的骨肉,金字塔也是水的兒子。就這樣,金字塔一層一層,越來越高。
你也許會問,最大的石塊160噸,這個小隧道怕是提升不上來吧?
沒錯,再看看另一種做法:


同樣是利用水,而且只能用水。
再看一個神奇的小東東:

 有人能猜到他是做什么的嗎?相信懂建筑的人應(yīng)該能猜到,他是一個原始的水平尺。所需石材在材料廠的時候就已經(jīng)加工好了,角度也是設(shè)計好的53°和127°。那為什么是這個度數(shù)呢?
 金字塔的具有這樣的傾斜角度,可以讓附著在上面的豎井結(jié)合更緊密。
最后我們看看一些實證:

 ▲運河渠道

 ▲便于捆綁的凸出物
 ▲捆綁示意圖
據(jù)考古學(xué)家考證,在金字塔的石料場,發(fā)現(xiàn)了運河遺跡。同樣,在沒有機械設(shè)備的古代,其他大型石材建筑旁邊,都有一條人工運河。比如說吳哥窟,就是很好的一個利用水運的佐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