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軍休中心
作者:軍休中心
點擊次數(shù):326
發(fā)布日期:2015-5-4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怎樣才能不斷吸收知識的力量呢?答案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因為“歷史使人聰明;詩歌使人機智;數(shù)學(xué)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正經(jīng);邏輯與修辭使人能言善辯”。下面,筆者就如何讀書淺顯地談?wù)勛约嚎捶ǎ?/span>
讀書要細(xì)心揣摩。袁枚在“讀書作文之法”上曾說過,教人讀書,不但要“破其卷”,更要“取其神”。何謂“破卷取神”?他說,蠶吃桑葉吐絲,蜂采花釀蜜,人吃飯長精神,這才叫“取神”。如果食桑吐桑、采花釀花、吃飯不能消化,讀書再多又有何用?荀子也說:“誦數(shù)以貫之,思索以通之。”三國時董迂有句名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宋代大文豪蘇軾則認(rèn)為:“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如。”一語以蔽之,博覽群書固然重要,但關(guān)鍵在于是否能夠細(xì)心揣摩、“消化吸收”。
讀書要學(xué)以致用。古人曾用“百無一用是書生”來形容“讀死書,死讀書”的人。有的人十年寒窗讀的書不能說不多,但為什么會成為“書呆子”呢?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張潮曾經(jīng)說過“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這也印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和“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讀書要能讀無字之書。張潮說:“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又說“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這種“無字之書”,照今天我們通俗的說法,即閱讀社會、人生、自然的這部大書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對于讀書的感受,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在此拋磚引玉,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多讀書,讀好書,不斷積蓄 “知識的力量”,用知識創(chuàng)造財富,用智慧改變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