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事件的全民大批判的過程中,我們能確定的就是一種感受:無力感。我們無論哀嘆世風日下,痛恨男人劣根,還是鄙視“三兒”們的洶涌席卷,甚至人肉詛咒,這些都無法解決這三個字。這三個字如果衍生為一句話,那就是:靠什么,維系、保持乃至發(fā)展、提升我們的愛?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的道德是分不同層次,第一層的道德就是對與錯,對應的情緒就是恐懼。這種恐懼和現(xiàn)實中實際要遭受的并無相關(guān),只是因為它來自孩提時代的體驗,所以是非理性的瀕死感。 第二層道德是好與壞,對應的情緒是內(nèi)疚和負罪感。很多中國人都生活在內(nèi)疚感里,他們一生的任務就是不讓任何人因為他而受苦。很多人都會這么勸說想死的人,你死了,你的父母怎么辦?或者對離婚的人說,你離婚了,孩子怎么辦?我們這個社會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在這個層面上糾結(jié)。無論是出軌者還是被出軌者,其實都在動用同一個思維邏輯。出軌者的邏輯是試圖通過到外面喘口氣,然后讓自己可以更好地忍受讓人窒息的生活,而被出軌者則試圖忘記自己是會呼吸的,來更好地忍受讓人痛苦的生活。兩者的思想資源都是別人的感受大于我自己的感受,甚至無法區(qū)分別人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分化意味著,我們可以區(qū)分什么是父母的感受,什么是我自己的感受,進而,我們需要分出層次,也要解決一個關(guān)鍵的問題:我到底是要為自己負責,還是要為別人負責? 第三種道德就是真正屬于自己的道德,這種道德的本質(zhì)就是“雙贏”,對應的詞是“有效無效”。真正的道德在于我們可以探索我們內(nèi)心。問題是,這個世界沒有人可以幫助你彌補過去的遺憾,這種孤獨,是不可能讓別人為你負責的。這是一個殘酷的道理,也就是佛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們幻想有“金盔金甲”的人來救我們,我們幻想有完美的愛人如韓劇里的男人們來愛我們,但是沒有人可以替代我們?nèi)ド?,我們必須完成自己的修煉,也不得不去接受一直不能為我們自己所接受的自己。這時,我們才能真實地看到自己,也能真實地看到對方,我們才能坦誠相對,才能理解到對方,才能將脆弱展示給對方看,我們才能不用“其他男人”的標準或者“其他女人”的標準來看待彼此,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情感中最重要的詞不是對錯,其實是“有效”。 只有擺脫了我們各自規(guī)定的角色——賢妻良母,或者責任深重的丈夫,不再為了道德犧牲自我,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 真正的道德是真正的游戲規(guī)則,它不來自壟斷,而來自協(xié)商;不來自單方制定,而來自互動;不來自流水線制作,而屬于vip自定義;不再成為規(guī)則的執(zhí)行者,而成為創(chuàng)造規(guī)則的人,這需要我們對愛的規(guī)律的探索也需要我們對彼此的接納和肯定。 微博 | 盧悅盧悅 博客 | blog.sina.com.cn/luyu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