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諸佛威儀進止諸所施為無非佛事 原文 眾坐已定,佛語舍利弗:汝見菩薩大士自在神力之所為乎? 唯然!已見。 于汝意云何? 世尊!我睹其為不可思議。非意所圖,非度所測。 (肇曰:向與文殊俱入不思議室,因借寶座睹其神力,兼食香飯乘掌而還莫測其變,故自絕于圖度。)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今所聞香自昔未有,是為何香? (肇曰:如來將辨香飯之緣,故令阿難聞也。) 白話解 大眾回位坐好后,佛對舍利弗說:你見到菩薩大士自在神力的作為了吧? 是的,見到了。 你認為怎樣? 世尊!我親眼所見,真不可思議。不是心意識所能達到的,無法用尺度來測量。 這時,阿難問佛:世尊!現(xiàn)今所聞到的香氣,以前從未有過。這是什么香? 原文 佛告阿難:是彼菩薩毛孔之香。 (肇曰:彼菩薩,眾香國菩薩也。所以獨言彼者,欲令舍利弗自顯一食之香。,因名香飯之多益也。) 于是舍利弗語阿難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 阿難言:此所從來? 曰:是長者維摩詰從眾香國取佛余飯于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 阿難問維摩詰:是香氣住當久如? 維摩詰言:至此飯消。 白話解 佛告訴阿難:這是那些眾香國菩薩從毛孔放出來的香。 于是,舍利弗對阿難說:我們的毛孔亦放出這樣的香。 阿難問:怎么來的? 舍利弗答:是長者維摩詰從眾香國取來的那里佛菩薩吃剩的飯,我們在維摩詰住舍那里食了這些飯,所有毛孔都放出這樣的香。 阿難問維摩詰:這香氣能保持多長時間? 維摩詰說:到這飯完全消化為止。 原文 曰:此飯久如當消? 曰:此飯勢力至于七日,然后乃消。 (肇曰:器日勢消,飯常力也。若應因飯而階道者,要得所應得,然后乃消也。) 又,阿難,若聲聞人未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入正位然后乃消。 (肇曰:入無漏境者,入正位焉!) 已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心解脫然后乃消。 (肇曰:成無著果,名心解脫者。) 白話解 問:這飯多長時間才能完全消化? 答:這飯的勢力,一般七日能完全消化。 還要知道,阿難,如果是聲聞人未入正位而食這飯,到得入正位時這飯便消化了。 已入正位而食這飯的,得心解脫時,這飯便消化了。 原文 若未發(fā)大乘意食此飯者,至發(fā)意乃消。 已發(fā)意食此飯者,得無生忍然后乃消。 已得無生忍食此飯者,至一生補處然后乃消。 譬如有藥,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諸毒滅,然后乃消。 此飯如是,滅除一切諸煩惱毒,然后乃消。 阿難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飯能作佛事。 (肇曰:飯本充體,壺結(jié)縛,未曾聞見也。) 白話解 如果未發(fā)大乘意食這飯的,到發(fā)大乘意時,這飯便消化了。 已發(fā)大乘意食這飯的,到得無生法忍時,這飯便消化了。 已得無生法忍食這飯的,到達一生補處(候補佛)時,這飯便消化了。 譬如有一種藥,名叫上味。有誰服了這藥,到身中各種病毒都除滅了,藥力便消了。 這飯也是這樣,滅除了一切諸煩惱毒,飯力便消了。 阿難向佛說:未曾有啊!世尊!想不到這樣的香飯能作這么大的佛事。 原文 佛言:如是如是。阿難,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 (肇曰:阿難見香飯所益,謂佛事理極于此,故廣示其事令悟佛道之無方也。此土眾生見佛妙光,自入道檢,亦有余益但以光為主,下皆類此。) 有以諸菩薩而作佛事。 (肇曰:有佛默然居宗,以菩薩為化主了也。) 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肇曰:有純以化為佛事。) 有以菩提樹而作佛事。 (肇曰:佛于下成道,樹名菩提,此樹光無不照,香無不熏。形色微妙,隨所好而見。樹出法音,隨所好而聞。此如來報應樹也。眾生遇者,自然悟道。此土以樹為化之本也。) 有以佛衣服臥具而作佛事。 有以飯食而作佛事,有以園林臺觀而作佛事。 (肇曰:眾香國即其事也。園林如極樂,林樹說法等。飲食以舌根通道,園觀以眼根凡夫道也。) 有以三十二相1、八十隨形好2而作佛事。 (肇曰:好嚴飾者,示之于相好也。) [注] 1 三十二相 《大智度論》載有三十二大丈夫相,一般認為是釋迦牟尼的色身相。這三十二相如下:一、足底平正,二、足底有輪狀紋;三、手指纖長;四、手足柔軟;五、手足掌紋如縵網(wǎng);六、足跟平滿;七、足趺高滿;八、股骨如鹿王;九、手過膝;十、陰部如馬陰內(nèi)藏;十一、身體橫豎相稱;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右旋向上;十四、身金色;十五、身放光明,照及一丈;十六、皮膚細滑;十七、兩足下、兩手、兩肩、項中、七處平滿;十八、兩腋下隆滿;十九、身如獅子;二十、身端直;二十一、肩圓滿;二十二、具足四十齒;二十三、齒白齊密;二十四、牙白凈;二十五、頰車如獅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廣長舌;二十八、音聲傳播深遠;二十九、眼目明凈,色如金精(青色);三十、眼睫毛如牛王;三十一、兩眉之間有白玉毫;三十二、頂上有肉,高起如髻。 2八十隨形好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五三一:云何八十隨好?謂諸佛指爪狹長薄潤,光潔鮮凈,如花赤銅,是為第一。諸佛手足指圓纖長,傭直柔軟,節(jié)骨不現(xiàn),是為第二。諸佛手足各等無差,于諸指間悉皆充密,是為第三。諸佛手足圓滿如意,軟凈光澤,色如蓮華,是為第四。諸佛筋脈盤結(jié)堅固,深隱不現(xiàn),是為第五。諸佛兩踝俱隱不現(xiàn),是為第六。諸佛行步直進庠審,如龍象王,是為第七。諸佛行步威容齊肅,如師子王,是為第八。諸佛行步安平庠序,不過不減,猶若牛王,是為第九。諸佛行步進止儀雅,譬如鵝王,是為第十。諸佛回顧必皆右旋,如龍象王,舉身隨轉(zhuǎn),是第十一。諸佛支節(jié)漸次傭圓,妙善安布,是第十二。諸佛骨節(jié)交結(jié),無隙猶,若龍盤,是第十三。諸佛膝輪妙善安布,堅固圓滿,是第十四。諸佛隱處其文妙好、威勢具足,圓滿清凈,是第十五。諸佛身支潤滑柔軟、光悅鮮凈,塵垢不著,是第十六。諸佛身容敦肅無畏,常不怯弱,是第十七。諸佛身支堅固稠密,善相屬著,是第十八。諸佛身支安定敦重、常不掉動,圓滿無壞,是第十九。諸佛身相猶若仙王、周匝端嚴,光凈離翳,是第二十。諸佛有周匝圓光,于行等時,恒自照曜,是二十一。諸佛腹形方正無欠、柔軟不現(xiàn),眾相莊嚴,是二十二。諸佛臍深右旋圓妙,清凈光澤,是二十三。諸佛臍厚不窊不凸,周匝妙好,是二十四。諸佛皮膚遠離疥癬,亦無黡點,疣贅等過,是二十五。諸佛手掌充滿柔軟,足下安平,是二十六。諸佛手文深長明直,潤澤無斷,是二十七。諸佛唇色光潤丹暉,如頻婆果,上下相稱,是二十八。諸佛面門不長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嚴,是二十九。諸佛舌相軟薄廣長,如赤銅色,是第三十。諸佛發(fā)聲威震深遠,如象王吼,明朗清徹,是三十一。諸佛音韻美妙具足,如深谷響,是三十二。諸佛鼻高修而且直,其孔不現(xiàn),是三十三。諸佛諸齒方整鮮白,是三十四。諸佛諸牙圓白光潔,漸次鋒利,是三十五。諸佛目凈青白分明,是三十六。諸佛眼相修廣,譬如青蓮華葉,甚可愛樂,是三十七。諸佛眼睫上下齊整,稠密不白,是三十八。諸佛雙眉長而不白,致而細軟,是三十九。諸佛雙眉綺靡順次,紺瑠璃色,是第四十。諸佛雙眉高顯光潤,形如初月,是四十一。諸佛耳厚廣大修長,輪埵成就,是四十二。諸佛兩耳綺麗齊平,離諸過失,是四十三。諸佛容儀能令見者,無損無染,皆生愛敬,是四十四。諸佛額廣圓滿平正,形相殊妙,是四十五。諸佛身分上下圓滿,如師子王,威嚴無對,是四十六。諸佛首發(fā)修長,紺青稠密不白,是四十七。諸佛首發(fā)香潔細軟,潤澤旋轉(zhuǎn),是四十八。諸佛首發(fā)齊整無亂,亦不交雜,是四十九。諸佛首發(fā)堅固不斷,永無 落,是第五十。諸佛首發(fā)光滑殊妙,塵垢不著,是五十一。諸佛身分堅固充實逾那羅延,是五十二。諸佛身體長大端直,是五十三。諸佛眾竅清凈圓好,是五十四。諸佛身支勢力殊勝無與等者,是五十五。諸佛身相眾所樂觀,常無厭足,是五十六。諸佛面輪修廣得所,皎潔光凈,如秋滿月,是五十七。諸佛顏貌舒泰光顯,含笑先言,有向無背,是五十八。諸佛面貌光澤熈怡,遠離嚬蹙青赤等過,是五十九。諸佛身支清凈無垢,常無臭穢,是第六十。諸佛所有諸毛孔中,常出如意微妙之香,是六十一。諸佛面門常出最上殊勝之香,是六十二。諸佛首相周圓妙好,如末達那,亦猶天蓋,是六十三。諸佛身毛紺青光凈,如孔雀項,紅暉綺飾,色類赤銅,是六十四。諸佛法音隨眾大小,不增不減,應理無差,是六十五。諸佛頂相無能見者,是六十六。諸佛手足指約分明,莊嚴妙好,如赤銅色,是六十七。諸佛行時,其足去地,如四指量,而現(xiàn)印文,是六十八。諸佛自持不待他侍,身無傾動,亦不逶迤,是六十九。諸佛威德遠震一切,惡心見喜,恐怖見安,是第七十。諸佛音聲不高不下、隨眾生意,和悅與言,是七十一。諸佛能隨諸有情類言音,意樂而為說法,是七十二。諸佛一音演說正法,隨有情類各令得解,是七十三。諸佛說法咸依次第,必有因緣,言無不善,是七十四。諸佛等觀諸有情類,贊善毀惡而無愛憎,是七十五。諸佛所為先觀后作,軌范具足,令識善凈,是七十六。諸佛相好,一切有情無能觀盡,是七十七。諸佛頂骨堅實圓滿,是七十八。諸佛顏容常少不老,好巡舊處,是七十九。諸佛手足及胸臆前皆有吉祥喜旋德相,文同綺畫色類朱丹,是第八十。是名諸佛八十隨好。 白話解 佛說:是啊!是啊!阿難,也有佛土以佛的光明作佛事,見佛妙光便入佛道。 或者以諸菩薩作佛事,見佛菩薩威嚴相便入佛道。 或者以佛的化身作佛事,佛化身為其同類引其入佛道。 或者以菩提樹作佛事,坐菩提樹下即入佛道。 或者以佛的衣服臥具作佛事,瞻仰佛的衣服臥具即入佛道; 或者以飯食作佛事,舌根嘗味而通達佛道?;蛘咭詧@林臺觀作佛事,眼根觀境二通達佛道。 或者以觀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作佛事。 原文 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虛空而作佛事。 (肇曰:好有者,存身以示有。好空者,滅身以示空。如密跡經(jīng)說也。) 眾生應以此緣,得入律行。 (肇曰:所因雖殊,俱入律行也。) 有以夢、幻、影、響、鏡中像、水中月、熱時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 (肇曰:自有不悟正言,因喻得解者。) 有以音聲語言文字而作佛事。 (肇曰:即此娑婆國之佛事。) 或有清凈佛土、寂寞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為而作佛事。 (肇曰:有真凈土,純法身菩薩,外無言說,內(nèi)無情識,寂寞無為而而超悟于事外,非是言情所能稱述。此佛事之上者也。) 如是,阿難,諸佛威儀進止,諸所施為,無非佛事。 (肇曰:佛事者,以有益為事耳。如來進止舉動,威儀俯首仰,乃至動足,未曾無益。所以諸所作為,無非佛事。) 白話解 或者以佛身作佛事,或者以虛空作佛事。眾生隨緣相應,都得隨順行于佛道。 亦有以夢、幻、影、響、鏡中像、水中月、熱時炎等等虛幻影像作佛事,觀種種幻相虛妄無實在而入佛道;亦有以音聲、語言、文字等等作佛事,心聞聞自性而入佛道;或有清凈佛土、寂寞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為而作佛事,緣如是境界而入佛道。 因此,阿難,諸佛的威儀行止,所有作為,無一不是佛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