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別新仿花釉與唐花釉?—瓷器問答第二十一問 答:唐代花釉為宋代鉤窯瓷器的前身,故也稱為“唐鈞”或“唐花鈞”。它是以黑釉或黃釉為底釉,上施藍斑、褐斑、月白斑的多層施釉裝飾的一種陶瓷釉色,與唐三彩有異曲同工之妙。20世紀80年代以來,仿唐花釉產品問世,先始于河南魯山地區(qū),后擴展到河南其他地方。所以在這類收藏品中要區(qū)分新仿花釉與唐花釉,對此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 第一,唐花釉有黑釉藍斑和褐釉醬斑及茶葉末釉藍白斑等多種釉色,藍斑均是月白色中混雜藍色,其藍色當為鈦藍。新仿者則多為黑釉藍白斑,其他釉色少見,且白色過白,不是月白色。藍色則過于藍艷,當屬鉆藍。 第二,新仿者多用酸咬作舊,細心觀察酸咬痕跡,也可斷其真?zhèn)?。但也有覆燒法作舊的,但凡是用這種方法作舊的,均有土浸,而真正的出土物并不一定有土浸。 第三,新仿者使用的釉料均是現(xiàn)代化學原料,而現(xiàn)代顏色釉成分單純,古代礦料成分復雜,反映在釉面上,后者的色斑均是多種呈色的組合體,前者則是純一的單色。 第四,凡真物大塊月白或藍色斑彩釉上均有后期開片,且開片中均混有黑色雜物,新仿者則少有開片。 第五,呆板的蘸釉方法,拘謹的淋釉斑,仔細品味,也與真物那種自然瀟灑的風格有異。 唐·青釉弦紋執(zhí)壺 執(zhí)壺在唐代最為常見,普通為敞口,圓柱形頸,略高,肩部有六方小短流,相對處有小泥條或扁平執(zhí)柄。流、柄之間有二四不等的泥條系,假圈足,造型矮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