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發(fā)表時間:2011-7-27 來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7期供稿 作者:王建軍
王建軍(河南省靈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河南靈寶 472500)
冠心病 胸痹 心悸 炙甘草湯 瓜蔞薤白半夏湯 冠心病全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目前,本病發(fā)病率高,發(fā)病年齡有向低年齡發(fā)展趨勢,是影響中老年人生存質(zhì)量,導致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本病屬于祖國醫(yī)學胸痹心悸范疇,2007年6月—2010年5月筆者運用炙甘草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冠心病50例,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0例,均為我院急診門診患者,年齡最大80歲,最小40歲,男27例,女23例,在急診查出是心梗者,即時收住心內(nèi)科,50例患者均作心電圖,30例患者提示有的T波低平,有的T波倒置,有的ST段壓低,20例患者合并有心律不齊,有的心動過速,有的房顫,有的房性早搏,有的室性早搏。 2 治療方法 根據(jù)中醫(yī)的辨證論治原則,處方如下:炙甘草20g、紅參10g、肉桂20g、干姜15g、麥冬20g、熟地20g、阿膠10g(烊化)、火麻仁15g、大棗8枚(掰開)、瓜蔞20g、薤白10g、半夏15g、枳實15g、桂枝15g、厚樸15g,加減,若患者失眠可在藥煎好時加白酒2兩,舌質(zhì)紅,怕熱,喜食涼物者,可去紅參加白糖參10g、枸杞子30g,乏力者加黃芪30g、白術20g,舌上有瘀斑可加紅花10g、桃仁15g、丹參15g,如患者用藥后出現(xiàn)頭暈可測血壓,如血壓高可加用珍菊降壓片。 西醫(yī)多給以擴冠、抗凝、營養(yǎng)心肌等,藥用維生素C3g,維生素B60.2g,10%氯化鉀10ml,25%硫酸鎂針1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靜滴。肝素鈉6250u加入鹽水250ml中靜滴。硝酸甘油5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靜滴,另開路。 3 療效結果 本人治療該病50例,20例合用了西醫(yī)療法,余均用中藥治療,50例患者中顯效40例,有效10例,其中有的心衰患者氣短胸悶癥狀減輕后,出現(xiàn)頭暈癥狀,查其血壓多增高,服用降壓藥后頭暈癥狀即消除。 4 典型病例 張某,男,72歲,于2008年10月20日就診?;颊咭孕貝?、胸疼、氣短1月余,加重6天為主訴就診,查心電圖V3V4V5T波倒置,其他導聯(lián)可見T波低平,診斷為冠心病,廣泛心肌缺血,應用中藥后1天患者即感到胸悶胸疼氣短癥狀減輕。 王某,女,51歲,于2009年10月25日就診,患者以“胸悶、胸疼7天”為主訴就診,筆者為求治療方案簡單,只為患者開具了西藥治療,治療了4天,患者胸悶、胸疼、失眠癥狀毫無緩解,復診時患者被疾病折磨的痛哭不止,即為患者開具了中藥,第二天患者來電告知上述癥狀消失。 5 討論 冠心病屬本虛標實,發(fā)生多與寒邪內(nèi)侵,飲食不當,情志失調(diào),年老體虛等因素有關,本虛為心氣虛,心血虛,心陰虛,心,心脈失養(yǎng),標實為寒凝、氣滯、血瘀、痰阻、痹遏胸陽,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是《金匱要略》中治療胸痹的有效方劑,但多考慮到標實,而未考慮到本虛,中醫(yī)的氣、血、陰、陽代表人體各器官的功能、營養(yǎng)狀況,隨著人體由壯年步入老年,身體各器官功能、營養(yǎng)狀況必然減退,心臟也不例外,炙甘草湯對人的氣血陰陽均有補益,用在此處特別恰當,冠心病多合并有胃炎,所以加用枳實薤白桂枝湯,白酒有的患者不喝酒可以去掉不用,如出現(xiàn)失眠,則必須加用,本人在急診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觀察到輸液中應用生脈針、黃芪針,患者臨床癥狀緩解快,用過中藥后有的心電圖也可向好的方面轉化,有些心衰患者應用中藥后,出現(xiàn)頭暈多為心功能改善,心臟泵血功能增強,血壓增高引起,用些降壓藥頭暈癥狀即可消除,本方對冠心病胸悶、心慌、氣短,效果良好,再者本方組方嚴謹,變化少,中西醫(yī)都能掌握,實為冠心病簡單有效的治療方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