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直綠化的概念----它是什么?
垂直綠化又叫立體綠化,就是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在墻壁、陽臺、窗臺、屋頂、棚架等處栽種攀緣植物,以增加綠化覆蓋率,改善居住環(huán)境。垂直綠化在克服城市家庭綠化面積不足,改善不良環(huán)境等方面有獨特的作用。
垂直綠化的作用-----它能改變什么? 垂直綠化是利用植物材料沿建筑立面或其他構(gòu)筑物表面攀附、固定、貼植、垂吊形成垂直面的綠化。垂直綠化不僅占地少、見效快、綠化率高,而且能增加建筑物的藝術(shù)效果,使環(huán)境更加整潔美觀、生動活潑。在城市綠化建設(shè)中,精心設(shè)計各種垂直綠化小品,如藤廊、拱門、籬笆、棚架、吊籃等,可使整個城市更有立體感,既增強了綠化美化的效果,又增加了人們的活動和休憩空間。
垂直綠化的形式 1、 墻面垂直綠化 房屋外墻面的綠化應(yīng)選擇生命力強的吸附類植物,使其在各種垂直墻面上快速生長。爬山虎、紫藤、常春藤、凌霄、絡(luò)石,以及爬 圍墻的綠化。圍墻一般分為實砌墻和柵欄墻。實砌墻墻體一般為磚或石材;柵欄圍墻一般為鐵藝圍墻或型鋼圍墻。在綠化時,以棚架形式栽植攀援植物,遮住生硬呆板的鐵大門,夏季可觀花,秋季可觀果觀葉,生機活潑。
2、庭院垂直綠化 應(yīng)用葡萄、紫藤、木香、金銀花等具有纏繞性能和蔓性月季等長蔓性藤本,在略加牽引扶持下,攀爬在園林花架、簡易棚架及與墻面保持一定距離的垂直支架上,或者用牽牛、絲瓜、扁豆、觀賞南瓜、葫蘆等草本的蔓生植物,在鐵絲、繩索、枝條的牽引下,攀援簡易棚架等,這種方式不僅簡單易行,而且藤本植物生長迅速,容易見效,點綴裝飾小游園和庭院等。以及有經(jīng)濟效益的葡萄、獼猴桃等,創(chuàng)造幽靜而美麗的小環(huán)境。



 錦屏藤
3、 住宅垂直綠化 城市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拔地而起,其陽臺和窗臺是樓層的半室外空間,是人們在樓層室內(nèi)與外界自然接觸的媒介,是室內(nèi)外的節(jié)點。在陽臺、窗臺上種植藤本,不僅使高層建筑的立面有著綠色的點綴,而且像綠色垂簾和花瓶一樣裝飾了門窗,使優(yōu)美和諧的大自然滲入室內(nèi),增添了生活環(huán)境的生氣和美感。陽臺綠化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可以將綠色藤本植物引向上方陽臺、窗臺構(gòu)成綠幕;可以向下垂掛形成綠色垂簾,也可附著于墻面形成綠壁。陽臺一般光照充足,宜選用喜歡光照、耐旱、根系淺、耐瘠薄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如牽牛、蔦蘿、豌豆等;也可用多年生植物,如金銀花、葡萄等;這樣,不僅管理粗放,而且花期長,綠化美化效果較好。居住者愛好的各種花木、盆景更是品種繁多。但無論是陽臺還是窗臺的綠化,都要選擇葉片茂盛、花美鮮艷的植物,使得花卉與窗戶的顏色、質(zhì)感形成對比,相互襯托,相得益彰。而天井因光照條件差,宜選用耐陰的落葉攀援植物。栽植地點一般沿邊或在角隅處,不影響居民生活。
4、 護坡綠化 護坡綠化是指對具有一定落差坡面起到保護作用的一種綠化形式。包括大自然的懸崖峭壁、土坡巖面以及城市道路兩旁的坡地、堤岸、橋梁護坡和公園中的假山等。護坡綠化要注意色彩與高度要適當,花期要錯開,要有豐富的季相變化。根系龐大、牢固的攀援植物用于土坡可穩(wěn)定土壤,美化土坡外貌。這種綠化方式可用的植物種類較多,如五葉地錦、爬山虎等。具體又因坡地的種類不同而要求不同 。

5、室內(nèi)綠化 室內(nèi)垂直綠化一般采取懸垂式盆栽,給人以輕盈、自然而浪漫的感覺。用塑料、金屬、竹、木等制成吊盆或吊籃種植一些枝葉懸垂的觀葉花卉,直接放置廚頂、高腳幾架或掛于墻面使其朝外垂下。天南星科的大葉黃金葛、紅寶石蔓綠絨、白蝴蝶合果芋等室內(nèi)觀葉植物,具有栽培容易、生長迅速、葉形優(yōu)美、四季常青、耐水濕、能攀登、可匍匐等優(yōu)良性狀,可以應(yīng)用到室內(nèi)垂直綠化,以豐富城市垂直綠化形式。

經(jīng)典案例欣賞
世界上最環(huán)保辦公大樓
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亞哥的Concorcio大廈是世界上最環(huán)保辦公大樓,外墻大面積覆蓋的植物讓大廈內(nèi)冬暖夏涼, 幫助樓內(nèi)的辦公室節(jié)約了48%的能量,特別是夏季可有效削弱日光的輻射。到秋天的時候,植物從綠色變成紅色,又是另一番美景。
雅加達Peruri 88大樓 VRDV在印尼首都雅加達Peruri 88大樓項目,展現(xiàn)了一個占地360,000平米的綠色多功能建築。Peruri 88將會是一個垂直型“城市”,滿足高密度使用城市更多綠色面積的需求。建築高400米,外觀看上去像10棟單獨建築堆疊而成。建築包含了建造在商業(yè)底座上方的四棟高聳的塔樓,分布其中的包括一系列公寓、酒店、辦公場所、店鋪、影院、清真寺以及由戶外電梯接入的超高露天劇場。
凱布朗利博物館“流動”灌溉系統(tǒng) 說到垂直綠化創(chuàng)作者,其中最出名的應(yīng)該要數(shù)植物藝術(shù)家帕特里克-勃朗(Patrick Blanc)了,由他負責的巴黎凱布朗利博物館(Musee du Quai Branly)外墻面綠化令人影響深刻。從人行道到房頂天臺,整座建筑的墻壁都完全隱藏在綠色植被下。勃朗采用了自己發(fā)明的種植系統(tǒng),其中包括:金屬棚架、聚酰胺毛氈釘在10毫米厚的膨脹PVC板子上。墻上的植物通過墻體上方安裝的內(nèi)管滴灌系統(tǒng)負責灌溉,而聚酰胺毛氈可以幫助保持水分,這樣的“流動”系統(tǒng)可以防止蚊蟲滋生。據(jù)悉,這座凱布朗利博物館外墻上擁有150個不同種類的15,000棵植物。

來源:蘆葦植物造景設(shè)計研究中心。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作者聯(lián)系我們及時處理(39334077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