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肝、胃經(jīng)。功能清熱利濕解毒,古代是治療楊梅瘡毒的主藥,且有解汞毒作用,近世常用治濕熱瘡毒、熱淋等。 臨床使用時,除了把握其主治病證外,還應熟知其藥性特點、品種鑒別、用量問題等,對臨床有一定指導作用。 首先談談土茯苓的藥性問題。土茯苓又名冷飯團、余糧,其藥性平和?!侗静莩搜虐胭省さ诰培酚涊d:“土茯苓者,九土之精氣所鐘也……言余糧者,食之當谷不饑耳。味甘淡,氣平和,性無毒?!北酒房勺魇秤?,其入藥相對安全,可大量使用。 土茯苓品種比較混亂,《中國藥典》收載的正品為百合科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而《本草綱目·第十八卷》記載,土茯苓“有赤白二種,入藥用白者良”。目前臨床上的實際情況是,與光葉菝葜同屬的植物菝葜,百合科的植物肖菝葜、短柱肖菝葜、華肖菝葜等的根莖,在不同地區(qū)也作土茯苓使用,但其中有些品種有對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我在北京地區(qū)曾用土茯苓至60g,尚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而讓新疆哈密一銀屑病患者服用當?shù)厥惺弁淋蜍?span style="">30g(單味藥使用),服后就出現(xiàn)了嚴重的嘔吐反應,未知其品種為何,應當引起臨床醫(yī)師的注意。正品土茯苓的切面應為類白色至淡紅棕色,顯粉性,折斷時有粉塵飛揚,以水濕潤后有黏滑感。 臨床應用土茯苓治療性病、頑固性頭痛有良效。本品功能解毒,為治梅毒的要藥。《辨證錄·卷之十三》記載:“凡好嫖者,戀壚酣戰(zhàn),自覺馬口間如針戳之痛,此毒氣已起也。未幾而生魚口矣,未幾而生疳瘡矣,又未幾而遍身生瘡矣,黃膿泛濫,臭腐不堪。世人皆以為毒盛,多用敗毒之藥,孰知日敗毒而毒愈盛,瘡愈多而不易愈。往往有腐爛者,日用敗毒之劑,其瘡不能收口。須知此癥于泄精之時,泄精則元氣虧損,故毒乘虛而入……方用二生湯:生黃芪三兩,土茯苓三兩,生甘草三錢,水煎服。連服四劑而瘡漸紅活,再服四劑而盡干燥,又服四劑全愈。此方之妙,全不去解毒,止用黃芪以補氣,氣旺而邪自難留,得生甘草之化毒,得土茯苓之引毒,毒去而正自無虧,氣生而血又能養(yǎng)?!被诖耍以谂R床常將本品用治現(xiàn)今的性病,如淋病、尖銳濕疣等有效。 對于治頑固性頭痛的治療,《外科正宗·卷之三》就曾記載,治頭痛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土茯苓30g有效?,F(xiàn)代國醫(yī)大師朱良春在《朱良春用藥經(jīng)驗集·土茯苓治頭痛療痛風》中指出:土茯苓所主之頭痛,乃濕熱蘊結,濁邪害清,清竅不利而作痛,若延之日久,經(jīng)脈痹阻,則痛勢甚烈,斯時祛風通絡之劑難緩其苦,唯有利濕泄熱,祛其主因,配合祛風通絡之品,始可奏功,一般每日用60~120g,隨癥配伍,多可獲效。 《中國藥典》載土茯苓用量為15~60g。但現(xiàn)代名醫(yī)李可在《李可老中醫(y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jīng)驗專輯·烏蛇榮皮湯皮科治驗錄》中用土茯苓120g,煎湯代水煎藥,謂“對重癥濕疹,確有覆杯而愈之效”。我在臨床參考此記載,用土茯苓60~90g煎湯代水,煎煮他藥,治療頑固性濕疹屬于濕熱內盛者有良效??晒┡R床參考。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土茯苓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炭疽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抗肝癌、膀胱癌,抗棉酚毒,抗動脈粥樣硬化等。 但須注意的是,土茯苓內服,忌飲茶水。因其淡滲傷陰,肝腎陰虧者勿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