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浙贛省
1932年11月19日,根據(jù)臨時中央政府的決定,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易名為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1932年底,機關由橫峰縣葛源村遷址橫峰縣楓林村。閩浙贛省東至大海,西臨鄱湖,南達武夷,北抵黃山,擁有一萬五千平方公里土地和百余萬人口。19
33年3月18日至23日,閩浙贛省第二次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在橫峰葛源召開,方志敏繼續(xù)當選為主席,汪金祥、余金德當選為副主席(后增加徐大妹為副主席),執(zhí)委51名,候補執(zhí)委5名。1934年1月,閩浙贛省被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授予“蘇維埃模范省”,這是當時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省。
閩浙贛省所轄縣:
1932年11月轄(11縣):橫峰、弋陽、德興、上饒、貴溪、余江、余干、萬年、樂平、湖口、彭澤
1933年2月轄(12縣):橫峰、弋陽、德興、上饒、貴溪、余江、萬年、樂平、湖口、彭澤、婺源、資溪
1933年5月轄(11縣):橫峰、弋陽、德興、上饒、貴溪、余江、萬年、樂平、湖口、彭澤、婺源
1933年10月轄(12縣):橫峰、弋陽、德興、上饒、貴溪、余江、萬年、樂平、湖口、彭澤、婺源、懷玉
1933年11月轄(12縣):橫峰、弋陽、德興、上饒、貴溪、余江、萬年、樂平、湖口、彭澤、化婺德、懷玉
1933年12月轄(13縣):橫峰、弋陽、德興、上饒、貴溪、余江、萬年、樂平、湖口、彭澤、化婺德、玉山、懷玉
1934年5月轄(14縣):橫峰、弋陽、德興、上饒、貴溪、余江、萬年、樂平、湖口、彭澤、化婺德、玉山、浮樂婺、懷玉
1934年6月轄(15縣):橫峰、弋陽、德興、上饒、貴溪、余江、萬年、樂平、湖口、彭澤、化婺德、玉山、浮樂婺、懷玉、鄱陽
1934年10月轄(14縣):橫峰、弋陽、德興、貴溪、余江、萬年、樂平、湖口、彭澤、化婺德、玉山、浮樂婺、懷玉、鄱陽
1934年11月轄(11縣):橫峰、弋陽、德興、樂平、彭澤、化婺德、玉山、浮樂婺、貴余萬、懷玉、鄱陽
1934年12月轄(8縣):橫峰、弋陽、德興、樂平、彭澤、化婺德、貴余萬、鄱陽
1935年1月轄(7縣):橫峰、弋陽、德興、樂平、彭澤、化婺德、貴余萬
1935年2月轄(6縣):弋陽、德興、樂平、彭澤、化婺德、貴余萬
1935年4月轄(5縣):弋陽、德興、樂平、彭澤、貴余萬
1935年5月轄(3縣):德興、彭澤
1935年11月轄(0縣)
中共閩浙贛省委
中共閩浙贛省委是在中共贛東北省委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32年11月,經(jīng)黨中央批準,將贛東北省易名為閩浙贛省。閩浙贛省委于1932年底遷至楓林村,1934年10月,省委撤離楓林村流動在橫峰的槎源塢,德興廣才山和鄣公山區(qū)。歷任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有萬永誠、曾洪易、方志敏、關英。
1947年9月,中共閩浙贛區(qū)黨委改用閩浙贛省委稱謂,曾鏡冰任書記,左豐美、王一平、黃國璋、陳貴芳、阮英平、龍躍為常委,委員還有蘇華(女)、王文波、莊征、黃扆禹,候補委員為李鐵、孟起、劉潤世、沈崇文。1949年8月,閩浙贛省委停止工作。
閩浙贛省軍區(qū)
1932年11月,贛東北省革命軍事委員會改為閩浙贛省軍區(qū)總指揮部,習慣上稱省軍區(qū)司令部。先后任省軍區(qū)司令員的有唐在剛、方志敏,政委有曾洪易、方志敏,政治部主任有聶洪鈞等,參謀長鄒琦、栗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