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趣談:中國九大夢文化之文學典故
文/樂奀
夢是一種奇異現(xiàn)象,而做夢的經(jīng)驗,也是人所共有的。每個人都要做夢,夢與之俱來,隨之而去,伴隨人之一生。只要人的大腦之思維能力還在,夢就會長久不衰。做夢不分貴賤、不分長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夢的內(nèi)容有所不同而已。
夢,是窺探內(nèi)心的一面隱秘之鏡,是另一種虛幻卻真實的人生體驗。但在人類文化中,無論古今中外,對夢的了解,始終是一個謎。惟中國與西方在對夢的觀念上,似乎自古以來就有所不同。希臘哲人柏拉圖曾說:“好人做夢,壞人做惡?!倍袊淖嫦葏s相信“至人無夢”。至人者,圣人也;意指圣人無妄念,所以不會做夢。
夢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見慣,又神秘莫測,既虛無縹緲,又真實可見。若說夢是幻覺,然夢中之人物事件,醒后皆歷歷在目;若說夢是真實之表現(xiàn),然醒后難找與夢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時日有所思,夜即夢之;有時夢中所見,日即遇之。夢之神秘至此,我們的祖先亦早知之,即產(chǎn)生夢文化。它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詩曰:夜有紛紛夢,神魂預吉兇,莊周虛化蝶,呂望兆飛熊;丁固生松貴,江海得筆聰,黃粱巫峽事,非此莫能窮。周公解夢是我國古代的文化遺產(chǎn),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間卻流傳甚廣。周公解夢提供了生活篇、情愛篇、文化篇、身體篇、神鬼篇、動物篇、植物篇、建筑篇、器物篇、山地篇、天象篇、其它篇等十二大類的夢境解述,內(nèi)容豐富、詳盡,為您解開心中的迷惑!
下面就讓樂奀與你一起盤點一下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記載的9個夢文化典故。
1.莊周夢蝶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font>
譯文: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飛舞著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愜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起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是我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qū)別的。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其意思是:莊周夢蝶,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比喻撲朔迷離的情景,或對往事的追憶。
這則寓言故事是表現(xiàn)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nèi)绻艽蚱粕?、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2.南柯一夢
宋·黃庭堅《戲答荊州王充道烹茶四首》詩之三:“香從靈堅隴上發(fā);味自白石源中生。為公喚覺荊州夢;可待南柯一夢成?!?/font>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記載:淳于棼醉后夢入大槐安國,官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享盡榮華富貴,醒來后才知道大槐安國就是住宅南邊大槐樹下的蟻穴。
后人因此用“南柯一夢”借喻世間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場空夢。現(xiàn)在常比喻為一場空歡喜。
3.黃粱美夢
唐·沈既濟《枕中記》記載:有個盧生在一個店里向一道士訴說自己的貧困;道士送給他一個枕頭;他枕上去就睡著了。在夢里,他娶了高貴而美麗的小姐,考中進士后步步高升,官至節(jié)度使、御史大夫、宰相,受封燕國公,子孫滿堂,福祿齊全。夢一結束,他也就醒來了。這時,他才發(fā)覺原來一場夢,店主人煮的粱黃飯還沒有熟哩。盧生想想幾十年榮華富貴,竟是短暫的一夢,很覺驚異。呂翁笑道:“人生就是這樣!要想真正的享受榮華富貴,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去創(chuàng)造。”(也作:黃粱一夢)
“南柯一夢”與“黃粱美夢”都可比喻虛幻的事情一場空。但“南柯一夢”泛指一場夢,并不特指好夢或惡夢;“黃粱美夢”指有美好境遇的夢。這些故事目的在于:讓人不要貪戀富貴榮華,要把功名富貴看作一場夢。
4.夢筆生花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font>
南宋·張孝祥《鷓鴣天》:“憶昔彤庭望日華,匆匆枯筆夢生花?!?/font>
典故一:相傳南朝時,紀少瑜在幼年的才華并不出眾,但是他非??炭嘤霉Γ恼\心感動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書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夢見著名的文人把一支筆送給了他,并告訴他用這支筆能夠寫出最漂亮的文章。紀不瑜夢醒之后,果然在枕邊發(fā)現(xiàn)一支非同尋常的毛筆。從此,紀少瑜的文章大有長進。終于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紀少瑜是南朝有名的文士,他自幼專攻《六經(jīng)》,善于談吐,對答如流,深受當時讀書人的欽佩,后來官至東京大學士。
典故二:一天深夜,大詩人李白在睡意朦朧中,一邊吟詩,一邊隨風飄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見四周云海蒼茫,花木蔥蘢。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這時,一支巨大的毛筆聳出云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樣。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這枝巨筆,用大地作硯,蘸海水為墨,拿藍天當紙,寫盡人間美景,那該有多好?!本驮谒∠肼?lián)翩之時,忽然聽見一陣悠揚悅耳的仙樂,并有五色光芒從筆端射出,接著在筆尖開放出一朵鮮艷的紅花。那支生花筆漸漸移動,朝著他飄然而來。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筆越來越近,便伸手去取,當快要摸到粗壯的筆桿時,不覺驚醒,原來是黃粱一夢。李白夢醒之后,反復回想夢中情景,總想不出是在什么地方。他決心遍訪名山大川,尋找夢中仙境。后來,李白云游到黃山,一見這支生花巨筆,不覺失聲大叫:“以前我夢中所見的生花巨筆,原來就在這里。”據(jù)傳說,自從李白見到“夢筆生花”后,名詩佳句便源源而出,一發(fā)而不可收。
“夢筆生花”,又作“妙筆生花”,其含義為:才思日進,比喻杰出的筆法或文筆,才情橫溢,文思豐富。
5.江郎才盡
鐘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毖吞綉阎?,得五色筆授之。而后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赌鲜贰そ蛡鳌罚骸把湍颂綉阎械梦迳P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font>
其實并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jīng)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務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
成語釋義: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文思漸衰竭,本領漸盡。它與“夢筆生花”這一成語典故來歷相近,但含義相反。
6.神鬼托夢
相傳周文王夢中受神指示,只要他在東方的懸崖之上尋得一位直鉤垂釣的老者,他便可以安天下,定四海,成就不朽霸業(yè)。周文王找到的正是史上名人姜子牙姜太公,于是姜子牙輔佐周文王父子,揮軍與諸侯會師于盟津,率兵和四方部族伐紂,戰(zhàn)于牧野,平武庚、管叔、蔡叔之亂,“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此皆因“太公謀計居多”。
7.說感武丁
“說感武丁”的故事見于《史記·殷本紀》。
傅說(音“悅“)是繼伊尹之后,商朝第二位奴隸出身的賢臣。傅說是古代虞國(今山西省平陸縣)人,出身奴隸,曾在傅巖山一帶勞動,因發(fā)明了”版筑法“(干打壘筑墻)而聞名遐邇。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二位君主,在位59年。繼位前,武丁被父親送到下面去體驗生活、增長才干,故而結識了傅說。傅說知識淵博,很有雄才大略,但他是奴隸身份,無法重用。武丁繼位做了商王,很想振興殷商,苦于沒有良相輔佐,就想到了傅說。但怎樣才能讓大臣們同意呢?武丁苦思冥想。
有一天上朝的時候,他說:我昨天夜里做了一個夢,夢見上天給我派了一個能臣,幫助我復興殷商。這個人現(xiàn)在傅巖山修路,長得什么樣子等等,說得有鼻子有眼。商朝人都迷信,敬重鬼神,對武丁所說堅信不己,就在傅巖山找到了傅說。傅說被拜為相,輔佐國政,實行了"治亂罰惡、畏天保民、選賢取士、輔治開化"等一系列政治措施,緩解了各種社會矛盾,很快使商王朝達到了鼎盛時期,史稱“殷道復興”。
由于傅說是通過托夢,感傳給武丁的,所以是“說感武丁”。
8. 靈魂出游
相傳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道人看到一個和尚在睡覺,突然有一條小蛇從和尚的腦袋處跑出來。這條蛇遇上唾液就吃,碰到尿壺就喝,出門過了一條小溝,在花叢邊轉了一圈,又想過一條小溝,但因為溝里有水沒過去。蛇回來了,道人把刀插在地上,蛇看到刀很害怕,另找了條路回到和尚的腦袋里。這時和尚醒了過來,說:“我夢見吃了好東西,喝了美酒,又過了一條小江,遇見幾十個美女,想過另一條江,水大沒過去。我回來遇上強盜,繞路才回來?!?/font>
這個夢故事想說明的是靈魂可以用動物形態(tài)出游而形成夢。
9.石竹祁夢
在神州大地上,有一處以祈夢為特色的文化空間,這就是被海內(nèi)外游人譽為“人間靈寶,中華夢鄉(xiāng)”的石竹山(位于福建東南沿海著名僑鄉(xiāng)福清市)。徐霞客在《石竹山游記》中說:“聞宏路驛西十里,有石竹山,巖石最勝,為九仙祈夢所?!?/font>
石竹山獨特的地磁感應和幽雅的自然空間吸引了探奇者和修道士。相傳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的摯友何堠育有九個兒子,據(jù)說都是瞎子,平日間相依為命;他們隨父親到了冶城(即現(xiàn)在的福州),就在市中的于山落腳煉制外丹,后來他們又到了福清的石竹山,修煉內(nèi)丹,因為修煉有成被尊為九仙。由于九仙修煉場所具有特別的地磁引力,前來祭拜九仙的信眾停留歇息時往往恍惚人夢,久而久之,何氏九仙君便成為人們祈夢的智慧象征和精神紐帶。
(以上內(nèi)容由博愛慎行--樂奀收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