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語言概述
Java語言是SUN(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斯坦福大學網絡公司)公司1995年推出的一門高級編程語言,起初主要應用在小型消費電子產品上,后來隨著互聯(lián)網的興起,Java語言迅速崛起,成為大型互聯(lián)網項目的首選語言。2009年04月20日,美國甲骨文公司74億美元收購Sun,取得java的版權。 更多關于Java的歷史發(fā)展信息請參考:http://baike.baidu.com/view/29.htm#2 Java語言的崛起,與它的跨平臺特性有著密切的關系。這里所說的”平臺“主要是指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所謂跨平臺,是指通過Java語言編寫的應用程序可以在不同的系統(tǒng)平臺上平穩(wěn)運行。 更多特性請參考:Java的特點 那么,跨平臺是怎樣實現的呢?這就要談及Java虛擬機(Java Virtual Machine,簡稱 JVM)。 Java虛擬機可以理解為軟件模擬的計算機,可以在任何處理器上(無論是在計算機中還是在其它電子設備中)安全并且兼容的執(zhí)行程序。我們編寫的Java源代碼,編譯以后會生成一種 .class 的文件,稱為 字節(jié)碼文件。java虛擬機就是負責將字節(jié)碼文件翻譯成特定的機器碼然后運行,也就是說,只要在不同平臺上安裝相應的JVM,就可以運行字節(jié)碼文件,運行我們編寫的Java程序。 而這個過程中,我們編寫的Java程序沒有做任何改變,僅僅是通過JVM這一”中間層“,就能在不同平臺上運行,真正實現了”一次編譯,到處運行“的目的。 關于JVM的更多解釋,請查看:http://baike.baidu.com/view/160708.htm 總結:JVM是一個”橋梁“,是一個”中間件“,是實現跨平臺的關鍵,Java代碼首先被編譯成字節(jié)碼文件,再由JVM將字節(jié)碼文件翻譯成機器語言,從而達到運行Java程序的目的。 如下圖所示,正是因為有了JVM,同一個Java程序才可以在三個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中執(zhí)行。這樣就就實現了Java程序的跨平臺性,也稱Java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
|
來自: renhl252 > 《java基礎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