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父母,把孩子看作是小孩子,覺得他們什么都不懂,需要自己的指導(dǎo),然后就把他們自己作為大人的行為強加給孩子,完全沒考慮到孩子并不能接受這樣一些思想或行為,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學(xué)習(xí)的過程,父母要有耐心,有體諒孩子心情的能力。
教育孩子之前,先處理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父母無法和孩子溝通,是因為沒有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或孩子的情緒問題。須知,當(dāng)父母自己情緒很糟糕的時候去跟孩子溝通,大喊大叫張牙舞爪不可避免。
而孩子的憤怒和傷心就會相應(yīng)地被激發(fā)出來,他要保護自己就只能跟你對抗,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兩敗俱傷,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當(dāng)孩子的情緒很糟糕時也一樣,他已經(jīng)像個火藥包,需要發(fā)泄,你卻要講大道理,他又哪里聽得進呢?
所以,NLP的角度看,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先要處理好“情敵”——情緒的敵人,憤怒、悲傷、恐懼、緊張,不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也就不能教育好孩子。試想一個面露青筋,滿身肌肉緊繃的父母,孩子看了就害怕,都沒開始講就想跑了,哪還有什么親和力可言?
要讓孩子體會到你對他的愛
有的父母會說,自己也想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但孩子的對抗反應(yīng)常令自己一下子就失去了耐心。為什么孩子會對父母有這么多的對抗情緒,其中的關(guān)鍵因素是父母未能使孩子明白,父母的行為是一種愛。
比如,孩子不想做作業(yè),父母如果直接罵孩子懶,那孩子就會很失望,很害怕,這時候就應(yīng)當(dāng)給他一個空間,讓他去選擇,是現(xiàn)在做,還是吃完飯再做?要不要媽媽和他一起做?這題有沒有另外的角度?有沒有另外的方法?等等,這樣,孩子就會覺得媽媽是跟我在一起的,是愛我的,就不會對抗媽媽了。
換句話說,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當(dāng)然,尊重孩子不等于尊重錯誤,太小的孩子不能太寵,如果太寵,就可能沒有立場。
要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她的愛,教導(dǎo)的行為要富于彈性,要靈活,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因為孩子在不斷地學(xué)習(xí)、變化。比如,父母贊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你會自己刷牙啦,真棒!”孩子會很高興,但同一句話說給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聽,就不合適了。
通常,從孩子七八歲開始要留意他的變化,到了十三到十七歲中間,孩子對尊重的需要就遠(yuǎn)比小時候強烈。另外,對一些父母來說效果很好的技巧,對另一些父母可能就不一定適用。
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
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會對別人沒有信心,對父母也沒有信心,不信老師,不信其它同學(xué),于是就變得很被動,就會變得很愛發(fā)脾氣借此保護自己。他會逐漸對別人產(chǎn)生疏離,越疏離他就越失去耐性,越不愛自己,覺得自己沒有生活價值,應(yīng)該痛苦。
他會因此不斷去捕捉這樣的證據(jù),證明自己是有問題的。當(dāng)媽媽給他過生日,他就會想這是不是媽媽故意做一場戲給他看,因為自己并不可愛,媽媽為什么要這樣;當(dāng)爸爸媽媽很晚都不回家時,他會認(rèn)為爸爸媽媽太不愛他了,卻不會去想:爸爸媽媽可能是工作太忙,太累了。
甚至,他會把爸爸媽媽很累這一點也看成是自己的過錯——比如是因為要供自己讀書——然后繼續(xù)捕捉類似的行為。當(dāng)爸爸媽媽放假帶他出去玩,他有可能會認(rèn)為這是爸爸媽媽企圖彌補過失,他會故意不參與,令爸爸媽媽生氣,從中覺得自己有能力控制父母。
上述種種這些行為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越不接觸別人就越孤僻,越孤僻就越不開心,父母見他不出聲也就不和他溝通,情況越來越惡化。
所以,對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要有更多的換位思考,不要以為把自己希望給予孩子的東西給予了孩子,就叫愛,而應(yīng)該盡可能去理解孩子最想要什么,否則孩子是不會買賬的。
NLP對改善親子關(guān)系有什么幫助呢?
NLP是一門正面心理學(xué),可以幫助父母面對孩子的種種言行建立正面的思維,而不是動輒產(chǎn)生負(fù)面的評價。提倡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從而了解孩子有那樣的行為是正常的,甚至是值得贊許的。
比如,孩子看到一杯茶覺得很好玩,把玩了好半天。一個沒學(xué)過NLP的父母可能會開始生氣:一杯茶有什么好玩的,你肯定是在找借口不做事!而一個學(xué)過NLP的父母會怎么做呢?他會問孩子在茶里看到什么了,會跟他一起去好奇,一起去了解,那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很愛他,就會很樂意跟交流了。
如果孩子覺得很好奇的時候你卻罵他: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呢,不就一杯茶嗎,放著不許動!那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愛他。這就是說,父母應(yīng)該把自己放在跟孩子一樣的位置,而不是把自己放得很高,把孩子放得很低,把他們自以為是的“愛”給孩子。
再比如,孩子做功課做得慢,不了解NLP的父母可能會直接罵他懶,但孩子有可能只是不會做題,擔(dān)心做錯,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地罵他一頓,孩子只會覺得委屈、驚慌,更加不愿意做,情況就更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