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狗剩爹 近一年以來,我似乎不自覺地放緩了生活的節(jié)奏,由于整個人被朝九晚七的工作斫喪得七零八落,生活早已失卻了往日的完整性和一體感。不僅如此,一種巨大的無意義感經常向我襲來:如果生活只能圍繞著工作轉,而工作圍繞著賺錢轉,賺錢又圍繞著效率轉,我們好不容易來地球一趟的生命意義又在哪里? 幾周前,我收到了朋友寄來的《慢生活慢美好》一書,看到書名便覺這似為我這等“懶人”量身打造的書。拆開包裝,將此書捧在手上查看,“綠色家園”主題的封面忽然將一股安詳悠然之感吹進我的心田。 此書作者辻信一是日本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學者,他長期以來一直倡導“慢生活”,并親自成立“懶人俱樂部”來守護一種慵懶的生活方式,可以說他就是一個慢哲學的身體力行者。此書以有趣的口吻和警覺的批判精神反思了以“快”為象征的現(xiàn)代文化以及現(xiàn)代社會給人類生活與環(huán)境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梢哉f,它是一本從發(fā)展速度、生活節(jié)奏的角度出發(fā),從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來反思現(xiàn)代性的佳作。 辻信一認為現(xiàn)代社會所展現(xiàn)的巨大危機,包括環(huán)境危機、貪得無厭的權利欲和物欲、倫理的墮落、犯罪的增加、心理疾病等等,無不與“快”有關。無論是對經濟發(fā)展,還是對科技進步,或是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解決,人們的期待都是希望其越來越“快”,越來越有效率,越來越直奔目標??膳c此同時,現(xiàn)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卻把人們生活當中本俱的意義感、和諧感以及生命的質量給甩開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迷失,開始墮落,人類的幸福感降至一個非常低的程度。就像我一個朋友所說的:“高鐵提速了,坐在高鐵上的人就幸福了嗎?” 正因為看到積重難返的問題,辻信一才用其釜底抽薪的智慧提出一整套“慢哲學”。首先他呼吁要看到慢的價值和合理性。生活本身就應該是慢的,而慢才是剛剛好的節(jié)律與速度。盡管社會節(jié)奏加快了,可人心的速率卻無法隨其一同提快,因此“快”注定是不可持續(xù)的,是違背我們的本性和大自然的法則的。 他耐心地考察了與那個“天經地義”的“泰坦尼克號巨輪”所不同的另一種經濟,另一種技術,另一種科學,另一種用餐態(tài)度,另一種時間,另一種美,另一種的身體,以及另一種愛的方式。這些另一種,就是“慢”。慢是一種哲學,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是一種古老的智慧,是一種自然的法則,也是一種力量。 不如來想象一下慢生活吧。慢悠悠地走,慢到可以聞到路邊的花香,放慢生活的速度,這樣我們就可以重新感受到那些被遺忘了的身體感覺吧。還可以跟孩子們玩一玩。也可以忘記那些填滿效率手冊的計劃表,轉而去享受與你愛的人共處的時間。放棄那些急急火火吞下的快餐,可以慢慢的享受自己種、燒和盛的食物。辻信一讓我們想象一下,每天拿出些時間,安詳?shù)刈陟o謐里的自己。 在閱讀此書的間隙,筆者恰好有幸在一處幽靜的山谷中參加了十日禪修的課程。在這段前所未有的閉關時日中,我們停下了手中的一切事務,慢悠悠地打坐、吃飯、聽講、感受自己的呼吸以及身上細微的感受。因為停頓,我們有了思考人生的機會,因為慢,我們體驗到了當下的美好和力量。就比如說慢食,在那慢慢的咀嚼而非狼吞虎咽中,即使是粗茶淡飯也透露出它們本真的美味來,充分感覺著舌頭、牙床、牙齒、嘴唇與食物的接觸,我們的心變得如此安詳,很容易感受到快樂。 有人教導:“慢慢來,這樣比較快”,可如果“慢”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快”,“慢”就變成了工具。那么,生活的“當下性”,它的質量就又有可能被我們再一次犧牲掉了。因此這種論調仍然是頗為功利的,是對生活的實質領悟并不透徹的想法。辻信一洞見到“Slow is Beautiful”的真理,與“Less is More”匹配,慢少精或斷舎離的生活有另一番美妙的滋味。但若被速度所奴役,被貪婪所奴役,被慣性所奴役,被瘋狂的競爭、拜金主義和你追我趕的觀念所奴役,人類便遺忘了生存在何處才能“Beautiful”。 辻信一深感現(xiàn)代高速社會給人們內心帶來的焦躁和壓力,他的“懶人俱樂部”不僅推薦懶散的生活方式,也提倡諸如怠惰思想、玩樂思想、休息思想以及晃來晃去主義等觀念武器,以此可以對抗被加速度不斷剝蝕的美好。當然這種極具幽默感的反叛并不肇始于他,古往今來的許多大哲學家都推崇閑散、適度休息與玩耍的生活。比如亞里士多德就曾說,哲學起源于閑暇。如果沒有懶散、休息、玩耍、閑逛,人類的創(chuàng)作靈感都從哪里來呢?辻信一也援引了羅素,這位英國哲學家曾著有《悠閑頌》,他將“工作或勞動本身就是了不起的”的信念視為是危害社會的。就連上帝在創(chuàng)世六天之后也要休息一天,更何況是人?。?/p> 辻信一質疑那種把所有事都歸入“目的與手段”的做法,凡所有事但凡無法歸入這兩者的關聯(lián)之中,便被視為無用、徒勞、效率低下。就好像中國式家長禁止孩子看小說、看藝術作品,凡是與高考無關的,都是無用的、沒出息的干活。這樣的功利主義教育往往導致孩子的厭學,在進入大學校門后他們逐漸遠離閱讀和思考,開始拼命的玩樂,并迷失很長時間。 在自然界的種種制約中,遵循“剛剛好”這條文化準則生活——對人類來說,這才是幸福的基石。因而他推崇以三趾樹懶為象征的低能耗、循環(huán)型、共生、和平的慢節(jié)奏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讓我聯(lián)想到我在師大念書時,曾接觸過的田松教授他那反科學主義和工業(yè)主義的調調,他曾這樣向世人們宣揚這種慢一點的哲學:讓我們停下來,唱一支歌吧。作為一個試圖在慢生活和高效率之間保持平衡(實乃苦苦掙扎)的自然無為論者,我真希望這首“慢生活慢美好”的歌曲被經久傳誦。 福!利!時!間! 獲取方法:本次活動將在書叔小助理的個人微信朋友圈進行。添加小助理為微信好友時請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