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開始胡編了。 人為什么能看到不同的事物,這是感覺層面的事。 人為什么會喜歡不同的事物,這是知覺層面的事。 所以大多數(shù)人會喜歡整齊劃一的事物,這是基于人類共有的知覺特性。 一、知覺整體性 知覺的整體性純粹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有時即使引起知覺的刺激是零散的,但所得的知覺經(jīng)驗仍然是整體的。 比如下圖: 明明是3個吃豆小人兒和3個大于小于符號,為什么人會看到一個“透明”的三角形覆蓋在一個三角形邊框及三個圓形之上?因為這樣的理解對人類的大腦更簡單。 二、知覺組織性 在感覺資料轉(zhuǎn)化為心理性的知覺經(jīng)驗過程中,顯然是要對這些資料經(jīng)過一番主觀的選擇處理,這種主觀的選擇處理過程是有組織性的、系統(tǒng)的、合于邏輯的,而不是紊亂的。心理學(xué)的格式塔理論(Gestalt theory)認為,知覺組織法則主要有如下四種: 1、相似法則,如下圖: 圓點是一組,叉是一組,不會認為同在一列的叉和圓點變成了一組,因為位置不如形狀的相似性明顯,組織起來更容易。 2、接近法則,如下圖 A被看成縱列,B被看成橫行,因為它們形狀一致的情況下,位置更接近就更容易分成一組,理解起來更容易。 3、閉合法則,如下圖 你不會看到一堆黑色扇形碎片,而是看到一個立方體和它的8個頂點,因為你的認知需要“閉合”,需要讓世界有意義從而易于理解,這和后面的知覺理解性有些類似。 4、連續(xù)法則,如下圖 你不會看到多個首尾相接的半圓弧形,而是看到一條波形曲線不停地和直線相交,因為這樣理解起來更連續(xù),更容易。 三、知覺理解性 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時,總是依據(jù)既往經(jīng)驗力圖解釋它究竟是什么,這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如下圖 看到了嘛,斑點狗。雖然看到它不容易,但看到它之后,這一堆斑點再被大腦加工起來,就容易多了。 附送一個相對容易的動態(tài)狗。 四、知覺流暢性 好了,編了這么多,其實都沒有回答問題。上面回答的只是:為什么人腦會在加工信息時,在知覺層面上,刻意追求對信息的合理簡化? 因為外界信息太多了,大腦分分鐘過載崩潰,所以不得不犧牲大量的噪音信息,把其中有意義的好理解的能記住的,篩選出來,然后作為知覺加工的產(chǎn)出。這是人腦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習(xí)得的一種認知習(xí)慣,幾乎已經(jīng)成為了本能,很多時候你自己根本注意不到。 然而,本能就本能好了,說明大腦傾向于這么干而已,道理我都懂,可整齊劃一的事物為什么看起來那么爽? 為什么人類也會“喜歡”那些本來就整齊劃一從而容易被大腦組織加工的東西呢? 因為知覺流暢性。 流暢性是個體對加工信息難易程度的一種主觀體驗,它分為知覺流暢性、概念流暢性、提取流暢性等。其中知覺流暢性涉及個體對刺激較低水平的加工,反映了個體對知覺外部信息難易程度的主觀感受。它本身并不是一種認知操作,只是一種有關(guān)認知操作的感受。比如,看到雜亂無章的房間,有的人就會覺得頭很大,而看到收拾得井井有條的少女的床,可能就舒服多了。 同樣地,由于整齊劃一的事物,比如閱兵時的正步,大腦加工起來更容易,流暢性更高,所以主觀體驗就會好得多。 總結(jié):簡單來說,人類的大腦一直都很累,忙著加工外界的各種信息。突然間一道光出現(xiàn),進入另個畫面,外界信息已經(jīng)被整理得非常有規(guī)則了,大腦加工起來特別輕松,得到了充分休息,感受到了世界的善意。就像軍訓(xùn)時站了一整天的崗?fù)蝗辉试S你稍微坐下來休息五分鐘一樣,是不是立馬舒爽歡喜起來了呢? 畢竟,你們?nèi)祟愂堑挽伢w呀。 然而,什么東西算得上是整齊劃一、易于理解,可能不同的個體又會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說“石頭剪刀布” 第一種人喜歡的 第二種人喜歡的 和第三種人喜歡的 可能完全不同。 |
|