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墓志起源何時

 天上星星期二 2015-07-12
本報記者 單穎文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墓志”一詞的解釋為:“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跡的石刻。也指墓志上的文字。有的有韻語結尾的銘,也叫墓志銘。”叢書《新中國出土墓志》執(zhí)行主編任昉介紹,墓志銘通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又稱為“志”,北朝隋唐多用駢文撰寫,宋元明清多用散文撰寫,敘述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跡;“銘”則用韻文寫就,主要是對逝者的悼念和贊頌。一方墓志未必“志”和“銘”都有,很多只有“志”,早期的墓志或只有“銘”。
  據(jù)記者調查,從公布的材料來看,隋唐墓志占出土墓志的半壁江山之多。從收藏情況來看,公立的陜西西安碑林博物館,收藏的約1600方墓志中主要為隋唐墓志,四分之一為明清墓志;公立的河南洛陽千唐志齋博物館、民營的陜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則如其名,收藏的絕大多數(shù)墓志為北朝唐代墓志。但據(jù)任昉介紹,從《新中國出土墓志》收錄的墓志看,明清墓志占出土墓志的三分之二;從參與《新中國出土墓志》編集工作的各省市縣文博考古單位收藏情況看,明清墓志的數(shù)量也絕對居多。叢書《新中國出土墓志》執(zhí)行主編王素認為:“大家覺得明清墓志數(shù)量不多,是學界對明清墓志不重視,文博考古單位不愿花時間整理公布的緣故?!贝送?,盜掘出土的明清墓志,大多被棄舍毀壞或移作他用,這也是人們感到明清墓志數(shù)量不多的一個緣故。
  那么,墓志究竟起源于何時?在學界,至少有五種說法:
  一是“秦朝說”。這種說法的根據(jù),是1979年末至次年6月,秦陵考古隊在始皇陵封土西趙背戶村發(fā)掘了32座秦代刑徒墓,清理出殘缺廢棄的墓瓦文共計18件19人(內有1件刻2人信息)。這些約公元前221至210年刻寫下的文字內容很簡單,多為記錄刑徒的姓名、籍貫。任昉介紹,因其內容與用法已具備了標志墓主人身份的性質,屬于當時一種特殊的志墓方式,所以考古報告編寫者把這批秦刑徒墓瓦文,稱作“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墓志”,國內的一些學者對此也持認同觀點。
  二是“西漢說”。此說主要見于文獻史料,如清代學者葉昌熾《語石》引王昶《金石萃編》說:“《西京雜記》稱前漢杜子春(約前30-約公元58年),臨終作文刻石,埋于墓前?!恫┪镏尽份d,西京時,南宮寢殿有《醇儒王史威長之葬銘》。此實志銘之始,今皆不傳?!?BR>  三是“東漢說”。在學界,1929年在洛陽東北郊出土的東漢延平元年(106年)《賈武仲妻馬姜墓記》,由于記死者姓名、家世、生平事跡及死葬日期甚詳,被認為是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用石頭刻制的墓志。學者羅振玉曾為之題跋曰:“漢人葬記前人所未見,此為墓志之濫觴?!保ā哆|居稿》)??脊艑W家馬衡、趙萬里等也都主此說。
  在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記者見到了原本流散在全國各地的16塊“東漢刑徒磚”。副館長朱曉輝介紹,以前全國服勞役的人都派駐到洛陽做苦力,死后就找塊磚頭刻志記銘,記錄了刑徒的部屬、刑徒性質、獄所名稱、刑名、姓名和死亡日期等簡略內容,與死者尸骨共埋。比如其中一塊“東漢少府若盧磚銘”上書隸書23字,文為:“右部無任少府若盧髡鉗徐孟延平元年六月十九日物故”。朱曉輝認為,刑徒磚的發(fā)現(xiàn)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氣,“挺人性的”。
  任昉認為,上述秦漢墓磚(石),或被稱為“早期墓志”開始萌芽。當時已經(jīng)存在了多種標志墓葬的形式,出現(xiàn)了墓志的雛形。其中,有的以墨書或朱書大字題寫在墓室過道的粉壁上,有的則刻成單獨的小型碑石立于墓中,還有各種形制互異的柩銘、封記、墓記等石制品與磚制品,顯示出墓志的初始狀況。“秦漢時期,我國早期墓志雖然沒有確定的載體、固定的形式和陳設位置,但已經(jīng)為魏晉時期墓志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先導?!?BR>  四是“魏晉說”。自東漢建安十年(205年),曹操“以為天下凋敝”下令禁碑,又因戰(zhàn)事頻繁、政局動亂,以至許多墓葬被盜。黃初三年(222年)魏文帝下詔,決定取消墓地上一切設施和標志。也許是世人追念亡者之情仍望有所寄托,于是產(chǎn)生了將地表刻石埋入墓中的墓志銘形式。
  可以說,“禁碑令”和喪葬制度的改革,促進了這一時期墓志的發(fā)展。魏晉時期,一些植立墓中、形似碑狀的墓志和長方形的墓志數(shù)量增多。但當時的墓志仍無定制,形式和內容都與地面上的墓碑相同,只是形體縮小而已。有作圭型的,有作豎長型的,多稱為“銘”。任昉認為,在形制上不統(tǒng)一的魏晉墓志,系南北朝時期墓志定型的前身。
  五是“劉宋元嘉年說”,以往論及墓志起源大多據(jù)此說。這是因為早年出土于山東益都的南朝劉宋大明八年(464年)《劉懷民墓志》,是現(xiàn)在已知的最早自稱“墓志銘”的石刻。在這塊方形石刻上,首題直書“宋故建威將軍齊北海二郡太守笠鄉(xiāng)侯東陽城主劉府君墓志銘”,且志文、頌文俱全,直接證明了這類墓志文字的性質。清代端方《陶齋藏石記》卷五云:“劉懷民志作于大明七年,適承元嘉之后,此志銘文字導源之時代也?!?BR>  任昉認為,南北朝時期是墓志定型的“關鍵期”。東晉滅亡后,南朝墓志承晉制繼續(xù)流行,北魏統(tǒng)一北方后,孝文帝加速漢化,在喪葬儀式等方面使用漢制。民族文化的融合、佛教文化的風行,使墓志在上層社會普遍使用,成為“王公以下,咸共遵用”的葬制,促進這一時期墓志的定型。北魏墓志不僅數(shù)量增多,形制大多呈正方形,墓志雖大小不定,但內容已趨于統(tǒng)一,后世墓志只是在此基礎上小有變化而已。
  “關于墓志的起源,雖然眾說不一,但由此我們可將墓志的涵義界定為四:一是志墓主人,二是埋在墓內,三是有相對固定的載體,四是有一定的行文格式?!比螘P說。
  現(xiàn)藏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的“東漢少府若盧磚銘”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