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茶是一種情調(diào)、一種沉默、一種憂傷、一種落寞。也可以說是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節(jié)里飲茶,每個人都宛若一片茶葉,或早或晚要融入這變化紛紜的大千世界。在融會的過程中,社會不會刻意地留心每一個人,就像飲茶時很少有人在意杯中每一片茶葉一樣。茶葉不會因融入清水不為人在意而無奈,照樣只留清香在。 11.禪是梵文音譯,意譯作“靜慮”解。就禪而言,茶本身沒有貴賤之分,而需要茶客做的僅有兩點:一是心靜,二是體悟。在烹茶品茗過程中,領(lǐng)悟茶之靜,茶之逸,茶之真。吳越茶客徜徉于山水田園,釋然于物我兩忘的情境,可以說進入了茶禪悟境;天府百姓認定富在今世,樂在眼前,其安逸恬然也算得禪;隴東老農(nóng)坦然淡泊,得度人時且度人,有隱忍慈憫的寬厚胸懷,也算茶之得味者。只不過他們生存境況不同、體味厚薄有差異罷了。 12.茶道中,不可不說佛道,茶亦不離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廣過程中,僧人這個群體功不可沒。年代久遠,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傳奇說,但其中亦有彌足珍貴的歷史痕跡,讓我們一一結(jié)識它們。禪茶一味,共參禪機、茶理。靜為佛之首,空為佛之本,苦為佛之身,隱為佛之理,佛是茶的升華,茶是佛的禪心。佛與茶的共同訴求是心,是感悟,是頓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協(xié)調(diào)。 13.佛要清除人類心靈的雜塵,茶則是洗凈上面的污垢,不留一絲細痕。茶是人、神、佛共同的飲品,是天堂、人間、地獄一致的靈魂凈化精、身體的洗禮水。一茶一禪,兩種文化,有同有別,非一非異。一物一心,兩種法數(shù),有相無相,不即不離。 14.記錄每一次暖心的感動,定格每一個精彩的瞬間,描摹每一幅美妙的圖畫,不是想假充作家,也不是想冒為攝影師,更不是想偽作畫家,只因是對生活的熱愛。 15.生活,本是書。你既是閱書的讀者,又是書中的主角。經(jīng)歷,本是影。前一刻,你朦朧著如花笑靨,后一刻,你卻錐骨地難舒愁眉。人生,亦如畫。沒有橡皮,沒有鉛筆,只有經(jīng)歷作彩筆,繪得整張畫處處是彩的了。人生如畫。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張畫紙,透視一生是一幅清晰的線繪。命運是畫的底色,經(jīng)歷構(gòu)成了畫的線條與內(nèi)容。我們只有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堅持不懈,才能繪就一幅獨一無二的絢麗多彩的圖畫。 16.童年的純粹是一幅率真的蠟筆畫。一顆不染塵埃,清澈純凈的心感受生活的真,一雙明凈如水,純真明亮的眼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隨性而為,隨心所想,無拘無束。一如生機萌動的早春。 17.少年的懵懂是一幅明麗的彩筆畫。清新、鮮明的底色上稚嫩的濃墨重彩中,產(chǎn)生了幾多粗獷、豐富的肌理。當歲月抹去和遺失那時的亮麗和淺淡,月斜西去時,從晨曦走來的陽光,已無法辨認最初的色彩,只剩下稚嫩的痕跡鑲嵌在記憶里。一如濃蔭偶灼的初夏。 18.青年的激越是一幅瀟灑的潑墨寫意。根據(jù)自己的感受追求新、奇、美的世界,以強烈的主觀性對抗過分的客觀性,筆觸奔放富有動感,稚氣的寄語和纏綿的浪漫,委婉也桀驁。一如熱情如火的夏季。 19.中年的包容是一幅厚重的油畫。一顆平常心淡看人生路上的風(fēng)花雪月,用真情感悟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不再輕佻和浮躁。那斑駁淋漓無序的色調(diào),也許少了嫣紅和俏麗,卻多了思考和意向。一如豐厚成熟的秋季。 20.老年的達觀是一幅歸真的素描。褪盡浮華后的返璞歸真,將對現(xiàn)實的冷與熱,悲與喜,苦辣酸甜,精準地凝煉到極致,冷靜超然地營造出平淡和深邃,睿智與豁達。一如剔透翩然的冬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