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注意到這個技術是在一年前,看到某文章說,一個外國人研發(fā)了讓手機傳輸信號互相疊加,而產生倍增信號的的技術,當時還在擔心各大運營商不讓它落地。沒想到一年后,已經在美國舊金山正式開展業(yè)務了。 這個技術到底強大在哪? 你的手機和別人的手機用同一個無線網上網,用的人越多,網絡越慢,它的技術則是,用它的sim卡或者路由器后,人越多,上網速度越快。霸道吧!比如在展示的視頻中,16臺手機的實驗環(huán)境下,如果16臺手機同時工作,同樣在5MHz頻段下,pCell頻譜效率比LTE高35倍。 pCell到底采用的是什么技術? 根據香農定理,容量受限于信道帶寬和干擾。那么,是不是能夠發(fā)明出一種技術,這種技術不是避開無線干擾,而是“鼓勵”無線干擾,利用無線干擾,從而提升頻譜效率呢?pCell技術這是這么做的。 pCell技術專利的核心是DIDO(分布式輸入分布式輸出技術,pCell的原名),這一技術的關鍵是需要將“個人小區(qū)”連接到同一個“DIDOData Center”。需要發(fā)送的信息,首先傳輸到“Data Center“, 由“Data Center” 處理之后,每個“個人小區(qū)”協(xié)同發(fā)送信號。在WIFI環(huán)境下,網絡服務器的數據是直接發(fā)到相應的AP,再由AP無線發(fā)射到接受終端。而PCELL技術多了一個DIDO Data Center ,數據不是直接發(fā)給相應AP,而是先發(fā)送到DIDO Data Center進行處理后再協(xié)同發(fā)送。 這個DIDO Data Center是關鍵,在這里實現了無線協(xié)同發(fā)射、編碼集中處理和抗干擾技術。關于DIDO技術的具體細節(jié),該公司并沒有過多提及。查閱其技術白皮書,里面有這樣一段話: '測量目標用戶與基站的多個DIDO分布式天線之間的鏈路質量,使用鏈路質量測量值來定義用戶群集;測量定義的用戶群集內的每一用戶與每一DIDO天線之間的信道狀態(tài)信息CSI;基于該測量的CSI對用戶群集內的每一DIDO天線與每一用戶之間的數據發(fā)射進行預譯碼。' 這里面涉及了復雜的抗干擾技術和基帶編碼原則,其實這也是無數通信人多年來不遺余力力求突破的夢想。所以,并不是pCell第一個想到的,事實上,這種想法在LTE技術里面也有,包括未來的5G技術,關鍵只是看誰先實現而已。 正是通過這個“DIDO Data Center”,pCell技術顛覆了傳統(tǒng)蜂窩網絡用戶越多每個用戶的無線數據速率就會越低的瓶頸,實現用戶數不再對傳輸速率造成影響,每個用戶都可以同時享用峰值速率。同時,無論用戶設備處于pCell覆蓋區(qū)域的任何位置,經過pCell處理后的信號與傳統(tǒng)蜂窩小區(qū)中心的信號質量一樣好,所以,pCell沒有小區(qū)邊緣和切換的概念。 當然,除了核心的DIDO技術,pCell的網絡結構和傳統(tǒng)蜂窩網絡也有很大的區(qū)別,下圖正是pCell的網絡結構圖: pCell組網采用C-RAN技術,無線接入點(pWave)或Artemis Hub(用于分布式天線)通過IP網絡實現回傳。而pCell數據中心(pCell Data Center)采用軟件定義無線電(Software-Defined Radio ,SDR) 技術集中進行基帶處理。 這里簡單提一下C-RAN技術,C-RAN并不是pCell首創(chuàng)的概念,基帶集中處理及射頻拉遠的C-RAN技術是未來通信的趨勢,各大通信設備商都有自己的C-RAN技術。 由于C-RAN系統(tǒng)可以由普通的X86 CPU完成執(zhí)行,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可以采用通用的X86服務器和10 GigE交換設備,所以,可以利用現成的一些數據中心來部署C-RAN datacenter,這樣網絡部署更加方便。加之pCell技術本身是”鼓勵“干擾,不像傳統(tǒng)蜂窩網絡為了避開干擾而需要進行周密的網絡規(guī)劃和站址選點,pWave接入點可以放在任何地方,這不僅易于網絡部署,而且節(jié)省大量網絡建設成本。 不過,該技術要求手機更換新的SIM卡。此外,其還需要構建全新的天線。 PCell原理解釋部分引用了公眾號“網優(yōu)雇傭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