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蔭蔽”還是“廕庇” 胡治國201303 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上冊選錄了冰心《荷葉母親》。該文結(jié)尾說:“母親??!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其中“蔭蔽”,課文沒有注釋。百度百科注釋為:蔭蔽(yīn bì) :樹木遮蔽。蔭,通讀yin或yìn。 在中考復(fù)習的時候,有學生問:“老師,《荷葉母親》的蔭蔽,能不能換成蔭庇?” 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1622頁說:蔭蔽yīn bì,動詞,①(枝葉)遮蔽:茅屋~在樹林中。②隱蔽。繁體“蔭”。1631頁說:蔭庇yìn.bì,動詞,大樹枝葉遮蔽陽光,宜于人們休息,比喻尊長照顧晚輩或祖宗保佑子孫。繁體“廕”。 “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冰心此句是詩意化的說法,動詞名詞化。正常句式是:誰在無遮攔天空下蔭蔽我? “蔭蔽”一詞,是否該換成“蔭庇”呢?
義理 一,從《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注釋看,如果使用本義項,即“枝葉遮蔽”,應(yīng)該寫成“蔭蔽”,如:“何滿子~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蘆葦叢中,跟奶奶捉迷藏”;如果使用比喻義,即“尊長照顧晚輩或祖宗保佑子孫”,則要寫成“蔭庇”,如:“因為父親的~,他進入了北大讀書”。這一點沒有疑義,則《荷葉母親》的“蔭蔽”換成“蔭庇”較為合適。因為,此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荷葉象征母親,紅蓮象征兒女,呼喚并感激母親對子女的庇護,尤其是“心中的雨點來了”說得非常明白。人生遇到坎坷,當然不能用“枝葉”去“遮蔽”。 二,九年級下冊收錄了冰心的《談生命》,其中有句云:“他長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蓋的濃陰,來蔭庇樹下的幽花芳草,他結(jié)出累累的果實,來呈現(xiàn)大地無盡的甜美與芳馨?!逼渲小笆a庇”,課文注釋為:蔭庇(yìn.bì),大樹枝葉遮蔽陽光,比喻保護、照顧。此處用“蔭庇”合適,因為,“他”象征“生命”,這個巨大的生命體無私地“蔭庇”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許多細微的生命,并不是實指某棵樹去“蔭蔽”腳下的花草。 還有一個例證。緊接《談生命》的是王鼎鈞的《那數(shù)》,講述那樹的碩大:“于是情侶止步,夜晚,樹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樹,那沉默的樹,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蔭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的向外?!蹦菢洌讶徊皇且豢脴淞?,它是一種象征——在人類快速擴張過程中死去的“物種”、消失的“群體”,就是“那樹”。此處用“蔭庇”恰當。 《荷葉母親》之所以要用“蔭庇”,道理同此。 比較一下: 當我的人生遇到挫折,除了你,誰在無遮攔的天空下“蔭蔽”我? 當我的人生遇到挫折,除了你,誰在無遮攔的天空下“蔭庇”我? 考據(jù) 一,什么情境用“蔭蔽”,什么情境用“蔭庇”,很多人犯迷糊。因為這里還牽涉另外一個字:陰。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薄熬G楊陰”,今天可以寫成“綠楊蔭”。有版本注釋:“陰”通“蔭”。從漢字的起源和發(fā)展看,“陰”在“蔭”前?!皹涫a”之“蔭”為后起,是形聲字。 陰,許慎《說文解字》說:“水之南,山之北也。從?侌聲。於今切?!标帲玖x指陽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即“陰陽”之“陰”。后來產(chǎn)生很多引申或比喻義,如陰涼、陰沉、陰間、陰文、陰謀、陰險、陰翳(蔭翳)、樹陰(樹蔭)等。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陰翳等于蔭翳,樹陰等于樹蔭,都是規(guī)范字?!墩勆防铮八煺钩鏊缟w的濃陰”,此處也可以寫成“濃蔭”。 一義多詞和一詞多義一樣,都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這種現(xiàn)象引起我們思考。漢語中很多形聲字都是在原先的象形、會意、指事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例如“返”和“反”,“汝”和“女”,“座”和“坐”,“現(xiàn)”和“見”等,但是我們不能將二者等同起來,不能將本字等同于假借字“流通”,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應(yīng)該將此類詞語予以規(guī)范,從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例如把“蔭蔽”規(guī)范為“陰蔽”,特指“枝葉遮蔽”,甚至可以將它與“隱蔽”合并,則“陰蔽”與“蔭庇”就不會混淆了。 其實,“蔭”之“庇護”之義早已從“陰”字諸義項分離出來。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考證說:“蔭,艸陰地。左氏傳曰,若去枝葉,則本根無所庇蔭矣。楚語,玉足以庇蔭嘉穀。引伸爲凡覆庇之義也。釋言曰,庇茠蔭也。說文曰,庇,蔭也。休,止息也。從艸陰。於禁切?!敝v得很明白:“蔭”讀仄聲就是“庇護”之義,古已有之。 二,“蔭蔽”和“蔭庇”是簡化字的寫法,如果放到繁體字環(huán)境,疑慮則豁然而解。“蔭蔽”繁體為“蔭蔽”,“蔭庇”繁體為“廕庇”?!稜栄拧め屟浴罚罕逾?,廕也?!稇?zhàn)國策》:趙席隴畝,而廕庇桑陰。《新唐書·韋武傳》:“年十一,廕補右千牛,累遷長安丞?!碧K軾《郊祀奏議》:“自后妃以下至文武官,皆得廕補親屬,非周禮也?!薄独m(xù)文獻通考·選舉七》:“后世廕補法行,或曰顯官必公卿子弟為之,以幼習其業(yè),熟朝廷臺閣之議;或曰驕驁不通古今,無益於民,宜明選求賢,除任子之令,皆偏見耳?!薄犊滴踝值洹方庠唬红督校幦ヂ暋7纸獠樽郑簭V陰?!墩f文解字˙廣部》說: “因廣爲屋,象對剌高屋之形。凡廣之屬皆從廣?!睆V形陰聲,“庇護”之義自在其中。如果我們現(xiàn)在仍然使用繁體字,因為部首不同,那么任何人都不會將“蔭蔽”(枝葉遮蔽)和“廕庇”(前輩庇護后人)的含義及寫法弄混淆。 三,最后說說“蔭”的讀音。《現(xiàn)代漢語詞典》1622頁說,“蔭”讀陰平,指“樹蔭”,如:綠樹成蔭。另見去聲。1631頁說,yìn①沒有陽光,又涼又潮:南屋太~,這邊坐吧。②蔭庇。③封建時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給予子孫入學或任官的權(quán)利。 稍加分析可以知道,“蔭”讀陰平時,詞性為名詞,如:樹蔭、濃蔭等。這個義項等同于“樹陰”“濃陰”?!笆a”讀去聲時,詞性為形容詞或動詞,如:蔭庇、蔭涼、蔭蔽等。誠如《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所說,“蔭,於禁切”,很早就讀去聲。我們湖北方言里也讀仄聲,如:這里好蔭人。如此說來,“蔭蔽”應(yīng)讀為yìn(去聲)bì。讀成yīn(陰平)bì,就非常奇怪了。作為動詞,應(yīng)該讀去聲才對,怎么又歸到“陰”字的平聲上了呢? 結(jié)論 一,“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其中“蔭蔽”一詞,應(yīng)該是“蔭庇”的筆誤。 二,如果堅持用“蔭蔽”一詞,則應(yīng)該讀為yìn(去聲)b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