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學【七大法則】 法則一逆向推演,找出失敗關鍵 大部分人面臨失敗時會問“為什么”,但光這樣還不夠。在村洋太郎的思維里,失敗可拆解為要因、關鍵與結果三部分,逆向探究隱藏在背后的要因與關鍵,是踏入失敗學必修的第一課。 舉個例子,業(yè)績欠佳的業(yè)務員小王發(fā)現(xiàn),在他過去的銷售經(jīng)驗當中,成交者都是低價車款,因此一開始他將業(yè)績不佳歸咎于“經(jīng)濟景氣不好”或“現(xiàn)在負責的車種不好賣”(嘗試了解失敗的原因)。然而,在相同的狀況之下,老李業(yè)績卻紅線飄飄,小王因此推敲,或許問題出在銷售方式有差異(進一步找出可能的“關鍵”)。他回想自己的銷售失敗案例,總結出所謂的“銷售方式不同”造成車子賣不出去,其實是因為他篤信“低價策略”的緣故(這個才是真正的“關鍵”)。 總結了自己的銷售失敗案例,小王也終于明白了,死抱著單一銷售策略是行不通的。 法則二1件重大失敗,有300個微小征兆 法則三三不管地帶是失敗溫床 不論是產(chǎn)品技術或企業(yè)組織,生命周期都可區(qū)分為萌芽期、發(fā)展期、成熟期與衰退期,村洋太郎特別強調,成熟期是最容易蘊藏失敗種子的階段,絕對不能輕忽成熟期或利潤高峰期出現(xiàn)的“質變”。 這是因為在成熟階段,員工已不了解原始規(guī)范的意涵,而只會依循制式手冊行動。此外,從組織面來說,成熟期也是各部門最容易產(chǎn)生“間隙”(三不管地帶)的階段。 法則四錯誤示范和正確示范一樣重要 法則五牢記暗號,重視直覺 所謂暗號,是指各行各業(yè)做事之前一定得想到的“下意識著眼點”,這些著眼點或許一開始只靠口耳相傳,但若想降低失敗機率,最好把暗號轉化成為數(shù)據(jù)、文字、圖像等“形式暗號”,像咒語般默記于心,未來若發(fā)生異常狀況,就很容易透過暗號先有所感,并找出究竟是哪兒出了問題。 法則六找出代表性案例,將失敗過程知識化 法則七估計失敗結果,選擇處理方案:逃生和抵消結果,只有完全抵消結果才能再贏。 羅明在研究成功學的同時注意失敗學的研究,在研究日本失敗學的基礎上提出中國失敗學的概念,并且奠定了中國失敗學的研究之路。
|
|
來自: 昵稱2579572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