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歸活血飲加減 合 并針刺治療眼 瞼痙 2 攣 2例
河北省 中醫(yī)院 白世淼 秦杏蕊
眼 瞼 痙 攣 是指 眼 瞼 不 隨 人 的 意 志抽 搐 圈 動(dòng) . 可 由于精 神 緊張 ,老 年性 腦 干 變性 ,或顏 顯效 2例 , 占 9 1 . %;有效 1例 . 占 4 5 %. 4 典型 病倒 王 某 ,女 ,3 2歲 ,教 師. 主 因 右 眼 瞼 不 面 神經(jīng) 病 變 ,或某 種 急性 刺激 等 引起 .』 l 缶床上 也 有 相 當(dāng) 一 部 分 原 因未 明 者 .一 般 多 發(fā) 于 一 眼 +有 偏 于眼 角者 ,有 偏 于 眉上 者 +若 合 并面 神經(jīng) 痙 攣者 ,往 往 頑 固難 愈 . 中醫(yī)屬 " 胞輪 振 跳' " ' 目豳 " 的范 疇 ,筆者 自 1 9 , 9 5年 以來(lái) . 采 用 中藥合 并針 刺 治療 本 病 : 2例 ,療效 滿(mǎn) 意 . 現(xiàn)報(bào) 道 如 下 . 1 臨床 資 料 自 主跳動(dòng) 1 年余 ,加重半年.于 19 9 7年 2月 2 3日就 診 患 者 起 初 僅 眼 瞼不 自主 跳 動(dòng) .半 年 后出現(xiàn)眉 部 ,右 側(cè) 面部 及 嘴角 一起 抽 動(dòng) .尤 其說(shuō)話(huà) 多時(shí) 加 重 ,曾多方 求醫(yī) 用 藥無(wú) 效 . 患者 舌質(zhì)淡 ,苔薄 白 .脈 弦 細(xì). 辨證 為肝 脾 兩 虛而 動(dòng)風(fēng) 給予 上 方 加 白附 子 lg O .水 煎 服 , 日 1 劑 ,配 合針刺 日 1次 1 后 患者 癥 狀 明 顯 0天 減輕 僅在講 話(huà) 累時(shí)發(fā) 作 . 又鞏 固治 療 1 5天 , 患者癥 狀基 本消失 .后 囑其 自己做 局部 穴位 按 摩 .隨訪(fǎng) 1年 未復(fù) 發(fā) . 2 2倒 中 女 1 4側(cè) ,男 8例 ;最 小 年 齡 2 8 歲 .最 大年 齡 6 6歲 ,平均 年 齡 4 0歲 ;病程 最 短者 1 5天 +最 長(zhǎng)者 5年 ;其 中 有 1 伴有 面 7倒神經(jīng) 痙 攣 . 5 體會(huì) 本 病臨 床 多見(jiàn) ,與一般 偶 爾 發(fā)生 的眼 皮 跳 當(dāng)歸 ,』 芎 , I I 2 治 療 方 法 2 1 中藥 用 當(dāng)歸活 血飲 加 減 . 熟地 黃 各 1g 白 芍 2 g 2, 0 ,生 黃 苠 ,蒼 術(shù)各 1g 5 ,羌括 , 防 風(fēng) ,蟬 蛻 ,僵 蠶 各 l g 鉤 藤 O 不同,治療不當(dāng) , 恐有 隔偏之變.《 審視瑤 函》 曰 :" 癥 謂 目睥 不 待人 之開(kāi) 合 ,而 自率 拽 振 此 跳也 乃氣分之 病 ,屬 肝 脾二 經(jīng) 絡(luò)之 患 . 人 皆 1g 8 ,壘蝎 6 ,生 甘 草 6 . 水 煎 駐 , 日 1劑 , g g 分 2次 r 7服.兼 心煩 失 眠 者 加 酸 棗 仁 ,茯 神 , 遠(yuǎn)志 等藥 . 22 針 刺取 穴 . 攢 竹 , 量腰 ,承泣 , 四白 , 太 陽(yáng) ,風(fēng)池 ,頰 車(chē) ,下關(guān) ,地倉(cāng) ,足 三里 ,合 谷 等穴 每 次 根據(jù) 病 情 選 取 5 ~6個(gè)穴 交 替 使 用 .一般 局部 穴 輕 刺激 ,遠(yuǎn)端 重 刺激 ,心悸 失眠者 加 內(nèi)關(guān) 穴 . 3 治 療效果 呼為風(fēng) ,殊 不 知血 虛而 氣 不 和順 ,非 純 風(fēng)也 . " 久 而 不 治 為 牽 吊 ,甚 則 為 敗 壞 之 病 也 . 宜服 當(dāng)歸括 血 飲 . 由此 可見(jiàn) ,本 病 在 肝 脾 二 " 經(jīng) .胞 瞼在 五輪 中為 肉輪 .在 臟 屬脾 .脾 為后 天之本 ,氣血 生 化 之 源 .肝 藏 血 .諸 風(fēng)掉 眩 皆 屬 于肝 .肝脾 血 虛 . 血虛 生 風(fēng) 而 見(jiàn) 胞 輪 振 跳 . 方 中用 當(dāng)歸 ,J 芎 ,熬地 黃 , 白芍 養(yǎng) 血 柔 肝 ; I l 蒼 術(shù) ,生黃芪 健 脾益 氣 養(yǎng)血 ;羌 活, 防風(fēng) ,薄 荷 疏散 風(fēng)邪 ;甘 草調(diào) 和 諸藥 ,且 白芍與 甘 草 臺(tái) 治 愈 :胞 瞼 跳動(dòng) 完 全消 失 , 用 能酸 甘 化 陰 .重 者 有 碣 偏 之 嫌 者 必 加 用 僵 蠶 ,鉤藤 , 壘蝎 以平 肝 熄風(fēng) .取 亢 針刺 可 疏 通 31 療 效標(biāo) 準(zhǔn) . 隨訪(fǎng) 1年 的無(wú)復(fù)發(fā) 者 ;顯 效 :跳 動(dòng)次 數(shù) 盟顯 減 少偶 有 發(fā)生者 ;有 效 :跳 動(dòng) 次數(shù) 有所 減少 ,但 有 誘 因又發(fā) 生者 ;無(wú)效 :無(wú) 明顯 變化 ,眼 瞼跳 動(dòng)如 初者 . 32 . 治療 效 果 浩 愈 1 9例 , 占 8 . %; 64 經(jīng) 絡(luò) ,調(diào) 暢 氣 血 . 中藥 與 針 刺 并 用 ,相 輔 相 成 ,治本病 尤 佳 .癥狀 消失后 囑患者 自己做 局 部 按摩 , 以期 鞏 固 .避 免 勞 累 ,保 持 心 情 舒 暢 ,起 居飲 食 有節(jié) ,則 不 再 復(fù)發(fā) . (98 ,_8 收 薔 ) 19 —n —0 清肝 止咳 飲治 療肝 火犯肺 咳嗽 3 0例 秦皇 島軍工最院 近年來(lái) ,筆者用 白擬清肝止 咳飲治療 因肝 火 犯肺 作 咳 的 咳嗽 患 者 3 0例 ,收 到 滿(mǎn) 意 的 止 咳療 效 ,現(xiàn)報(bào) 告 如 下 . 赫令君 【60 1 06 0 ) 常.診斷 :肝火犯肺作 咳,即寡投 清肝止 咳飲 ! 『 5劑 ,藥后 咳嗽 明顯減輕 ,后 因飲滔 又加重 . 在 原 方基 礎(chǔ) 上加 砂 仁葛根 4劑 而禽 . 5 討論 1 臨床資料 本組 3 0例 均 為 以 咳嗽 為 主 ,經(jīng) 治 無(wú)效 的 門(mén)診病人 ,其 中男 l ,女 l ;年齡最小 4人 6人的 l ,最大 的 8 歲 ,其 中 3 6歲 O 5歲 -5 5歲的 1 7人 . 占 5 .% . 主要 臨 床 表 現(xiàn) 為 嗆咳或 干 67 咳 ,咽癢 少痰 ,常伴 胸 悶心煩脅 痛,舌 邊 尖 紅,苔淡黃 ,脈弦 ,雙關(guān)弦洪或洪滑.經(jīng)常規(guī) 理化 檢查 ,僅有 7倒胸 透肺 紋 理 增 強(qiáng) ,化驗(yàn) 血 常規(guī)僅 3例 白細(xì)胞總數(shù)高于正常值.病程 :最 短為 半個(gè) 月 .最 長(zhǎng) 為 5個(gè) 月 . 2 治療方法 用清肝止 咳飲 ,水煎服 , 日 1劑.藥物 : 鉤藤 ,黃 芩 ,菊花 ,地骨皮 ,桑 白皮,連翹 , 青皮 ,香附,薄荷 ,桔梗 ,白茯苓 ,甘草 .若 熱象明顯者加黃連 ,公英 ;咳甚者加百部 ;陰 傷者加玄參 ,麥冬.服藥期間戒氣惱,忌食辛 辣之品. 3 治療 結(jié) 果 《 素問(wèn)· 咳論第三十八篇》 日: . 五藏六腑 皆能夸人 咳,非獨(dú)肺也" 肝咳之狀 ,咳則兩 ," 勝下 痛 ,甚則 不可 以轉(zhuǎn) ,轉(zhuǎn)則 兩 勝 下 滿(mǎn) . "究 其原因,肝之經(jīng)脈 , . 上人踴膜 ,布脅肋 .再 措喉向上進(jìn)入鼻咽部 分支從肝分出,過(guò)踴 ," 膜 ,注于肺 . 若肝經(jīng)有熱 ,循經(jīng)上 犯擾肺而 作咳. 本組病人均為經(jīng)西醫(yī)藥診治無(wú)效者 ,根據(jù) 辨證求因,實(shí)屬于肝火犯肺,故以清肝止 咳飲 治療而奏效.本組大部分病人僅服 3 劑便咳 ~6 嗽消失,只有 1 例服 2 0劑后治禽,分析原因. 該 患 者有 傷陰體 征 ,故 加 用 養(yǎng) 陰 之 品而 治 愈 . 所以,在臨床診治咳嗽病人時(shí) ,只有辨證求 因 準(zhǔn)確 ,治 療方 能 獲得 事 半功 倍 之 效 .肝火 犯肺 作咳是咳病較常見(jiàn)的一個(gè)類(lèi)型 ,如何用現(xiàn)代醫(yī) 學(xué)來(lái)認(rèn)識(shí)肝火問(wèn)題,有待于進(jìn)一步研究和探討. 清肝止 咳飲是 由瀉白敬化裁而來(lái) ,方 中鉤 藤 ,黃芩 ,菊花人肝經(jīng) ,清肝 平肝 以瀉肝火 ; 配桑 白皮,地 骨皮清 瀉肺中伏火 ;連翹 ,青 皮,香尉調(diào)理肝氣之郁 .以制繼續(xù) 化熱之勢(shì) ; 薄荷 ,桔梗清利咽喉 ,且桔梗引藥上行直達(dá)病 所 ;甘草 瀉火解 毒 ,調(diào) 和諸 藥 ,共奏 清肝解 郁 利咽止咳之效 .實(shí)踐證明,本方治療 肝火犯肺 作 咳皆驗(yàn) ,供同道參考 . (9 8 4 - 1 收稿 ) 1 9 —0 . 2 經(jīng)服用上述 中藥治療后 ,咳嗽均消失.服 藥最多為 2 劑 .最少 3 0 劑. 4 典型病例 王某 ,男 .4 3歲 ,干 部 ,于 l9 9 7年 4月 8 E初診 . 自述 因感 冒 面發(fā) 咳嗽 ,雖 經(jīng) 多 種 藥 I 治療 ,但 咳 嗽仍 陣 發(fā) ,呈 嗆 咳 .趾 少 許 白色 粘 痰 ,時(shí)有心煩肋癰 ,已4個(gè)月.查體 :舌邊尖 稍 紅, 苔 白 少 津 ,脈 雙 關(guān) 洪 滑 , 心 肺 未 見(jiàn) 異 ( 上接 1 9頁(yè))反應(yīng).因此筆者 以益氣腺濕 ,化 瘀通絡(luò)立法擬方進(jìn)行治療.方中黃芪,澤瀉等 益氣健脾除濕 ,斷其主痰之源 大黃 ,水蛭等 話(huà) 血化瘀 通 絡(luò) ,通 其血瘀 之 閉 .諸藥 舍 用 ,健 脾益氣補(bǔ)其行血之動(dòng)力 ,除濕化痰降其血液之 粘度 ,化癀 通絡(luò)暢其運(yùn)血之通道.攻補(bǔ)兼施 標(biāo)本 同治 , 共奏其效 . ( 9昏— 4 . 6 收稿 ) 19 o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