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的不合時宜
文/高騰騰
我家院里有棵棗樹,已經三十多年了,竟然還是碗口粗。我甚至都懷疑,這些年它根本都沒長,要不,這怎么能像三十多年的樹?眼瞅著鄰居家的那些楊樹、梧桐樹們,才幾年的功夫都已經變成紅紅的鈔票了,都已經換代好幾輩了。而棗樹,卻永遠都是那么不急不慢,顯得很不合時宜。我常常在想,面對同類們的對比,它會不會感到自卑?會不會也有壓力?
在春天當各種花草爭芳斗艷,所有的樹木也都開始整理妝容時,棗樹卻不急著爭春,還是冬眠的模樣。在姹紫嫣紅的世界里,棗樹佇立其間,正猶如嫫母和西施相對而立?!皸棙浒l(fā)芽種棉花”,一直等到四月下旬谷雨時分,它才睡醒了似的開始發(fā)芽,比平常的樹木足足晚了一個多月。
在鄉(xiāng)下,幾乎每一種樹都有花期,有的宜于觀賞、有的宜于食用,總之它們個個都在花期卯足了勁頭,充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棗樹的花卻從不會爭艷。直到初夏時節(jié),細細碎碎米黃色豆粒大的小花,才開始輕輕地綻放在綠葉的腋下,也只有從那彌漫在整個庭院的花香中,才能讓人察覺:哦,棗樹也開花了!
“枝葉繁茂”應該是對一棵樹最好的評價了,因為在鄉(xiāng)下,基本上樹木都以高大蔥郁為榮,而棗樹是個例外,它從不急于生長,更不會努力讓枝椏繁茂而擴充地盤。白居易曾在一首詩中這樣描述棗樹:樹皮皴,像凍裂的手;樹葉小,像老鼠的耳朵。可見其卑微的模樣,似乎棗樹的滄桑感是與生俱來的。當別的大樹在短短幾年內都足以遮蔭整個庭院時,棗樹稀稀拉拉的枝椏依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慢條斯理地生長著……
我家的棗樹即是如此,花不美,葉不茂,干不直,皮龜裂,個不高,其貌不揚??伤鼌s一年比一年結棗多,每到夏末就眼瞅著它的枝頭被果實壓得一天比一天低,以至于連鄰居家?guī)讱q的小孩都能不費吹灰之力拽著枝椏摘一些青棗。在秋天,每每看著它累彎了腰的模樣,真讓人捏一把汗。
幾年前的春天,我家翻改堂屋,要擴充一個走廊,因為棗樹和堂屋離得有些近,礙事,就被父親砍去了大半的枝椏。結果,那年棗樹幾乎都沒有發(fā)芽,一直在強打著精神,大病初愈的樣子,家人都以為它活不成了,也沒有完全砍去,只利用那樹樁拴繩曬衣服了。想不到第二年春天棗樹又發(fā)芽了,只是那年結得棗兒屈指可數。經歷過人生那一場劫,靜養(yǎng)了幾年,如今,我家的棗樹終于又恢復了以往的生機。
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旱澇之地,不任稼穡者,種棗則任矣?!币驗闂棙淇购?,適合生長在貧瘠的土壤中。有人說棗樹是清貧的,也有人說棗樹是很不合時宜的,但是沒有任何人能否定棗樹的價值。除了奉獻棗果,棗木還是上乘的木料,因為生長緩慢,其木質堅硬耐磨,很適合做珍貴的雕刻品、木車的關鍵部位——輪軸,還有各種小家具、農具等,而且古代刻書亦多用棗木雕版,因為其木紋細密蟲不易蛀,這是另那些幾年之內就變成紅紅鈔票的樹們難以望其項背的。
現在想想,面對著那些高大的同類,棗樹怎么會有壓力和自卑呢?反倒是那些高大的樹們,每天都在以俯首的姿態(tài)向棗樹致敬著:耐得住寂寞,方能承載得起光陰的饋贈。
《知識窗》2014年第七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