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西晉
懷帝 司馬熾 (284——313)
西晉王朝存世僅52年,出了四個皇帝。司馬熾是第三任,在位六年。他的皇帝生涯,有一個糊糊涂涂的開頭,窩窩囊囊的過程,凄凄慘慘的結(jié)局。
(一)亂中出頭
司馬熾的父親,是晉武帝司馬炎。這位結(jié)束了三國分裂局面、一統(tǒng)華夏的開國之君,晚年最大的愛好是收藏美女,后宮佳麗將近萬人。這讓他很是為難,摟著妖艷的,忘不了端莊的;擁著溫柔的,舍不得潑辣的。能征服天下又能征服女人的他,干脆聽天由命,坐在羊車上在宮中瞎溜跶,羊兒在哪個美眉的閨房前停下,他就在哪里吃喝過夜。
時間不長,宮中的粉黛們琢磨出了門道:要想打動皇帝的心,必先打動羊兒的胃。她們紛紛在自己的門前插滿羊兒愛啃的竹葉,在通往自家的路上灑上羊兒愛添的鹽汁,好讓饞嘴的羊兒把偷腥的皇帝送到自己的面前。這哪里是在勾引皇帝,分明是在勾引畜牲。
宮中有個叫王嬡姬的,來路不明,但極有可能放過羊,熟知羊的秉性,幾次三番讓這畜牲把司馬炎拉到自己的石榴裙下。后來,這個女子為49歲的司馬炎生下了第25個兒子——司馬熾。此女福薄,年紀(jì)輕輕就去世了,沒能活著看到兒子登基的那一天。司馬熾倒挺孝順,即位后就追尊死去多年的母親為皇太后,讓她在陰間也能享受到在人間的榮耀。
對這個老生子司馬熾,司馬炎打心底鐘愛,時常帶著他坐著羊車滿世界顯擺,既是夸耀幼子,也是表揚自己:瞧,俺都土埋半截了,又咕搗出一個來!此后,司馬炎更加勤奮,加倍努力,又生了一個,可惜早夭,以后再無收獲,讓成千上萬的美女們心存怨恨,遺憾“空懷”。
司馬熾生得正是時候:天下統(tǒng)一,國泰民安,皇帝奢侈,大臣擺闊。太尉何曾,日食萬錢,猶言無下箸處,就是每天的伙食費花了上萬,還抱怨沒啥可吃的;尚書任凱更是夸張,一頓飯錢就值上萬,也不怕?lián)沃4蟪既绱?,皇家的揮霍就難以想象了,可以這么說,司馬熾的童年是奢華的,也是幸福的。
太康十年(289)十一月,司馬炎病危。垂死的皇帝,依依割舍不下六歲的司馬熾,封他為豫章王。第二年四月間,懷著對江山的眷戀、對美女的不舍、對兒子的關(guān)愛,司馬炎,崩了。
爹沒了,皇位不能空著,司馬熾的傻二哥司馬衷接了班,史稱晉惠帝。
此時,皇位對司馬熾來說,既不可望,亦不可及,壓根就甭想,想也白搭。因為怎么算都輪不到他的頭上。
如果司馬衷死了,按照“父死子繼”的傳統(tǒng),他的兒子司馬遹當(dāng)仁不讓,繼承大統(tǒng),然后再傳給自己的后代;假如司馬衷還活著,但他的子孫卻已死絕,也輪不到司馬熾。本著“兄終弟及”的慣例,絕了后的司馬衷,可以將皇位傳給弟弟中的一個。在26個兄弟當(dāng)中,司馬熾排行倒數(shù)第二,等輪到他時,恐怕得在棺材里舉行登基大典了。
然而,歷史事實是,惠帝司馬衷前腳剛一咽氣,司馬熾后腳就登基坐殿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兩個字:內(nèi)亂。
司馬衷是歷史上有名的“潮巴”皇帝,智力低下,無力治國。有人惦記他手中的權(quán)力,試圖移花接木,替他打理天下;有人眼熱他的位置,極想取而代之。野心家之間勾心斗角,大打出手,爭權(quán)奪利,釀成了持續(xù)十六年的“八王之亂”,使西晉王朝元氣大傷,走向沒落,但也成就了司馬熾未曾做過的皇帝夢。
“八王之亂”中,皇帝司馬衷的兒孫們被斬盡殺絕。他的兒子、被封為太子的司馬遹,因為得罪了皇后賈南風(fēng),喪了性命。司馬衷不得已在孫子中尋找接班人。他的長孫是個短命鬼,比他爹死的還早,二孫子司馬臧被封為皇太孫,準(zhǔn)備接爺爺司馬衷的班。
永康二年(301),司馬衷的叔祖趙王司馬倫,廢黜了司馬衷,自立為帝。那個皇太孫司馬臧先是被貶為濮陽王,不久被殺。
司馬衷的六弟常山王司馬乂、十六弟成都王司馬穎與堂兄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聯(lián)合發(fā)兵,誅殺了篡位的趙王司馬倫,讓司馬衷二度登基。
重新上臺的司馬衷,封三孫子司馬尚為皇太孫。這小子沒福,不久就與爺爺永別了。
兒孫都沒了,司馬衷只好聽從掌權(quán)的齊王司馬冏的安排,讓侄兒司馬覃當(dāng)上了皇太子。這一舉動,讓兵強(qiáng)馬壯的成都王司馬穎很是不爽,這個老十六,還指望“兄終弟及”呢。
此后,齊王司馬冏、改封為長沙王的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互相殘殺,結(jié)果是司馬冏、司馬乂被殺,司馬穎如愿以償?shù)禺?dāng)上了皇太弟,成為儲君。那個皇太子司馬覃一邊涼快去了。
司馬穎的好日子沒過幾天,就遭人襲擊,老巢被搗,實力劇減,不得已帶著皇帝司馬衷投奔了河間王司馬颙。
司馬颙廢了司馬穎“皇太弟”的身份,決定另外給司馬衷找個接班人。時間是永興元年(304)十二月。
惠帝司馬衷兄弟二十六人中,此時在世的除了他本人外,僅存司馬穎、司馬熾、司馬晏三人。司馬晏時為吳王,“少有風(fēng)疾”,大概是從小就患有“癲癇”,眼睛都斜了,不像個有福的模樣。河間王司馬颙大手一揮,讓豫章王司馬熾當(dāng)了“皇太弟”。
不久,東海王司馬越起兵,打敗了河間王司馬颙,“八王之亂”結(jié)束。皇帝司馬衷與皇太弟司馬熾,落入了司馬越的手中。
(二) 坐困愁城
光熙元年(306)十一月 夜間,貪吃的惠帝司馬衷中毒而死,據(jù)說是東海王司馬越下的黑手。
司馬衷的第二任皇后羊氏,生怕小叔子司馬熾當(dāng)了皇帝后自己當(dāng)不成皇太后,急忙命人去找被廢黜的皇太子司馬覃。此舉被侍中華混所知,一方面緊急通知說了算的東海王司馬越,一方面急召皇太弟司馬熾入宮。
廢太子司馬覃是個飛毛腿,比皇太弟司馬熾早一步來到尚書閣。他東張西望一番,發(fā)覺情況不對,立即裝病回家,急得羊皇后恨不能一頭頂死他。
被餡餅砸著頭的司馬熾,于光熙元年(306)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登基。那個楊皇后果然未能升格為皇太后,戴著惠皇后的頭銜在宮中守寡,她還不知道,有人早就對她流哈喇子了。
當(dāng)了皇帝的司馬熾,顯得十分勤奮,按點上下班,與群臣商議國家大事。即便在就餐的時候,他的嘴也閑不住,發(fā)表重要講話,指點江山,很有“收拾舊山河舍我其誰”的勁頭。個別大臣對司馬熾極為佩服,大為慨嘆:今日復(fù)見武帝之世矣!就是將司馬熾與他爹晉武帝相比,一點都不差。
皇帝如此熱衷國事,讓真正掌握大權(quán)的太傅東海王司馬越大為不滿,一氣之下,離開首都洛陽,出鎮(zhèn)武昌,遙控朝廷。
見司馬越這根眼中釘、肉中刺不打自走,司馬熾心花怒放,趕緊組織自己的班底。他在當(dāng)皇太弟時,與中庶子繆播、繆胤兄弟關(guān)系很鐵,此刻乘機(jī)將繆播提拔為中書監(jiān),繆胤也當(dāng)上了太仆卿。這兄弟二人從此成了皇帝的左膀右臂。此外,司馬熾的舅舅王廷、尚書何綏、太史令高堂沖等人,也都緊緊團(tuán)結(jié)在皇帝身邊,整日意氣風(fēng)發(fā),高談闊論,以為天下真的掌握在他們手中。
遠(yuǎn)在外地的東海王司馬越,一日忽然心血來潮,覺得當(dāng)個太傅不大過癮,寫了封信給司馬熾,要求增加兼職,多壓擔(dān)子,為國家多出把力。司馬熾和幾個親信一商量,認(rèn)為胳膊擰不過大腿,只好任命司馬越為丞相,兼袞州牧,并都督六州諸軍事。司馬越的實力暴漲,皇帝的權(quán)力大為縮水,司馬熾只有干瞪眼的份。
丞相到了手,太傅也沒丟,司馬越還是覺得不放心,生怕皇帝暗中搗鬼。永嘉三年(309)三月,司馬越突然回京,派三千人馬砸開宮門,從司馬熾的身邊強(qiáng)行逮捕了繆氏兄弟等十余人,拖出去斬了。司馬熾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幕,無力相救,惟有嘆息流淚而已。這一次,他真得成了光桿了。
司馬越并未就此罷手,接著強(qiáng)行解散了司馬熾的衛(wèi)隊,派自己的親信率兵“護(hù)衛(wèi)”司馬熾。從此,司馬熾的一舉一動都在司馬越的掌控之中,成了網(wǎng)中魚、籠中鳥。
司馬熾的災(zāi)難不僅來自司馬越,洛陽周邊的動蕩與混亂也讓他感到頭痛。永嘉四年(310)十月,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國,與西晉的叛亂勢力王彌合兵一處,圍攻洛陽。城中糧草不繼,饑餓異常,眼看著就守不住了。東海王司馬越迫不得已,派人四處去求救兵。司馬熾對使者說:“替俺轉(zhuǎn)告各地,今天要是來了,還能救俺,遲了就來不及了!”可惜的是,皇帝的令箭不好使,直到司馬熾城破被俘,他也沒見到一兵一卒前來勤王救駕。
司馬越這個老賊,見敵人勢大,難以抵抗,便想腳底抹油——溜之大吉。他全副武裝,覲見司馬熾,說是要親自帶兵打出城去。司馬熾大驚失色,顫聲道:“現(xiàn)在胡虜逼近京郊,城中人人想逃。朝廷社稷,全都倚仗您老人家了,您怎么能離開了呢?您走了,俺怎么辦?”司馬越一瞪眼,嚷道:“俺出去,說不定能打個勝仗,還有點指望,總比坐著等死要強(qiáng)!”司馬熾無可奈何,只能隨他。
司馬越走的時候,將洛陽城中的四五萬主力全都帶上,名將勁卒,都去保衛(wèi)他了,只給司馬熾留了些老弱殘兵。不僅如此,他還將朝中大臣裹脅而去,留給司馬熾一個空架子朝廷,讓他連公都辦不成了。更讓司馬熾哭笑不得的是,司馬越對他這個既無文官又無武將的光桿皇帝還是放心不下,居然留下自己的老婆孩子,讓這對母子帶著兩個將軍監(jiān)視他。司馬熾心中那個氣?。豪蠔|西,走就走吧,還留下老婆孩子接茬欺負(fù)俺!
司馬越出城后,城內(nèi)的饑荒一天比一天嚴(yán)重,就連宮中也吃不上飯了,常常有人餓死,尸體滿地,冷不防就能把活人絆倒。司馬熾好歹是個皇帝,吃飯還不用愁,但心中窩火,總想找個出氣筒。恰在此時,竟陵王司馬懋跑了過來,出了個餿主意,要派兵襲擊司馬越留下監(jiān)視司馬熾的兩個將軍。這兩個將軍也太不像話,公然搶劫,逼辱公主,司馬熾早就想收拾他們,現(xiàn)在有人愿意出頭,他當(dāng)然照準(zhǔn)。
司馬懋領(lǐng)了圣旨,搖搖擺擺地殺了出去,這位嘴上功夫了得的竟陵王,被兩將軍打得大敗,落荒而走。兩將軍氣勢洶洶,持刀圍住皇帝,厲聲質(zhì)問。司馬熾滿頭冷汗,支支吾吾幾局,把責(zé)任都推到司馬懋身上,這才好歹過關(guān),留了性命。
司馬熾畢竟是“天之驕子”,吉人天相,他此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及時出現(xiàn),這就是征東大將軍茍晞。此人生性殘暴,在任青州刺史期間,天天殺人,青州人都叫他“屠伯”。這個殺人不眨眼的老茍,打仗還有兩下子,東征西討,立功不少。他一直對東海王司馬越不滿,在永嘉五年(311)二月公開發(fā)布檄文,聲討司馬越。司馬熾聞訊,龍顏大悅,親自寫了一紙密詔,讓茍晞討伐司馬越。
司馬越見茍晞與司馬熾書信往來頻繁,起了疑心,派人中途截獲了信使,得知了君臣二人的密謀。司馬越?jīng)]把皇帝司馬熾放在眼里,先派人攻打茍晞,結(jié)果大敗。司馬越憂憤成疾,不久病亡。消息傳到洛陽,他的老婆孩子立刻溜出了首都,逃往老家?;实劢夥帕?。
司馬熾余恨未消,下詔將死人司馬越貶為縣王。同時,封茍晞為大將軍、大都督。
茍晞還是有點衷心的,請司馬熾遷都倉垣(今河南開封東北),并派了十條船、五百宿衛(wèi)、一千斛谷子去迎接皇帝。司馬熾也不愿意呆在洛陽,準(zhǔn)備聽從茍晞的建議,不料公卿之間起了爭執(zhí),猶豫不決;皇帝的左右隨從舍不得洛陽城中的家私,不肯遠(yuǎn)行。司馬熾下不了決心,就辭了茍晞的好意,急得老茍差點跳墻。
過了沒多久,洛陽城中確實沒東西可吃了,只好人吃人。城中百姓紛紛逃亡,就連文武百官也逃了十之八九。司馬熾見不是頭,召開了御前會議,決定離開洛陽,可是既無衛(wèi)隊,有無車船,他搓著手嘆道:“怎么會沒有車船呢?俺怎么混的這么慘呢?”
沒有車船也得走,留下只有一個死,司馬熾這回真得鐵了心。他派人先去河陰縣,尋找渡船。然后親自帶著幾十個人出發(fā)??蓱z的皇帝,剛剛走出西掖門,到達(dá)銅駝街時,迎頭撞上了一幫強(qiáng)盜。原來,自從司馬越把部隊全都帶走后,城中的治安頓時惡化,地痞無賴?yán)瓗徒Y(jié)伙,公然搶劫;餓得眼都綠了的百姓,也加入了強(qiáng)盜的行列。他們無法無天,居然搶到了皇帝的頭上。
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皇帝碰見盜,也得先保命。司馬熾帶著的那幾十個老殘病弱,見賊人勢大,丟下財物,擁著皇帝,腳不沾地地飛進(jìn)皇宮,緊閉宮門,方才護(hù)駕成功。
被強(qiáng)盜堵住去路的司馬熾,在皇宮中又茍延殘喘不到一個月,終于大禍臨頭了。
永嘉五年(311)五月間,匈奴族人建立的漢國,派前軍大將軍呼延晏率二萬七千人南伐西晉。晉軍一路抵抗,奈何實力不濟(jì),連敗十二仗,死亡三萬人,首都洛陽岌岌可危。五月三十日,漢兵攻進(jìn)洛陽城中。司馬熾在洛水邊準(zhǔn)備了不少逃命的船只,都被焚毀。這個皇帝徹底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了,躲在堅實的皇宮中,成了甕中之“君”。
六月十一日,呼延晏攻克宣陽門,進(jìn)入皇宮,登上了太極前殿,縱兵大掠。司馬熾慌亂逃出華林園門,想要西奔長安,不幸被漢兵追上,成了敵人最大的戰(zhàn)利品。他先是被關(guān)押在端門,不久就與他的六顆玉璽一起押往漢國的首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北)。漢國皇帝劉聰封司馬熾為平阿公,并讓他掛了一個持進(jìn)光祿大夫的頭銜,也算是漢國高干了。比司馬熾更有福氣的是他那個嫂嫂、惠帝司馬衷的第二任皇后羊氏,被漢國始安平劉曜擄去當(dāng)了妃子。后來,劉曜當(dāng)了皇帝,羊氏居然再為皇后。一女而為兩國皇后,真不簡單,確屬異數(shù)。
漢主劉聰起初對司馬熾還是滿寬厚的,第二年又封他為會稽郡公,并把自己身邊的一個美女小劉貴人賜給他當(dāng)了老婆。
永嘉七年(313)正月初一,大過年的日子,一派喜慶。漢主劉聰在光極殿大宴群臣,舉行新年團(tuán)拜會。司馬熾很榮幸的受到邀請,準(zhǔn)時到會,并被安排了一項重要任務(wù):著青衣行酒。
“ 青衣”,即黑色的衣服,漢代以后是地位低下的人和婢女所穿;“行酒”,即為賓客倒酒,并勸其暢飲。劉聰這是在戲弄司馬熾這個曾經(jīng)的大晉皇帝。
隨同司馬熾到會的庾珉、王雋二人,原本是西晉的侍中。二人見皇帝司馬熾受到如此污辱,悲從中來,放聲號哭。
劉聰原本只是想戲弄司馬熾一番,讓自己的手下眾臣哈哈一笑,牢牢記住自己的豐功偉績?,F(xiàn)在庾、王二人一陣鬼哭狼嚎,擾了大好興致,心中有氣。轉(zhuǎn)念又想,劉聰大覺不妙:司馬熾都被捕近兩年了,還有人對他這么忠心,要是有人打著司馬熾的旗號鬧事,那還了得?
二月初一,劉聰殘忍的殺害了庾珉、王雋等十余名被俘的晉臣。司馬熾未能幸免于難,與他們一同上路了,時年三十。他的那個老婆小劉貴人,不知使了個什么手段,物歸原主,又回到了劉聰?shù)纳磉叀?/p>
司馬熾的悲劇,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
首先,生不逢時。他登基為帝的時候,經(jīng)過十六年“八王之亂”的西晉,已經(jīng)千瘡百孔,風(fēng)雨飄搖。外有強(qiáng)敵環(huán)伺,匈奴族虎視眈眈;內(nèi)有權(quán)臣跋扈,東海王專橫獨斷。文弱皇帝司馬熾,縱有三頭六臂,也禁不起內(nèi)外夾攻,悲劇上演只是時間遲早問題。
其次,自身缺陷。第一,不知忌諱,不懂韜晦,不善權(quán)謀。在司馬熾稱帝的頭幾年,朝政大權(quán)實際由東海王司馬越把持。權(quán)力對司馬越而言,就是身家性命,今日無權(quán),明朝喪命,所以他將權(quán)力視為禁臠,豈容他人染指?皇帝也不行!司馬熾沒能看清這一點,登基伊始,便不識時務(wù)地公開表現(xiàn)出對國家最高權(quán)力的熱衷,觸犯了司馬越的天大忌諱。他理應(yīng)小心翼翼、裝聾作啞,暫時當(dāng)一個縮頭皇帝,才能打消司馬越對他的戒備念頭。它不僅沒有這么做,反而公然組織自己的小班底,公開與手握屠刀的司馬越對抗,無異于以卵擊石。司馬越?jīng)]有攆他下臺,也沒砍他的頭,已經(jīng)是萬幸了!其二,性格軟弱。司馬越死后,洛陽城早已彈盡糧絕,危在旦夕,絕非久留之地,走得越早越好。大將軍茍晞看出了這一點,派了一支小部隊前來迎接司馬熾出城避難。然而,司馬熾身邊的一干人鼠目寸光,貪財戀棧,不愿遠(yuǎn)行,力勸司馬熾留守危城。司馬熾毫無主見,耳根一軟,居然留下了,喪失了保全性命、重整河山的大好機(jī)會。他的悲劇,既是天意,亦屬人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