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論述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著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以“滿堂灌”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枯燥、古板的教學現狀,代之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霸鯓幼屨n堂成為學生表演的舞臺”?在教學上我經常碰到了這樣的困惑,經過實踐證明,語文課堂要煥發(fā)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動起來。 一、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 。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學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這話表明:在導入新課時精心創(chuàng)設情景,就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情感,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如在教學《我們成功了》一文時,我先在課前將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貼上申奧成功時人們歡呼的照片、北京世紀壇慶祝的情景,教室墻壁四周貼了一些奧運會的知識、標志、吉祥物等,給學生營造了置身在申奧成功那種喜悅的情境。上課開始,我播放了北京申辦奧運成功的神圣時刻的畫面,電視屏幕上一遍又一遍地放著“我們贏了”這句話。動聽的音樂,令人振奮的畫面,很快把學生的心給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我說:“小朋友,你們看過奧運會的比賽嗎?在2001年夏天的那個申奧的晚上,你看了電視了嗎?當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這節(jié)課讓我們好好的讀一讀課文《我們成功了》,一起去感受這個神圣的時刻吧!”然后,我讓學生聆聽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課文。接著,我放手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為讓學生能體會課文的情感,從中理解課文中人們的激動心情和自豪感,我借助多媒體播放北京申奧的專題片。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感受當中的情景,并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自己當時也在歡慶的人群中,由此體會人們歡快、喜悅、激動的心情。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的情感就會被激發(fā),被感染,生與生、生與師就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在課堂中放飛情感,個個神采飛揚,在情中誦讀,讀中理解。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 。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主體。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學。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比缭诮虒W《荷葉圓圓》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學習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動嘴讀、動手劃、動腦想。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又如《小柳樹和小棗樹》一文中,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怎樣看待每個人的的長與短,是課文的立意所在,教學時,我就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安排四人小組討論、圈劃、畫圖等學習方法,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再嘗試以小組辯論的方式,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fā),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樣在相同的時間里,學生的發(fā)言機會、鍛煉機會就變多了,討論出來的問題也就比較完整,比較詳細了。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學生在課堂上眾說紛紜,語文課堂就能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自由爭論中學習。 如何學好語文?《新課標》認為學生是關鍵。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如在教學《兩個朋友》一文時,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學生們踴躍發(fā)言,有的說:“在危險時,只顧自己,不顧朋友的人是不能和他做朋友的。”有的說:“我們以后也要幫助朋友,他如果有困難我們要幫他解決?!庇幸粋€學生卻說:“我有不同意見,從這篇課文中我明白了‘適者生存’的道理。因為在遇到大熊時,瘦子會爬到樹上,脫離危險,如果救了胖子,或許兩個人都會喪命。胖子沒人幫,急中生智,想到裝死的辦法也脫離危險。所以倆人都屬于‘適者生存’?!币皇て鹎永?,其他學生聽了有的哈哈大笑,說他錯了,有的若有所思,說有點道理。此時,我沒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沒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草率應付。首先,我為他的發(fā)言與眾不同而喝彩。然后我請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對課文的理解自己做出判斷。小組討論后,學生有的說:“如果胖子沒想到裝死的方法,被熊吃了,那能否說瘦子是‘適者生存’?胖子就是不適者被淘汰了,這肯定不能?!庇械恼f:“可以說是‘適者生存’,但朋友間應該互相幫忙,不能只顧自己逃命,朋友是很重要的。像瘦子這種人,我肯定不和他交朋友?!薄瓕τ诙昙壍膶W生來說,這些分析無疑是比較恰當的。最后,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這樣做,不僅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而且讓全班小朋友接受了一次人性的洗禮。 四、相信尊重學生,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學習。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免會有困難、差錯、失誤,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如何對待很重要,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習困難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yè),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于學習困難生我還經常做出一些模糊的激勵性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好?!薄斑@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后進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他們的進步,并使他們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充分表現自己真實的一面,也喜歡上語文課。 總而言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讓課堂成為學生表演的舞臺,讓學生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語文課堂教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