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碑
據(jù)(清)姚際恒《好古堂書畫記》:張南軒臨曹娥碑。與文氏【文衡山,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xué)家,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停云館(明嘉靖間長洲文氏停云館)刻石所刻一札,筆法相類,后附趙松雪(趙孟睿1254—1322)送中峰茶啟,合為一冊。
姚際恒(1647-約1715)清目錄學(xué)家、藏書家。字立方,號首源,一號善夫。安徽休寧人,居杭州府同城設(shè)治的仁和縣。
曹娥碑,元嘉元年立,《曹娥碑》明人傳為王羲之書。小楷,二十七行。此帖結(jié)字扁平,用筆多不藏鋒,有隸書筆意。其章法自然,筆力勁健,結(jié)字跌宕有致,無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樸天真之趣。應(yīng)為唐以前人所書。
1、曹娥碑來歷
元嘉元年(151)縣長度尚改葬曹娥于江南道旁,并建廟,命邯鄲作誄辭,立碑廟側(cè),以彰曹娥之孝烈。此誄文文不加點(diǎn),一揮而就?!稌滗洝氛f:度尚先讓魏朗作碑文,寫成后還未出示,在酒席上準(zhǔn)備拿出來時謙虛了幾句。謙虛果然是傳統(tǒng)美德,這幾句話就價值連城,歷代就出現(xiàn)了如許與碑文有關(guān)的佳話。度尚讓少年邯鄲淳試著寫一篇,邯鄲淳“操筆而成,無所點(diǎn)定”,果然才如潘江陸海,直追賈生相如,魏朗為之毀稿。
公元195年,議郎蔡邕(字伯喈,蔡文姬之父,陳留圉縣人)得罪要津,流放五原,遇赦,又得罪權(quán)貴,只好亡命江海,至吳越,聞之趕來觀看。因夜到曹娥廟,就借著月光,手摸碑文,嘆為奇文,蔡邕少時以孝聞名,衣不解帶侍奉母親至死,他夜讀碑文并如此贊嘆,當(dāng)不僅是為邯鄲淳的文采傾倒,忙索筆在碑陰寫了“黃娟幼婦,外孫齏臼”八字贊頌這篇碑文。
曹操是蔡邕生前好友。一次行軍過故人莊,偶見曹娥碑帖而詢諸文姬。這位以創(chuàng)作《胡茄十八拍》著名的才女也據(jù)實以不解其意相告。其時主薄楊修稱已經(jīng)破譯。好勝的阿瞞要楊暫且勿言。馬行三里,曹操突然省悟,雙方核對答案,居然都為“絕妙好辭”四字。原來,黃娟乃有色之絲,為“絕”;幼婦為少女,即“妙”;外孫系女之子,為“好”;齏是姜蒜類調(diào)料碎末,味辛。搗爛這些東西的搗臼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即為“辭”字的異體字。四字相連,就成了“絕妙好辭”。后來,曹操借故殺了楊修,據(jù)說這也是曹操忌妒楊修才智的事由之一。
從此,《曹娥碑》一事便傳遍天下。騷人墨客源源來到曹娥廟,為碑事作文吟詩,臨摹碑帖……。
漢曹娥碑約于北宋元祐年間墮江。后晉代的王羲之、明代太監(jiān)賴恩、王羲之后裔王作霖、清代浙江巡撫方觀承所刻四碑也已失落。王羲之從建康來到會稽,在上虞,他以飄若浮云矯若游龍的書法將曹娥碑文寫了兩遍,不過用的是小楷,由吳茂先刻碑存于廟中,后被人取走,不知所蹤。王獻(xiàn)之《曹娥碑摹本》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院?,F(xiàn)存曹娥廟內(nèi)的是塊宋碑,為王安石之婿蔡卞于公元1093年所書立。
2、上虞曹娥孝女廟
號稱“江南第一廟”,位于上虞曹娥江西岸,為紀(jì)念孝女曹娥投江救父的故事而建。
曹娥(130
-143),東漢會稽上虞梁湖曹家堡人,曹娥從小沒了母親,父女相依為命。東漢漢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娥父曹盱是一位巫師,駕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子胥時,這天風(fēng)急浪高,不幸落入水中被水所溺,不得其尸。年僅14歲的曹娥,為尋其父投水而亡。后人為紀(jì)念孝女,把舜江改為曹娥江(自東漢孝女曹娥投江救父事跡流傳后,魏晉以來,上自東山,東小江,經(jīng)龍山至百官,更名曹娥江)。漢元嘉元年(151)縣長度尚擇地改葬,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邊造了廟,塑了她的像,尊她為“孝女娘娘”,命其弟子邯鄲淳作文(作誄辭),立碑廟側(cè),還把漁村叫做曹娥村,每逢曹娥救父這一日,曹娥廟里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各省各府都有來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許多人題詞送匾贊揚(yáng)曹娥的孝行。
3、舜江迎潮神伍君(紀(jì)念伍員伍子胥)活動由來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派費(fèi)無忌為太子建娶秦女,太子少傅見秦女美麗動人,居然勸平王自娶,使秦女后來成了楚昭王的母親。費(fèi)無忌既結(jié)怨于太子,就害怕平王身后太子報復(fù),乃向平王進(jìn)盡讒言,間離父子,終迫使太子亡命奔宋。太子太傅伍奢盡忠入諫,欲匡正之,遂被逮下獄,并挾為人質(zhì),欲將他已出走至吳、鄭的二子伍尚、伍員(子胥)騙來一網(wǎng)打盡。伍尚求仁得仁自投羅網(wǎng),伍員為人剛勇,與太子建東奔西逃,圖謀復(fù)仇。太子建為獲得某種支持,在鄭國搞顛覆活動,事敗被殺,伍員攜建之子勝白發(fā)過昭關(guān),逃到吳國,成為著名的復(fù)仇者。
伍員入?yún)?,助公子光(后來的吳王闔廬)刺殺吳王僚,擊楚,七戰(zhàn)七捷,掘楚平王墓,當(dāng)著六千將士的面,鞭尸三百,痛快淋漓地報了仇。
吳越之爭,變幻詭譎。時主要人物不都來自楚國。在吳有伍員、孫武、伯嚭,在越有范蠡、文種。
夫差大概是因為在父親闔廬與勾踐的爭霸戰(zhàn)中,伍員未能立功取勝,反使父親手指受傷感染致死,遂不再信任伍員,而專信與伍員經(jīng)歷相似的貪財佞臣伯嚭,使越國得到上下其手的機(jī)會,最終反敗為勝。伍員認(rèn)為吳國最危險的敵人不是齊國,而是曾被吳打得沒有還手之力的越國。他富有遠(yuǎn)見的預(yù)言惹惱了夫差,被賜死。他死前讓門下舍人將他的眼睛挖出來,懸于東門,以見越國滅吳,表現(xiàn)了這位著名的復(fù)仇者最后的復(fù)仇愿望。夫差聞之大怒,將他的尸體盛入鴟夷革沉江。《越絕書》云:“勇士執(zhí)之,乃有遺響,發(fā)憤馳騰,氣若奔馬;威凌萬物,歸神大海;仿佛之間,音兆常在。后世稱述,蓋子胥水仙也?!边@“水仙”可沒有今日的水仙花清雅,也沒有納西索思繾綣,問題就出在這上面?!朵洰愑洝氛f:“夫差殺伍子胥,煮之以鑊,乃以鴟夷橐投之于江。子胥恚恨,驅(qū)水為濤,以溺殺人?!?br>
伍員死后,吳人憐之,為之立祠,他就這樣成為波神(又稱濤神),常在長江、錢塘江、舜江覆舟溺殺過往旅客。老百姓只好年年在伍員的忌日臨江舉行盛大的紀(jì)念活動,遂形成端午龍舟迎潮之俗。端午節(jié)通常是祭祀屈原的,《荊楚歲時記》說:“五月五日,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州將及士人悉臨水觀之?!庇终f迎伍君是東吳之俗。在別的地方紀(jì)念楚國忠臣屈原時,處于越地的上虞舜江卻在祭祀楚國的叛臣、越國最危險的敵人伍員伍子胥。
4、曹娥廟沿革記事
東漢元嘉元年(151)上虞縣令度尚,為孝女曹娥造墓建廟,并立石碑,由弟子邯鄲淳撰寫碑文。
東漢興平二年(195)中郎蔡邕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于碑陰,隱語“絕妙好辭”四字,為中華第一字謎。
東晉升平二年(358)右軍王羲之以小楷書孝女曹娥碑于廟,并由新安吳茂先鐫刻成碑。
北宋治平三年(1066)上虞朱回之女朱娥,十歲為護(hù)衛(wèi)祖母而被殺死,祖母賴以得脫。宋神宗時,會稽令董楷立像廟中。
北宋元祐八年(1093)建正殿五間。侍郎蔡卞重書曹娥碑(今存廟中)。
北宋大觀四年(1110)敕封靈孝夫人。
北宋政和五年(1115),加封昭順夫人??な赝艟V擴(kuò)建后殿五間,供曹娥父母與朱娥配享。并于孝女墓前建“雙檜亭”,張即之題寫亭匾。
南宋淳祐六年(1246)加封純懿夫人,并封神父為和應(yīng)侯,神母為慶善夫人。
元至元五年(1339)敕封慧感夫人,尹宮誠重修殿宇。
明洪武八年(1375)誠意伯劉基(劉伯溫)奉敕祭奠。有青田誄辭書額存廟。
明正德五年(1510)重修殿宇。
明嘉靖元年(1522)太監(jiān)賴恩集唐剌史李邕(李北海)文字,湊成曹娥碑,為大碑于殿壁。
明嘉靖四年(1525)郡守南大吉修廟廊之。
明萬歷十年(1582)沈東江募建高間。
清順治六年(1649)總漕尚書沈文奎,重建殿宇,加高大焉。
清康熙十二年(1673)右軍后裔,中書舍人王作霖,臨摹王羲之曹娥碑字帖鐫石廟壁。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二月,曹娥廟壞于颶風(fēng),郡守俞卿捐俸創(chuàng)修,九月完成。復(fù)建“沈公祠”于廟右,以褒沈文奎建廟之功。
清雍正十年(1732)郡守顧濟(jì)美、建華表石牌坊于墓道前。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后殿火毀,次年重建。
清嘉慶十三年(1808)敕封福應(yīng)夫人,于廟前建“御碑亭”恭勒徽號。又浙江巡撫阮元,屬金匱(今無錫)錢泳,以隸體書曹娥碑一通,由山陰縣知事徐元梅捐貲上石,由會稽陳鴻熙從杭州運(yùn)石到上虞立于廟中。
清同治五年(1866)加封靈感夫人。有慈禧太后懿旨賜“福被曹江”匾額一塊。
民國十八年(1929)三月,委員長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來曹娥廟瞻拜孝女。同年七月曹娥廟全毀于大火。
民國二十三年(1934)當(dāng)?shù)剜l(xiāng)紳任鳳奎募資重建曹娥廟,民國二十五年(1936)竣工。
1984年浙江省上虞縣人民政府撥款、上虞縣民間集資委員會募資重修曹娥廟。于1987年基本修復(fù)。
1993年上虞市募資重建正殿暖閣,重刻曹娥座像,重鑄銅香爐,并恢復(fù)蔣中正書“人倫之光”匾。
1995年上虞市募資重建“御碑亭”。
1999年上虞市募資恢復(fù)雙親殿(后殿)重建雙親座像和暖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