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候類型特點、成因、分布
|
氣候類型
|
分布規(guī)律
|
成因
|
氣候特征
|
熱
帶
|
熱帶雨林氣候
|
南北緯10°之間
|
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
全年高溫多雨
|
熱帶草原氣候
|
南北緯10°—回歸線之間(雨林兩側(cè))
|
赤道低壓、信風帶交替
|
全年高溫,干濕季交替,年降水量<1000mm,最高月少于400mm
|
熱帶季風氣候
|
南北緯10°—回歸線大陸東岸(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
風帶氣壓帶移動及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
全年高溫,旱雨兩季,降水1500-2000mm,最高月400mm以上
|
熱帶沙漠氣候
|
南北回歸線—30°大陸內(nèi)部、西岸
|
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
全年高溫少雨
|
亞
熱
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
|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
季風性濕潤氣候
|
北美、南美、澳大利亞東南部
|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但季風不明顯
|
地中海氣候
|
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
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
|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
溫
帶
|
溫帶季風氣候
|
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北
|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
|
溫帶海洋氣候
|
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
|
全年受西風帶控制
|
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全年濕潤
|
溫帶大陸氣候
|
南北緯40°—60°大陸內(nèi)部
|
距海洋遠,大陸氣團控制
|
冬季寒冷,夏季炎熱,降水較少,略集中在夏季
|
亞
寒
帶
|
亞寒帶大陸氣候
|
北極圈附近
|
極地大陸(海洋)氣團
|
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促,降水較少,略集中夏季
|
寒帶
|
苔原帶氣候
|
北半球極地附近臨海
|
極地氣團控制
|
全年嚴寒
|
冰原氣候
|
南半球極地附近內(nèi)陸
|
極地氣團控制
|
全年酷寒
|
高山
高原
|
高山高原氣候
|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區(qū)
|
氣溫和降水隨高度變化而變化
|
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山腰最多
|
氣候類型的分析判斷:
世界氣候類型的判斷主要根據(jù)氣溫、降水這兩個主導要素進行,先根據(jù)氣溫、再根據(jù)降水的步驟來分析,簡便易行。
一、判斷方法和步驟
第一步:根據(jù)氣溫高低判斷某氣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氣溫最高,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氣溫最高,為南半球。
第二步:根據(jù)氣溫曲線中最冷月的氣溫值,判斷氣候類型的范圍。
熱帶型:最冷月>15℃,終年高溫。
亞熱帶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溫夏熱。
溫帶型:最冷月0℃以下(溫帶海洋氣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熱。
寒帶型:最熱月0℃以上——苔原氣候,最熱月0℃以下——冰原氣候;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礎上根據(jù)降水特點判斷具體的氣候類型
年雨型——終年降水多且季節(jié)分配均勻——熱帶雨林氣候(>2000mm)溫帶海洋性氣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下);熱帶季風氣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亞熱帶季風氣候(>800mm),溫帶季風氣候(>400mm)
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氣候(300-1000mm)
少雨型——終年降水稀少——熱帶沙漠、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亞寒帶與極地氣候。
世界各地區(qū)由于受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地面狀況等因素的綜合作用,氣候特點各不相同?;練夂蝾愋陀?3種,受氣壓帶和風大的季節(jié)移動影響而形成的氣候類型有3種: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氣候類型只有地中海氣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