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合作用 葉是植物體制造營養(yǎng)、吸收及蒸發(fā)水分的場所。綠色植物的葉,借著光能進行「光合作用」;白天,經(jīng)由葉面氣孔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來的水分,在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內(nèi),合成葡萄糖(碳水化合物),供給植物營養(yǎng)和生長必需的能量;同時釋出氧氣,更新動物所呼吸的空氣。 此過程可簡列如下: 光能、CO2、H2O?!~綠體→C6H12O6(醣類)→動物、真菌、細菌 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除了供應(yīng)原來細胞的生長代謝外,大多暫時貯存在葉內(nèi)(白天),夜間才經(jīng)由韌皮的篩管(或篩細胞)輸送到枝、干、根、花、果實各部分,以供該處生長及貯存之需。 「光合作用」是生產(chǎn),而「呼吸作用」則是消耗。植物維持生命所需的能源,系由「呼吸作用」產(chǎn)生,它利用空氣中的氧,使葡萄糖等有機質(zhì)(如碳水化合物)完全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CO2和H2O),并釋出貯存的化學(xué)能。這些被釋出的化學(xué)能可用來'做工'──例如使植物生長,把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葡萄糖聚合成淀粉,這種多醣類就是植物體的貯存能源。一般人都認為樹木的呼吸作用,完全只在葉部進行,其實根、樹干、枝葉的表面,也有少量的氣孔或皮孔,可進行氣體的交換,供應(yīng)該處細胞呼吸所需之氧氣。 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剛好是完全相反的作用,植物體的活細胞,不分白天、晚上都不斷地進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過程,亦可簡列如下: 根部因在地面以下,不受陽光影響,所以不論白天黑夜都只行呼吸作用──吸氧,吐出二氧化碳,容易形成碳酸,使盆土酸化。氧氣會促使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機質(zhì)。形成無機鹽供根部吸收。因此,保持盆土內(nèi)空氣流暢,對盆樹根部的發(fā)育、吸收力及整體樹勢活力影響甚大。這是因為根部的吸收力與換氣性及葉在「光合作用」的速度正比。因此,盆面松土工作及采用粒土種植非常重要。葉在白天因「光合作用」旺盛,吸取二氧化碳吐出氧;夜間則因光合作用停止,而只有「呼吸作用」,吸氧吐出二氧化碳。 闊葉樹的葉片薄而寬大,所以水分蒸發(fā)速度較針葉樹為快,而一般蒸發(fā)也會因空氣溫度變化而異??諝飧稍?、溫度高時蒸發(fā)快,空氣潮濕、溫度低時則蒸較慢。這種「蒸散作用」主要系透過葉的氣孔進行,少部分則經(jīng)由葉表之角皮層散失。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具備從葉面吸收水分及礦物質(zhì)(無機鹽)的特性。葉面的水分吸收能力,通常針葉樹比闊葉樹強。葉所吸收的水分即使不足以供給生長,也可維持樹最低的生命存活機能。針葉樹遇到腐敗、改植,或根部重大損傷時,就必須作葉面噴霧水作業(yè),理由是針葉樹從葉面吸收水分的能力強,葉面噴霧水可供針葉樹吸收水分;而對闊葉樹而言,則有抑制水分從葉面蒸發(fā)的功效,闊葉樹落葉改植時就不必噴霧水。 |
|
來自: 東方竹馬 > 《花鳥蟲魚休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