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紀念館位于南昌南郊十五華里處的梅湖定山橋畔青云譜。青云譜是一座極具江南特色的園林。園內(nèi),數(shù)百年的古樟樹、苦楮樹、羅漢松青葉蒼干,繁蔭廣被,覆護著青磚灰瓦白墻紅柱的殿宇,顯得格外靜謐。密葉篩過的天光灑在小徑上,明暗閃爍,野趣橫生。一彎荷池清澈明凈,倒映著籠籠修竹,魚兒嬉戲,花影搖曳。園外清溪蜿蜒,溪畔農(nóng)田阡陌縱橫,農(nóng)舍炊煙裊裊,恰似人間仙境。 青云譜前身是一座道院,相傳早在2500余年前,周靈王之子即在此開基煉丹。西漢為“梅仙祠”;東晉始有道教凈明派,建“太極觀”。唐為“太乙觀”,宋為“天寧觀”,至清初定為“青云譜”。遺址現(xiàn)存大門、二門石建筑,大門石額刻有“青云譜”三個大字,二門前后額分別刻“凈明真境”、“眾玄少之門”字樣。道院以“關帝殿”、“呂祖殿”、“許祖殿”一氣貫通的三個院落為主體,銜連左右“三官殿”、“斗姥閣”、“圓嶠”,更有兩廡內(nèi)室“黍居”、“鶴巢”簇擁著。300余年間,道院幾經(jīng)興廢,解放初已是庭院荒蕪,殘破不堪了。后經(jīng)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葺,于1959年成立了國內(nèi)第一座古代畫家紀念館——八大山人紀念館。
![]() ![]() ![]()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生于明天啟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他幼時天資聰穎,承襲儒學,受過良好的藝術熏陶,過著王孫貴族生活。甲申之變,清政權的建立,使十九歲的朱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承重打擊,他曾剃發(fā)為僧,皈依佛門,苦心修練“無數(shù)年豎拂稱宗師”。后還俗隱于書畫,并將儒、釋、道思想融入書畫藝術中,集遺民、禪師、畫家于一身,以那奇情逸韻,拔立塵表的手筆,屹立于藝術之林,成為一位承前啟后的藝術巨匠。八大山人作品幽深玄遠,寧靜純潔,超塵脫俗,混然天成。其水墨大寫意花鳥畫向以筆簡意賅,以少少許勝多多許而膾炙人口,稱美于世。如《孤松圖》自上而下一氣呵成,筆墨無多然氣勢磅礴,孤高挺秀,柔中寓剛,姿態(tài)非凡,有吳昌碩先生題跋為證,言山人畫“高古超逸,無溢筆無贅筆”精煉至極,以極簡之筆來表現(xiàn)松針極繁之形貌。這是八大山人重要的代表作,再如《雙鷹圖》,此圖乃八大山人晚年畫鷹之精品,取法明代大畫家林良,枯枝危石之上兩蒼鷹相互顧盼,俯仰之間,英武之姿一覽無余。八大山人為清初畫壇革新派“四大畫僧”之主將,其人品、畫品啟迪著三百年來“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李苦禪等一代又一代畫家,藝術生命力經(jīng)久不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