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如何成為頂級生物信息學家

 看見就非常 2015-06-26

前幾天去南京參加兩年一度的全國大會CCBSB2014,今年是第六屆,見到許多熟識的前輩和老朋友,也結識了不少新朋友。相比于兩年前在哈爾濱開的第五屆大會,參會人數(shù)又多了100多。連大會特邀報告算上,總共76位學者做口頭報告,其中30位學者我之前并不認識,這個比例正好是40%。領域里的大會小會,無論何時、何地,總有約40~50%的學者我不認識,這個比例近年來恒定不變,咱生信領域發(fā)展速度之快,由此可見一斑。70多位學者的報告所涉及的研究方向,大概至少有60多個,兩位或者多位學者從事一個小的研究方向的現(xiàn)象,非常少見。昨晚和有11年交情的好友一起吃飯,大家回憶十年前國內生信開大會的場景,想了半天慶華來一句:那會兒大家好像沒啥可以做的,哪像現(xiàn)在這么多問題?。∷栽凵蓬I域現(xiàn)在真實的場景是:火打著,油門踩到底,檔掛到頂,一望無際的荒原,使勁的狂奔,一往無前;有條件的開法拉利,沒條件的開樂馳,實在沒條件的蹬個三輪兒也行,反正地盤兒有的是,誰搶著算誰的。兄弟我對這一現(xiàn)象總結:圈地運動。講這兒估計有人不高興了:你們生信咋做的這么散呢?這個不是咱生信想做的散:問題實在太多,又不缺數(shù)據(jù),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都沒解決,哪有時間管人家的東西?。渴箘艃旱臎_就得了。至于即將畢業(yè),或者剛畢業(yè)的同行兄弟們,也別覺得沒肉吃了,大家就算這么裸奔,也遠沒有涵蓋生信所有的方向,并且一般一個小領域往少了說能容納10位學者不算擠,那咱這領域的規(guī)模擴大10倍也照樣容得下。所以咱在這兒說一句:歡迎加入圈地運動(要不改成“生信歡迎您”?)。

 

***************************************************************************

講完廢話講正事。話說八號晚上參會的學者們開了一個“青年沙龍”,形式很活潑,討論了各種問題,其中忘記誰提了個問題,大致就是怎么評價生物信息學者的水平。大家七嘴八舌說了半天,最后Shirley做總結,眾人一聽,有道理。所以回來之后Shirley就寫了篇博文《Levelsof Bioinformatics Research》,建議同行兄弟們讀讀,推薦指數(shù)五星。因為咱生信算是比較新的研究領域,又是交叉學科,一般來說正統(tǒng)搞計算的覺得你在方法上沒貢獻,搞生物的又覺得你其實也就是個修電腦的。話說到這,電話鈴兒響了,二樓打電話讓過去看一下電腦咋黑屏了。好嘛,蹬蹬蹬跑下樓,圍著電腦琢磨了半天,明白了:插頭沒插緊。擺平,回辦公室。因此交叉學科評價這是個問題,哪邊兒都不討好,給個醬油級的評價那已經(jīng)算是給面子了。所以同行評議才合理,好在咱生信現(xiàn)在人也不少,建立同行評議的機制并不困難。兄弟我寫博客屬于踩西瓜皮式的寫法,滑哪兒寫哪兒,這篇咱盡量忠于Shirley的原文,不改主要的觀點。

如何成為頂級的生物信息學家?看你的研究。所以Shirley將生物信息學研究(注意,不是生物信息學者本人)的水平劃分成五個層次。此外,Shirley不區(qū)分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和計算生物學(Computational biology),因此這兩個概念不做區(qū)分。在這里咱再重復一遍,生物信息學和計算生物學的區(qū)別,就是西紅柿炒蛋和蛋炒西紅柿的區(qū)別,您要覺得有區(qū)別,那看我嘴型:呵呵。

0 (Level 0):為建模、而建模(modeling for modeling’s sake。簡稱:渣級。Shirley在博客里提到說“如果你記得功夫熊貓”,問題是我沒記得這個,腦子里想的是《憨豆的黃金周》里那段nothing, nothing, nothing… 原博舉的例子是,之前有人問:現(xiàn)在數(shù)據(jù)這么多,能建模的東西一大把,那我們該干點啥呢?Shirley就問:你想解決啥問題?答:建模的問題。這就像我坐電梯看見認識的研究生,說小伙最近忙啥呢?答:做水稻呢。繼續(xù)問:具體研究的啥?不高興了,詫異:研究水稻??!然后給我解釋了半天中國要研究水稻的必要性。我兄弟我每天吃米飯還固定要研究水稻三遍呢。原文解釋,這個回答是OK的,如果科學家僅僅將自己當成數(shù)學家、統(tǒng)計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或者像我這樣用嘴巴研究水稻的吃貨,因為在這些學者各自的領域里,確實有許多好的理論建模問題。但如果這些學者是認真對待生物信息學的研究,這個回答不OK。許多0級生物信息學家們從來不讀或者不發(fā)表生物學期刊上的論文,也不參加生物學的會議,因此這個級別屬于“未入門級”。根據(jù)人以類聚,物以群分的原則,0級生物信息學家們通常只閱讀自己或者其他0級生物信息學家的論文,并且,并且引用也是自引或者被同級別的學者引用。因此這類研究就是浪費資源。

1級(Level 1):給數(shù)據(jù)、能分析。簡稱:菜鳥級。這類研究一般是分析自己或者合作者實驗室里未發(fā)表的數(shù)據(jù),并試圖獲得新的生物學發(fā)現(xiàn)。相比與0級,這已經(jīng)有很大的進步,并且是訓練生物信息學者最好的途徑之一??梢跃毩晫⒁延械纳镄畔W技術來做出真正生物學發(fā)現(xiàn)的技巧,學習更多的生信技術和生物學知識,可以啟發(fā)、衍生出2級和3級的好課題。評價1級科研的功底和水平要看數(shù)據(jù)有多復雜, 是否需要生信人員寫一些程序和算法(而不是只用他人的工具),生信分析在整個研究中的有重要性 (最重要的假設發(fā)現(xiàn)是不是由生物信息分析出來的,文章中生信圖表的個數(shù)),實驗與計算的結合程度 (實驗與計算 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不是高通量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完跟個生信分析就拉倒),以及研究中生物學的發(fā)現(xiàn)是不是真的有意思,等等。因此兄弟我的看法是,1級雖然是“入門級”,但非常非常重要,所有生信專業(yè)研究生的必經(jīng)之路,非生信領域的學者或學生,能達到1級中已可算是高手,進階到1級上那就是鳳毛麟角了。

2級(Level 2):想新招、玩數(shù)據(jù)。簡稱:肉鳥級。具有2級水準的生信研究有:1) 設計方法解決生物醫(yī)學相關大數(shù)據(jù)分析中普適、定量的問題。比如咱生信課本里經(jīng)典的用于雙序列比對的Smith-Waterman算法等等;2) 設計算法來分析新的高通量技術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例如華大基因設計的用于二代測序短讀段 (read) 映射到基因組上的SOAP系列工具,這就是典型的2級工作;3) 從各種公共數(shù)據(jù)中通過整合建立數(shù)據(jù)庫或數(shù)據(jù)資源。這個太多了,生信領域各種專業(yè)、精心注釋的數(shù)據(jù)庫,都屬于2級的研究。2級比1級高的地方,在于1級只能幫助一個實驗室或者固定的、極有限的合作者,而2級的工作則可以幫助數(shù)百甚至數(shù)千的生物學家。2級的工作不必須發(fā)表在頂級的期刊上,時間會證明一切,比如分子進化領域的經(jīng)典軟件MEGA,每年幾千的引用跟玩兒一樣。這些方法并不見得必須要非常新,利用已有的統(tǒng)計或者計算方法來解決新的生物學問題已經(jīng)足夠保證其新穎性,但必須盡可能保證用戶的友好性。開發(fā)者一般在發(fā)表之后還需要做非常非常多的工作,比如維護、升級,即使不在發(fā)表后續(xù)的論文。評價2級的生信研究工作不能數(shù)影響因子,但做的好卻比較容易被領域認可(例如,華大基因發(fā)表NCS對咱搞生信的來說未必認可,但人家的SOAP系列做的肯定是專業(yè)水準的)。此外,2級的研究要做的好,生物信息學者一般需要專注于自己特定的方向,從而能夠較好地了解領域內相關的、新的計算方法和實驗技術。總體來說,國內生信專業(yè)的博士畢業(yè),一般起碼要做出2級下水平的工作,總得有點兒新玩意兒,不然想畢業(yè)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對于非生信領域的學者,從1級進階到2級幾乎是不可能的,咱生信人的飯碗,不是想砸就能砸的了的。所以對于業(yè)余票友們來說,與其花精力試圖進階2級,還不如找專業(yè)學者合作更劃算。

3級(Level 3):玩數(shù)據(jù)、作發(fā)現(xiàn)。簡稱:頂級。3級的生信研究一般是整合公共的高通量數(shù)據(jù),利用相當精致的方法來做出生物學發(fā)現(xiàn)。因此這樣的工作一般是從數(shù)據(jù)開始,實驗驗證結束。這就需要生物信息學家具有非常扎實的生物學知識,并且能夠自己提出有意思的生物學問題。生物信息學家可以領導一個生物學的項目,并且實驗學的合作者能夠相信預測的正確性以及意義,并樂意開展實驗驗證。這個級別的研究一般都需要實驗驗證,不然頂級的期刊不收。對這類工作的評價,主要是看生物學的問題是否有意思,數(shù)據(jù)整合和分析是否有足夠的技巧和合理性,并且也可以根據(jù)雜志發(fā)表期刊的檔次(影響因子)來判斷。例如我在《環(huán)形RNA分子:論開掛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提到的工作,這是典型的3級研究。從2級進階到3級很困難,兄弟我目前正在努力中。

X級(Level X):玩科學、講政治。簡稱:神級。在這個級別,生物信息學家要在巨型項目產(chǎn)生的海量數(shù)據(jù)的整合和模擬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做這個級別工作的生物信息學家一般具有良好的1級和2級的研究記錄,并且在團隊研究中要具有非凡的領導才能。這些工作一般都發(fā)表在頂級的期刊,并且引用極好,在研究過程中要注意協(xié)調方方面面。盡管有時生信對于這些論文的發(fā)表是重要的,但往往數(shù)據(jù)本身可能比方法更重要。例如期刊判斷論文要依據(jù)其數(shù)據(jù)量的大小以及潛在的引用,而不是生信。此外,這類工作更多的是反映第一作者老板們的領導力以及在領域里的地位,而不是第一作者的技術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X級論文的第一作者們往往并不會得到足夠的認可。因此,這些工作中的一作在獨立研究之后,往往是必須建立科學的聲譽,并且與之前X級工作無關。學者參加一些X級的生信研究無可厚非,因為這些項目的成員一般在各自領域都是頂級學者。但如果學者只開展或者只發(fā)表X級的工作,那就表明該學者在政治方面的關注已經(jīng)超過科學了。兄弟我舉例:典型的X級生信研究工作如艾瑞克·蘭德 (Eric Lander) 領銜的人類基因組草圖的公布《Initial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the human genome》。艾瑞克是第一作者也是共同通訊作者,因為這篇論文主要是他寫的,所以數(shù)據(jù)也自然主要是他分析的。這篇論文影響深遠,最重要的就是基本確定了基因組學這類超級項目的研究范式以及論文的書寫格式,例如這類論文一般不帶后續(xù)的實驗驗證,所以也是有爭議。這也就是為什么國內老是講華大在灌水的原因,第一,華大顯然是在灌水;第二,這個灌水模式是老外發(fā)明的;第三,那你很容易就能明白,其實老外灌的更狠;第四,你老外自己定的游戲規(guī)則,你還玩不過華大,那你得懂“愿賭服輸”這個道理。

Shirley總結,對于生物信息學者來說,一般從1級的研究開始,學習基本的生信技術;等到計算和生物學知識掌握差不多之后,可以嘗試想2級和3級進階,并且有可能也參與X級的研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一般有成就的生物信息學家的研究會從1級做到X級,不會專注某一個級別(所以搞生信研究不能挑食)。也有許多生信學者包括Shirley本人也在開始做實驗并且產(chǎn)生實驗數(shù)據(jù),這樣實驗的內容要拿去跟實驗學家的工作去比,而計算部分則可按照上述五個類別來評價。因此,當您再讀基因組和生信的論文,可以帶著“這是什么水平的生信工作”這個問題來閱讀。嘗試客觀的評價生信工作,而不是數(shù)論文發(fā)表期刊的影響因子。

   注:本篇博文的觀點不代表本人觀點,但兄弟我對這些觀點表示無比的贊同。從1級到2級,對于生信專業(yè)的研究生和教師們來說不難,但2級到3級卻極其困難,對于和我年齡相當?shù)耐信笥褋碚f,要跨越這一步幾乎是難比登天。以及邁這個坎的,恭喜;如我般還在苦苦修煉的,也不必心急,武功練到境界了,破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同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4304-834869.html  此文來自科學網(wǎng)薛宇博客,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人類蛋白質組計劃:長風破浪在此時
下一篇:青年學者如何加強學術交流

56 陸澤櫞 劉全慧 孫根年 武夷山 周冰蕊 戴德昌 霍艾倫 陳亮 古槿 唐凌峰 史彭慧 蘇光松 雷栗 余黨會 黃永義 朱朝東 井曉陽 王健玲 沈律 孫學軍 王偉 彭真明 李萬峰 左永春 許培揚 朱高明 劉淼 胡傳圣 施郁 任磊 白樺 曹聰 錢磊 毛秀光 秦逸人 李天成 楊鵬程 強濤 趙鳳光 廖梓龍 張治華 鐘君 馬兆武 趙廣立 王苗 郭月 徐紅梅 武澤峰 魏玉保 fangfeng1979 biofans dachong99 eastHL2008 slytjiaofei doublehelix qingarmy

該博文允許注冊用戶評論 請點擊登錄 評論 (36 個評論)

[36]waveletT  2015-2-26 22:07
很好的博文!看來,這幾年一直穩(wěn)定的混在level 0一下。
博主回復(2015-2-27 13:40)加油,多和同行交流,可以提高的
[35]趙廣立  2014-12-15 01:32
薛兄,這篇文章要是編一編發(fā)到報上,署名寫你還是寫劉博士?
博主回復(2014-12-15 10:21)呃。。。得寫小樂吧,嘿嘿。
[34]葛瑛  2014-10-23 09:55
你這篇博客火了,shirley也被你捧火了(不過他們都不知道shirley是劉小樂 )。
微信朋友圈里好幾個微信平臺截取這篇文章推送,其中有個叫做"冷泉港實驗室"的,沒標出處,不厚道,我到這里來告狀
博主回復(2014-10-23 11:24)   ,Shirley是前輩高人已經(jīng)好多年了。謝謝哈~
[33]姜小煒  2014-10-19 02:57
這些都是很boring的東西。分子進化比較有意思。看你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vision。有一點說對了,對生物學問題沒有好的把握和vision,估計永遠只能在0-2之間徘徊了吧。
博主回復(2014-10-19 10:36)yep
[32]周洲  2014-10-18 09:22
謝謝!
[31]周洲  2014-10-17 19:06
從博文能感覺博主對本專業(yè)的專注和興趣,可以話,能否整理一點生信的教學講義,拉一下像我這樣的門外漢。
博主回復(2014-10-17 23:36)有的,比如北大開設的MOOC的公開課,講的就挺好
[30]陳新  2014-10-13 08:51
生物信息學是現(xiàn)代生物學研究的必需工具,不然那一大堆ATCG怎么看得過來?怎么知道是什么意思?但目前許多生物信息學的論文得到的結果都只是一種可能,一種推測,但許多結果在目前的實驗條件下又很難驗證,所以,搞生物信息學的如果稍有張揚,就很容易受到批評。
博主回復(2014-10-13 09:53)行家,贊!
hidden
[29]用戶名  2014-10-12 21:48
評論已經(jīng)被科學網(wǎng)刪除
[28]解鴻波  2014-10-12 20:30
生信,哎。。。
生信的文章很容易灌水的
另外,去年的諾獎(化學),生信的概念出來之前人家就開始研究了,那三位說是搞量子化學的更靠譜些,別沾點計算就說是生信
博主回復(2014-10-12 22:26)這幾年也沒那么容易了,稍微好一點的雜志都會讓你做實驗。叫量子化學是不可能的,因為其中一位說他沒學過化學。
[27]cy13762633948  2014-10-12 17:51
咱們地信不知道可否有比較性
博主回復(2014-10-12 17:56)基本算法有類似的吧?我父親專業(yè)后在測繪行業(yè),就是搞地信的,大概知道一點兒,要利用航拍的照片建模,類似的工作咱生信也有,比如利用測序的數(shù)據(jù)來建?;蚪M的三級結構。
[26]dachong99  2014-10-12 16:51
科普好文,總算了解了點生信了。
博主回復(2014-10-12 17:59)   ,謝謝!
[25]黃俊  2014-10-12 16:45
這個入門比較難吧?軟件包很多啊
博主回復(2014-10-12 17:58)嗯,入門相當之難。咱生信的特點就是入門難,軟件包多沒有關系,一般常用的也就是課本里能提到的那幾個,剩下的一般用到的時候看看說明就可以了。不是軟件的問題,而是思維理念的問題,建模型是必須的。難其實也難得有限,反正讀博士要五年,三年打基礎,剩下兩年足夠出成果了。
[24]youhoen  2014-10-12 14:42
放眼世界啊。
先做專家,
再做頂級。
中國特色。。。
。
博主回復(2014-10-12 16:31)可以理解吧,從嚴要求也不見得是壞事,偶爾做做頂級的工作也不是壞事。
[23]胡傳圣  2014-10-12 14:40
薛老師,一級怎么升二級?
博主回復(2014-10-12 16:26)兩個辦法,偏實驗背景的話,要想辦法找到重要的生物學問題,然后得有能力將生物學問題轉化成算法問題,這樣如果編程能力強,你可以自己找盡量簡單的算法解決,如果編程能力弱,與計算機背景的學者或學生合作是必須的。偏計算背景的話,要想辦法搞清楚從生物學問題轉化而來的算法問題,并且對生物學問題本身要有稍微的了解。如果對生物學理解的深,可以自己做,如果理解的不夠深,還是需要合作??傊褪菬o論如何你得弄出個新玩意兒。
[22]胡榮桂  2014-10-12 13:51
好歹您們能夠整出個級別來。
我曾經(jīng)聽說某大學要把生物信息和地理信息兩學科合并成信息學院,理由都是搞信息的。當時很為那些搞生物信息的兄弟們擔心,不知道他們該怎么頂住那么多領導和專家的要把他們與地信合并激情和責任感。
博主回復(2014-10-12 14:00)無可無不可吧,劃學院的是學校,搞研究的是學者,不管怎么劃,該干啥還不是照樣干啥?生信發(fā)展快啊,所以大家都想搶,誰搶到算誰的。咱被搶的笑而不語嘍。
[21]doublehelix  2014-10-12 13:13
寫的相當好啊,我本科做了好久實驗都沒發(fā)文章又用生物信息的方法很快搞了一個SCI,覺得自己勉強算一級,現(xiàn)在跑到美國想從wet轉到dry,正在猶豫是加純干的實驗室還是干濕結合的實驗室,純干的那個實驗室自己編程和數(shù)學都太挫估計估計長期時間我都沒什么用老板也不喜歡,干濕結合的實驗室可以邊做實驗邊學生信,老板也喜歡,就是老板偏濕不太懂生信,恐怕要自己多研究。
博主回復(2014-10-12 13:54)建議干濕結合。美國好的地方就在于如果是專家,一般在自己領域里內功修煉的都不錯,所以比如生信如果覺得難,可以參加生信的會議,或者找其他人合作。走干濕結合的路有好多種,正兒八經(jīng)搞生信的一般是計算做完了之后找其他人合作做實驗驗證,反之亦然,都可以。并且你有生物學背景,同樣的問題你的生物學方面就要比搞生信的理解深刻,這樣的意思是,你的方法就可以簡單。比如最早期搞基因芯片分析的工作,那些統(tǒng)計方法高年級本科生都會用的。研究最重要的還是得新。加油!
[20]蔣彬  2014-10-12 12:35
這個也能置頂???編輯室怎么審的???
博主回復(2014-10-12 13:57)別介,你們西北農林還招了我一個朋友去搞生信呢。咱同城的華農,都成立學院專門搞生信。農口搞生信的現(xiàn)在在領域里也算是比較大的一個方向。
[19]張長青  2014-10-12 12:16
問題:生物信息學學者水平難評價
算法:你的劃分框架
結果:多數(shù)人支持了,也有個別例外.
鑒于該工作顯著地推進了上述問題的解決,建議在生物信息學刊物上"發(fā)表".
博主回復(2014-10-12 13:40)   ,發(fā)在生信的刊物上的點擊率沒有科學網(wǎng)的高。
[18]左永春  2014-10-12 12:05
如果要想在生物學領域立足,我認為必須要達到3級Level 3,不認你就是在做“金馬桶”,可遠觀而不可近瞧。
要想晉級到等級3,生物學儲備那是必須的,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適當參加一些發(fā)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或癌癥生物學會議,這樣才會找到系統(tǒng)的生物學問題,加上自己已有的方法學的基礎,相信會有大幅度提高,至于能不能晉級,那要看沉淀的知識多少了!
多跟實驗專家交流或許更有必要
博主回復(2014-10-12 13:39)話不能這么說,生信課本里只有2級的工作,基本上是不可能有3級和X級的內容。因為對于3級的工作,即使是生信領域的人,一般也只能根據(jù)影響因子判斷,而且要寫到課本里怎么講呢?本科生又搞不清楚NCS有多牛,去年唯一一個生信的諾獎,還真寫不到生信的課本里,太難,給化學的學生可能能夠講清楚,生物背景的學生不大可能聽明白,而且生信的教師能把結構生信講出花兒來的,基本上沒有。所以對于領域發(fā)展來說,2級是必須的,內功得練啊。3級是做給其他領域看的,主要就是做個示范。
[17]黃健  2014-10-12 11:29
看了評論怎么覺得對生物信息學意見大的人不少啊
博主回復(2014-10-12 13:32)正常正常,這不能怨其他領域不識貨,還得從咱自己身上找原因,內功要苦練,外功也少不了。
[16]王健玲  2014-10-12 09:23
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生物信息學與系統(tǒng)生物學
[15]王健玲  2014-10-12 09:22
薛老師總結到位也很及時!
博主回復(2014-10-12 12:05)   ,謝謝!
[14]zxqmcgrady  2014-10-12 08:49
你自己是哪個level?
博主回復(2014-10-12 12:04)穩(wěn)居2級中,有過2級上,正在努力追求3級下。
[13]閔應驊  2014-10-12 08:47
生物信息學,外行人看不在于怎么評價水平,而在于解決什么理論問題或者實際問題。不要變成相聲里唱歌,既不是好相聲,也不是好歌手,瞎玩!
博主回復(2014-10-12 12:03)嘿嘿,前輩,有的,比如,去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獎的就是生信。生信能發(fā)展的快,就是因為能解決問題,您琢磨著一個灌水的領域能生存的下去?相聲里唱歌很重要,因為相聲講究,說學斗唱,這個唱功是基本功。
[12]ShowAttitude  2014-10-12 02:28
國內的會議,學術交流為其次,熟悉人脈才是大多數(shù)參會人員的主要目的,估計博主也是這個目的吧
博主回復(2014-10-12 12:01)人脈很重要,可是科學不是個人脈的事情;大家關系再好,對你的評價也要基于你的工作,而不可能看你長的帥就對你評價的高。因為你長得帥沒準別人也會嫉妒,對吧?各方面因素都有,因為第一,別人跟你不熟,不大可能說實話;第二,旁觀者清,很多問題身在其中自己未必想的明白,沒準兒別人一句話就讓你明白了;第三,破關不易,所以我得聽聽實話。所以人脈和交流其實是一回事。
[11]ShowAttitude  2014-10-12 02:26
生物信息學不能說沒有作用,但卻是只能是生物學的輔助。這個大領域里面的渾水太多,灌水泛濫成災。
博主回復(2014-10-12 11:56)都一樣的,不是只有生信這個領域才有。但好工作就是好工作,并且基數(shù)得足夠大,沒有一幫人當分母,哪能襯托出分子?當分子我高興,問題是當分母的時候我也得能接受不是?

另外,您對生信的了解算是十年前主流的看法了。問題是這十年中國有多大的變化?所以生信發(fā)展的快其實不算什么。在美國,哭著、喊著、求著生物信息學家合作的大有人在,別著急,這股風就快吹到國內了。
[10]邢毅  2014-10-12 01:04
8樓是從上個世紀穿越過來的吧?
博主回復(2014-10-12 11:44)   ,師兄您也是上世紀出生的好吧。不過話說回來咱這領域發(fā)展的太快了,一幫老古董們莫不清楚狀況也可以理解。十年前中國發(fā)表JBC都樂的發(fā)瘋,十年后一堆人都開始天天想炸藥獎了。中國在發(fā)展。
[9]oceanwind  2014-10-12 00:33
感謝龍五哥請大家喝茶!
博主回復(2014-10-12 11:41)   ,應該的哈~
[8]潘學峰  2014-10-12 00:12
生物信息學不可能取代了實驗科學,生物信息學只能是輔助性的分子生物學邊緣分枝,這在20年內不會改變。
博主回復(2014-10-12 11:42)哦,兄弟我還有30年才退休,所以20年內不會改變沒有關系,我退休的時候改變也可以接受的。不著急。
[7]古槿  2014-10-11 23:51
想做到3太難了,需要有資源啊,小青椒只能考1、2過活
博主回復(2014-10-12 11:49)兄弟,有錢,有有錢的玩法,沒錢,有沒錢的玩法。有空你可以問問你你們清華那位做自噬的,他回來的時候就沒錢,還不照樣做的好?科學不是錢的問題,雖然錢能解決很多問題;可當錢能解決很多問題的時候,人的思維就不能解決很多問題了;人的思維不解決問題的時候,你覺得還能有啥東西?所以有錢也有有錢的難處,有錢還能玩新的東西,這個并不比沒錢能玩新東西容易。
[6]qpxl1515  2014-10-11 23:20
問題的問題
博主回復(2014-10-12 11:49)  
[5]劉慧泉  2014-10-11 23:18
看來我是菜鳥級的了
博主回復(2014-10-12 11:49)加油!
[4]fangfeng1979  2014-10-11 22:44
雞湯=雞汁+水+調料。
博主回復(2014-10-12 11:41)正常。大浪淘沙嘛,基數(shù)夠大,出來的金子就多。
[3]fisher007  2014-10-11 22:41
信息生物學,垃圾大集合,遠看光鮮,近看惡臭。
博主回復(2014-10-12 11:40)呵呵,正常,大家都是從不入門級別過來的,沒有哪個是上來就做頂級的工作,所以產(chǎn)生些垃圾可以理解。這不是生信特有的問題,哪個領域都一樣。并且很多當時看起來是頂級的工作,事后來看其實也可能是垃圾,比如小日本那個干細胞撤稿的工作,看清楚,這垃圾可不是咱生信制造的。
[2]戴德昌  2014-10-11 22:40
一場新的科學忽悠,在中華大地快速展開  
博主回復(2014-10-12 11:34)激光你照照鏡子吧,你自己就一忽悠。
[1]高建召  2014-10-11 19:39
這幾個層次的劃分,為我們今后閱讀文獻,尋找問題,提供了指導性意見. 贊~
博主回復(2014-10-12 11:35)嗯,Shirley的總結還是挺到位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