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走在外灘上,朋友對攝影也很感興趣,見我拿了一臺D810,打算拿著拍兩張,并且告訴我他希望拍出的感覺,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總之就是各種高大上啦。這么好的相機,肯定沒問題吧? 我沒吱聲,默默地把相機遞給他:你先拍試試看。他拿起相機一陣咔嚓。按下快門回放的時候,他一臉懊惱。他拍出來,是這樣的: .....為什么畫質(zhì)這么渣!還有,放大照片畫面上那些雜點是什么鬼。 ▲100放大后截圖 你說的這個“什么鬼”叫作噪點。如果把感光度、也就是ISO調(diào)太高的話照片就會產(chǎn)生噪點。你剛才把感光度調(diào)到了6400,照片上滿滿都是噪點,畫質(zhì)能不渣嘛? 那該怎么辦? 放心,噪點這種東西,如果前期沒有控制好,后期也能作一些降噪處理。來來來,打開Lightroom,分分鐘教你降噪。 找到【修改圖片】——【細節(jié)】這一欄,其中“減少雜色”這一塊即為降噪處理?!懊髁炼取睌?shù)值越高,降噪強度越大。下面的“顏色”數(shù)值代表減少顏色噪點強度。 ▲降噪對比 小伙伴看完后自然是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還能這么整!那以后直接降噪就可以。。。 還沒等他說完,我馬上把話接過來:雖然噪點是沒了,但是畫面是不是更模糊了?感光度提高,犧牲的是畫質(zhì),如果在拍攝時不考慮感光度的數(shù)值,導(dǎo)致感光度太高的話,對畫質(zhì)的損失是巨大的,這在后期也是無法挽回的! 怎么辦?是時候取出我背了幾個小時的神器——三腳架了。在前期拍攝過程中就解決噪點問題,才是關(guān)鍵。 在我們?nèi)粘E臄z中,尤其是風(fēng)光攝影,一支靠譜的三腳架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在晚上這種光線十分微弱的情況下。先別嫌它重,它對畫面的改善往往是非常大的,很多你可以用較低的感光度比如ISO100、200來進行拍攝,來保證照片的質(zhì)量。 OK,現(xiàn)在上腳架,調(diào)整好參數(shù),按下快門后的照片,是這樣的: ▲使用三腳架拍攝后 ▲100%放大截圖
后期降噪雖然能減弱噪點,但對畫質(zhì)的損失是永遠存在的,所以不要把“降噪”當(dāng)做解決任何問題的王牌,他只是我們?yōu)榱搜a救畫面的最后一個選擇。 如果有什么問題能夠在前期的拍攝過程中避免,那么我們前期一定要盡量解決。不光光是噪點,很多問題同樣如此。各方面的細節(jié)都處理到位了,照片的質(zhì)量自然會提升一個檔次。當(dāng)然我們需要學(xué)習(xí)的,還有很多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