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滿出生前一個月,婆婆大人就如約駕到。基于跟老公的深厚感情,我一度非常期望婆婆的到來,滿心期待一幅“我待她如親媽,她待我如親閨女”的天倫畫面,力證我絕不是那種宅斗劇里的市井兒媳。我也確實遇到了一個好婆婆:她不挑我毛病,不挑撥是非,不指點我的育兒觀念,不會因我的忿忿之語耿耿于懷。 一年相處下來,矛盾總是有,尤其在“育兒”這個大家都覺得自己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領(lǐng)域。我沒有跟婆婆處成“親母女”,但也沒有跟婆婆水火不容。只要雙方都不是極品,就能夠保持“她在左,我在右,和平共處在老公天平兩端”的理想狀態(tài)。 要說怎么做到的,我的心得就是:婆媳雙方要保持勢均力敵,求同存異,彼此理解,永遠在把事情推向風(fēng)口浪尖之前偃旗息鼓。五條實戰(zhàn)技能,供各位參考。 技能一:用知識武裝自己 沖突場景: 我是主張母乳的媽媽,但是產(chǎn)后身體各方面不適,加上生活環(huán)境突變,晚上休息不好,我的奶水并不充足,孩子吃不飽總哭,婆婆苦口婆心勸我加奶粉。當(dāng)時我沒有相應(yīng)的母乳知識,但又希望自己能純母乳,所以婆媳關(guān)系一度緊張。 解決之道: 我加班加點上各種論壇瀏覽追奶方面的精華文章,慢慢明白了供需的道理,只要給寶寶多吸,身體就會收到寶貝需求的信息,堅持幾天就會增加產(chǎn)奶量。有了這樣的知識儲備,我就能滿懷信心的直面婆婆的質(zhì)疑了。結(jié)果真的沒過兩天,我的奶量就上來了,孩子也能睡得很好。 自那之后我惡補各類育兒知識,武裝到牙齒,對嬰兒的養(yǎng)育有了些基本的認識。孩子唯一的一次發(fā)燒,我就能準(zhǔn)確判斷為是接種麻疹疫苗一周之后的正常反應(yīng),不用過度擔(dān)心,最后孩子沒有去醫(yī)院,在我的護理下就好了,婆婆和老公都對我刮目相看。 小心機: 只有我們自己強大起來,做到胸有成竹,婆婆才會更相信我們的判斷,矛盾沖突自然就會減少。 技能二:溫柔的堅持 沖突場景: 我們知道寶寶不吃鹽不會“沒勁”,寶寶的食物里含的鈉離子足夠身體所需,只是沒有咸味而已。我們知道寶寶站立和走路等大運動都是順其自然的過程,不需要刻意“訓(xùn)練”,真正應(yīng)該訓(xùn)練的只是趴,而趴也不會傷害到寶寶。我們還知道寶寶要到一周半或者兩歲左右才能有真正的排尿意識,在這之前都不需要把尿??墒?,婆婆們不知道!而且,說了也不聽! 解決之道: 婆婆那個年代的人,育兒知識方面有局限是必然的,我們沒有必要在言語上跟他們爭個誰輸誰贏。我的方法就是不講道理,不做嘮叨的兒媳,而是發(fā)動老公行動起來,按照科學(xué)的理念去做。月子里依然堅持每天給孩子洗澡,堅持不捂孩子,給孩子穿的跟大人一樣多,絕不給一歲內(nèi)的孩子加糖加鹽等等。 我休完產(chǎn)假上班后,每天出門前都會告訴婆婆今天給孩子吃什么,什么時候吃,應(yīng)該注意些什么,然后晚上回來會原樣問一遍,檢查一下執(zhí)行得怎么樣。當(dāng)然,掌握好說話的口吻和分寸很重要,不要像審問犯人一樣用逼問或追問的口吻。你大可從聊天開始,一邊逗孩子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問,我經(jīng)常問著問著還會來一句“唉媽,今天我買回來的面包給你放冰箱了,明天你可以當(dāng)早飯啊”,嘿嘿,這樣婆婆保準(zhǔn)不會不高興。 小心機: 不爭口角,用鐵錚錚的事實證明我的育兒觀點是正確的,這樣帶出來的寶寶是健康的,婆婆看在眼里,也就不會多說什么了。 技能三:再勤快一點 沖突場景: 在我周圍,有很多媽媽在家是不做飯不做家務(wù)的,頂多幫忙帶帶孩子。婆婆忙得四腳朝天,當(dāng)然一股怨氣要撒出來。如果老公夠給力,自有老公來受氣。若是老公太忙或只想逃避,媳婦就中槍了。這樣的婆媳關(guān)系怎么會和諧呢? 解決之道: 我經(jīng)常對我婆婆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在家什么都不要做,只要把孩子帶好就行了”。平常下班回家,我和老公就直接把孩子接手過來了,我拾掇孩子睡覺,老公洗菜做飯,讓婆婆徹底下班。第二天起來也不用婆婆做早飯,我們自己搞定。每到周末,我會把家里徹底打掃一遍,該洗的洗,該擦的擦,還去菜場采購幾天的食材回來。孩子還太小,不能跟著大人吃,我會提前給孩子搟個面條或者做點蔬菜肉丸子什么的凍起來,我們上班的時候,婆婆拿出來煮煮就能給孩子吃。 小心機: 不管時代進步成什么樣子,也不管愛情有多至死不渝,日子總是要過的呀,應(yīng)該不會有人喜歡懶散的兒媳或老婆的吧?帶孩子工作量已經(jīng)很大了,再要一個老人負擔(dān)全部家務(wù),這絕對不是長久之道。寧可自己累一點,誰讓孩子是我的呢? 當(dāng)我和老公把家務(wù)包攬下來后,我發(fā)現(xiàn)老公也對我越來越好,人性就是如此,越付出便越有感情。而婆婆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有點空的時候還會見縫插針做點家務(wù)活。 技能四:適可而止 沖突場景: 跟公婆吃飯的時候容易談到孩子的問題,每每說著說著第六感就提醒我氣氛不太對了。是不管不顧繼續(xù)再說下去說贏老人,還是繳械投降? 解決之道: 略微感覺劍拔弩張的時候,我通常會大手一揮,腦袋一晃,嬉皮笑臉地來一句“哎呀無所謂啦,我們家閨女已經(jīng)很好啦,沒那么多事兒啦!”然后老公再搭個腔,這事兒就過去了。慶幸的是我們家這個婆婆也不是那種沒事兒找事兒型的,也不會記仇,不管今天說了什么(其實也從來沒說過太過火的話),第二天照樣該干嘛干嘛,不會甩臉色。 小心機: 相互謙讓很重要。永遠不要把話說絕,動不動就想將別人的軍,把人堵得啞口無言。要真這樣的話,嘴是爽了,后面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婆媳之間千萬不要撕逼,否則這梁子估計一輩子都解不了。夫妻相處有個度,婆媳更是。 技能五:賄賂討好 沖突場景: 幫忙帶娃的老人里流傳這樣一套順口溜——說是主人吧,說了都不算;說是客人吧,啥活都要干;說是傭人吧,工錢沒得賺。 我們常常抱怨老人帶孩子這樣那樣不滿意,但老人真的也有很多難處。 解決之道: 我經(jīng)常給婆婆添置新衣服,她也總念叨說我買的東西比家里的好。有些時候她不經(jīng)意說出來想要條褲子或者要雙鞋什么的,我假裝不在意,可是記在心里,逛超市的時候就買回來條褲子。老公也要會來事兒,添油加醋地說是我怎么怎么精挑細選的呵呵。我公公隨口說了句他愛吃甜的,我就給他熬我非常拿手的銀耳紅棗湯,狠狠熬上一個下午,老人家就差把鍋底也給吃了。 我想這些小事情多少都會讓他們心里覺得溫暖的吧。當(dāng)然,我公婆一輩子生活在農(nóng)村,是個低要求的人,如果你的婆婆天生要求高或許就得另辟蹊徑投其所好了。 小心機: 對公婆好就是對自己老公好,不讓老公夾在婆媳之間為難也是愛老公的一種方式。婆婆幫忙來帶娃,不管觀念有多少碰撞、平時有多少摩擦,只要她是真的愛孩子,我們都應(yīng)該表達自己的感激孝敬之情。只要雙方不是極品,人心總能換來人心。 (本文配圖來自電視劇《雙面膠》) 作者:萬玲,滿滿媽媽,女兒11月+,在職,但是渴望全職照料女兒,愿育兒之路是一場愉快的相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