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鈸又叫門環(huán),由鐵或銅所制,裝飾在大門的左右各一個,成對稱位置,形似打擊樂隊中的“鈸”,故稱為“門鈸”。門鈸,周邊通常取圓形、六邊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帶鈕頭圈子,常吊一扁葉狀配件,俗稱“扁葉”(也有的就是門環(huán))。門鈸是用來扣門或出門時關(guān)門的。
(
普通人家的門鈸多為熟鐵打制)
最常見的門鈸呈六邊形,直徑15-20厘米左右,中部突起,在凸出的中部吊有樹葉狀的鐵片或鐵環(huán)。在與門板固定的六個角有孔,可穿釘、穿銷,與門板結(jié)合在一起。
院內(nèi)人出門時雙手拉住中部的鐵環(huán)帶上門;外來人則扣響門環(huán),以喚院內(nèi)人開門。本院住戶或熟人來,扣的響數(shù)和輕重都有常數(shù)。除有急事需重扣門環(huán)外,一般都輕扣門環(huán),以示禮貌。偶爾,小孩淘氣扣人家門環(huán)取樂的事也是有的,扣完就跑,主人出來卻找不著人。
(大戶人家門鈸多為銅制、獸面形)
大戶人家門鈸是給門房準備的,門役就住在大門近旁,稍有聲響就會知道。按房屋的級別、門的大小,門鈸的造型和尺寸有很大區(qū)別,有的做成了獸面形,稱其為“鋪首”。這個獸面形的鋪首似獅非獅,似虎非虎,似龍非龍,有人說是“螺螄”。據(jù)《后漢書.禮儀志》:“施門戶,代以所尚為飾。商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閉塞,使如螺也”。以螺螄為原型加以變化,用在門的鋪首之上,象征著堅固與安全;還有一說,說鋪首的獸面形是龍所生的九子之一的“椒圖”,相傳椒圖形似螺蚌,性格內(nèi)斂,厭煩人生,喜歡閉鎖,因此把它裝飾在門鈸的位置并銜環(huán)。
![[轉(zhuǎn)載]老北京四合院大門上的“門鈸” [轉(zhuǎn)載]老北京四合院大門上的“門鈸”](http://image85.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5/1421/53554552_3)
(富甲豪紳家大門上的鋪首更加氣派)
![[轉(zhuǎn)載]老北京四合院大門上的“門鈸” [轉(zhuǎn)載]老北京四合院大門上的“門鈸”](http://image85.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5/1421/53554552_4.jpg)
(皇宮大門上的“輔首”,銅制鎏金,裝飾有獸面)
有清一代,鋪首的使用有著嚴格的等級規(guī)定,不是你想打出什么樣式就打什么樣式,越制就會惹出麻煩的。
普通人家的鋪首多為熟鐵打制,大多數(shù)為圓形、六角形,邊緣打制出花卉、草木、卷云形花邊圖案,配以圓圈狀的門環(huán)或菱形、令箭形、樹葉形門墜,既美觀大方,又結(jié)實耐用。
王子王孫、達官顯貴、富甲豪紳家大門上的鋪首也不相同,尺寸上要大了許多,氣派了許多。
帝王之家門上的鋪首主要是為了彰顯皇家君臨天下的氣勢,實用價值已經(jīng)退為其次。鋪首的尺寸最大,銅制鎏金,光耀奪目,造型多為圓形,鏨出獅子、老虎、螭、龜?shù)让瞳F,怒目圓瞪為皇帝家把守大門。門環(huán)的下半部分制成扁平狀,上面再套上半環(huán)狀門環(huán),于門環(huán)的扁平狀部分上鏨出飛龍起舞,騰云駕霧的圖案,突顯出皇家的風范。
自上世紀50年代末,北京的四合院漸漸演變成大雜院,大門基本上關(guān)不上了,門鈸的“使命”也就結(jié)束了。過去,各個院門的不同式樣的的門鈸和叩門聲堪為老北京城里的一景。如今隨著大部分平房被拆,人們都住進了樓房,平房院大門上殘存的門鈸也早就發(fā)不出“當當”的聲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